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飲用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綜合設計性實驗(2 / 2)

【課程內容】

背景資料 2006年9月23日上午10:00,XXX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接到某人電話報告:YYY鄉ZZZ村86人發生不明原因群體性腹瀉,主要症狀為起病急、惡心、腹痛、腹瀉(呈粘液、水樣便),部分病人有低熱、嘔吐和裏急後重等症狀。接報後,當地縣委、縣政府立即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防病工作。主管衛生工作的副縣長親臨現場指揮,縣衛生局立即抽調當地疾病控製、衛生監督、醫院等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共計10名組成調查組趕赴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處理。經詳細調查及采樣檢測後確定這是一起水源性感染性腹瀉暴發事件,暴露因素為村民飲用了被產毒型大腸杆菌汙染的水源(2號水井)。通過采取病人隔離治療、汙染水源消毒處理、密切接觸者預防性服藥等一係列綜合防治措施後,疫情得到迅速控製。

調查處理模塊彙總如下。

流行病學模塊

實驗0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1學時)

實驗02:爆發流行病學調查方法與步驟(1學時)

衛生統計模塊

實驗03:調查問卷設計指導(1學時)

實驗17:科研論文的撰寫(調查報告)(1學時)

環境衛生模塊

實驗04:突發水源汙染事故應急處理(討論課)(1學時)

實驗05:自來水廠參觀(4學時)

實驗06:水體汙染源調查和水樣的采集與保存(1學時)

實驗07:水質檢測和衛生學評價(水中硫酸鹽的測定)(2學時)

食品衛生模塊

實驗08:食物中毒調查處理的討論(1學時)

實驗09:食物中毒診斷標準與技術處理原則(GB 14938—94)(1學時)

衛生微生物模塊

實驗10:水中菌落總數的測定(2學時)

實驗11:水中大腸菌群的測定(2學時)

實驗12:糧食中真菌的檢測(2學時)

附:綜合實驗評價報告模版

1)基本情況:事發地點地理位置、氣象環境、人群分布、經濟發展、生活習俗等特點。

2)水源情況:通過飲水調查了解病例發生與水源關係,篩選可疑汙染源。

3)發病情況。

①臨床特征:臨床症狀及體症,以及主要實驗室檢查結果。

②流行特征:人群分布、空間分布、時間分布。

4)實驗室資料。

①患者致病因素的檢測結果(如微生物、化學物質等)。

②水、食品樣品采集及檢測結果(如微生物、化學物質等)。

5)病因分析:結合現場調查結果及實驗室化學分析、生物樣品的檢驗檢疫,總結分析出致病因素,並列出主要分析依據。

6)診斷依據:結合中毒患者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現場流行病調查及實驗室化學分析、微生物檢疫等手段,做出疾病診斷。

7)控製措施:結合案例致病因素及發生原因,提出綜合預防控製措施,並總結經驗教訓。

參考文獻

[1]江敏,劉達偉.我國預防醫學生應急能力培養現況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5):36-38.

[2]李華,萬成鬆,鄭莉,等.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培養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J].醫學教育探索,2007(11):1013-1014,1023.

[3]李樂,龍鼎新,唐雙陽,等.新形勢下應急型預防醫學人才培養舉措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3(8):765-767.

[4]袁國保,李樂,龍斌,等.創新師資與平台建設模式 強化預防醫學專業應急能力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11(3):540-543.

[5]周勇,賀莉萍,譚徽,等.校外導師製對預防醫學本科生應急能力培養的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10(12):2253-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