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是敵是友(1 / 2)

不是青石心中怨懟,而是宮裏頭的事,事事都像賭博一樣,今天你離這個人近了,若是賭的對,那自然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著沾光討賞是少不了的;可若要賭錯了呢?

都是宮裏待了這麼久的人,這丫頭一來就招了無數雙眼睛,便是青石在太後宮中,足不出戶,也沒少聽景寧的閑言碎語,依她看來,這樣的人還是離得越遠越好。

今天是吳珠王罩著她,可明天呢?別忘了,就是從前的落瀠皇後,皇上那樣寵著、愛著、處處周到著,到最後怎麼樣呢?還不是叫有心人動了手腳,死於非命麼?更何況是一個外邦來的舞女,又是太子和皇上都爭持不放的人,她能光鮮幾天?叫青石說啊,她的下場不見得比落瀠皇後好。

青石和青玉的話,張清芳都聽在耳朵裏,不是他一定要管景寧的事,而是,他第一眼瞧見景寧時,就覺察出了她的不同,再加上肩頭上的團花圖案,這丫頭的身份可遠非一個舞女那樣簡單。

當年,丹香、吳珠、錦夏三國為大陸上的第一大國——落盛國所逼,不臣服就要被剿滅,一時無法,各國皆派了使者前往其他二國請求結盟,聯合禦敵。然而,與此同時,落盛國也在威逼利誘,企圖瓦解三國聯盟。

這樣一來,三國雖一心求盟,卻又各自心懷顧慮。不得已之下,軍中有位將領,叫作楊一忠的,就出了“易子為盟”的策略,以防各國在結盟抗敵過程中為利益驅使,投靠落盛國,反來與落盛國前後夾擊自己的盟友。

這樣的策略一傳出來,各國皆是一驚。有了孩兒的帝王,妃嬪於心不忍,意欲以他人之子冒認作皇子、公主,以求盟約達成,又不損害自身骨肉;而新登基,尚未有孩兒的,便心中偷笑,光明正大地來做這樣的事,頗有些肆無忌憚的樣子。

敵強我弱,而禦敵之心不齊,這樣的征戰,哪裏有勝算可言呢?無奈之下,楊一忠便去拜訪了號稱“盜無不勝”,已經金盆洗手的偷界祖師——無影。

陳詞利害,不過幾句話的功夫,無影便答應了楊一忠的請求,並婉拒了楊一忠帶來的數百金,隻求此事得手之後,朝廷可以除去他無影的通緝令,也使得自己滿腹經綸的兒子可以登科及第,不再為他所累及。

一個忠臣思國,甘冒死生之險,為天下人而不敢為;一個愛父思過,甘冒死生之險,為天下人而不願為;兩人一拍即合,同為天下蒼生,殊途同歸,皆是可歌可泣。

就這樣,無影帶著自己仍浪跡天涯的徒兒非明、孤風,前往丹香、吳珠和錦夏皇宮,一夜之間,便調換了各皇帝或太子最鍾愛的皇子和公主,景寧也是其中一位,她肩上的團花圖案就是明證,隻是,這花色代表的是哪一國,張清芳卻是不得而知了。

錦夏國的皇後蝶舞蹁躚在得知自己的愛子被調換的那一刻,恨得骨血崩裂,恨不得將懷中的孩兒頓地摔死,可是那孩子肩頭上的圖案卻正中了早晨侍衛帶來的,貼在城門口的黃紙上的話:肩上圖為結盟符,若有損,則盟圖在各帝王手中皆有顯示,若當真有愛子之心,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否則,一子崩而三子俱損,一子亡而三子皆殞,三思而後行!

如此這般,雖各自皆有恨意,卻由不得不真心結盟。三軍會合,與落盛國正麵交鋒,敵強我弱,但盟國的士兵因為有國君率兵上陣而士氣大震。

這一仗,打了三天三夜,落盛國不僅大敗,還是去了大片的國土。戰爭結束之後,三國因為瓜分不均而各自心懷不滿,隻因各自的愛子、愛女握在他人手中,並沒有大動幹戈。

吳珠國瓜分了落盛國東北部的大片國土,從此國民不再以下海采珠為生;丹香獲得了落盛國南部的國土,後來,連苗寨也依附了丹香國;錦夏國因為國土本來就靠北,疆域遼闊而綿延數千裏,所以,落盛國偏西部分的國土,大部分都落入了錦夏國的手裏。

丹香國與吳珠國的疆土隔水而望,本來就極是親近,錦夏國心有不滿,在不斷強大自己的同時,也經常時不時地做些小動作,動搖兩國的關係,以防兩國結盟,吞並錦夏國。

是多年過去了,三國局勢雖時有動蕩,卻也各自安然,隻不過眼見著丹香國公主與吳珠國的王子結了姻親,時日將近,說起來,錦夏國也是迫不得已,這才用錦夏國中的王子做餌,想出了借刀殺人的法子,逼著吳珠國滅了丹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