此後,大奎每日晨起練功,並幫著道觀裏幹些雜務。不然便是跟著二師兄去采藥,隻要一有閑暇便跑去湖邊找無戒。無戒的少林棍法‘潑瘋十八打’繁複精妙,豈是大奎一時片刻能學會的?無戒情急之下便手把手的教,直教了三個多月大奎才得心應手。
等到大奎學會了,無戒心花怒放。該輪到大奎教拳時無戒直接傻眼,大奎隻會長拳,況且是最最基本的三路。無戒拍著大腿後悔不迭,他壓根就沒想到自己的‘潑瘋十八打’雖繁複,但比之內家拳卻簡單明了的多。大奎學棍都要數月,如此心智又豈會內家拳?
無戒一氣之下再不理大奎,雖仍是每日釣魚,卻是連吃完的魚骨都扔到湖裏。大奎有些莫名其妙,不禁犯了倔:‘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從此以後,大奎每次來湖邊挑水都是離無戒遠遠地,打了水便走。
如此又是匆匆三年,如今的大奎已是滿身布袋內裝鐵砂。平日滿山奔跑手中尚各拎百斤石鎖,雖是每日揮汗如雨仍是咬牙堅持。
大奎稍有閑暇便尋個無人的去處勤練‘潑瘋十八打’, 因為大奎的基本功十分紮實,故此一招一式都是準確到位。起先因身上負重舞起扁擔來稍有懈怠,到得後來慢慢領會如何順勢借力,一套棍法使出已是虎虎帶風十分威猛。
五年時光,造就了大奎強健的體魄與精熟的武藝,雖隻是飛石及棍法還算勉強拿得出手,但是如今大奎回身之間飛石打鳥已不在話下,棍法使出便是無戒看到估計也會驚歎不已。所謂:勤能補拙,笨鳥先飛。大奎憑借自身的毅力和汗水終於見到了成績。
這日靈智上人把大奎叫到身邊道:“你來天台山已有五年,你家中尚有母親等你侍奉,你下山去吧。”
大奎呆了一陣,臉上留下淚來。哽咽著道:“俺舍不得師父。”
靈智上人道:“傻孩子,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頓了頓又道:“我收你為徒的事,一直秘而不宣。你此次下山也不要張揚。”大奎跪在地上膝行至靈智上人身前,抱著師父雙腿嚎啕大哭。
靈智上人說道:“去吧,你大師兄已經給你準備了盤纏衣物,你今日便下山吧。”
大奎流著淚一步一回頭,從師傅房中走出來。四位師兄早早等在門外,大師兄手中拿著一個包袱。
大奎在師父房門外向著精舍跪下哽咽道:“師父,弟子愚鈍。蒙師父不棄收俺這劣徒,師父教誨弟子五年,請受弟子五拜”。說著大奎重重磕了五個響頭,門前小路是以鵝卵石鋪就。這五個響頭磕完,大奎額頭已是血跡斑斑。
大師兄走過來扶起大奎。四個師兄齊動手,將大奎身上鐵砂袋一一解下。每除一個沙袋,大奎便覺身子輕了一分。待到除掉所有砂袋,一陣風吹來大奎直欲乘風歸去。
四個師兄把大奎送至山門外,大師兄這才語重心長的道:“師父知你與紅巾軍湯和相識,日後必為所用。師父怕戰火殃及山門故此與你斷了師徒名分,日後切不可說你是我南派道宗弟子。望師弟好自為之。”大奎已經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