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雁門關外(2 / 2)

於是,在汾陽宮呆了幾個月以後,將那九鼎之事暫時放下的楊廣發現始畢可汗竟然敢不來朝拜,心中頓時怒火滔天。本來按照大隋朝的慣例,皇帝每出巡到一處,附近四方的州郡官員都要前來朝貢拜見。

這汾陽宮在並州西北境內的寧武天池一帶,距離北疆大漠並不太遠。然而楊廣望穿秋水也沒有等到始畢可汗的任何一點表示。這荒野蠻夷對上國天子的莫大藐視讓楊廣龍顏大怒,促使他下了初賽北巡的心思。在楊廣心中,他想象當年親駕啟民可汗牙帳那樣,將始畢可汗鎮服再行安撫,殺一殺突厥這個刁蠻小族的銳氣。

然而還沒等楊廣動身,邊關樓煩太守派人送來急報,說始畢可汗糾集部眾,似乎有奔襲汾陽宮之意,請天子速速返駕,以免不測。

聽朝臣讀完奏報,楊廣怒極反笑,你突厥一個塞外小國,就如朝廷的兒子一般,居然敢來挑釁,他楊廣身為大隋天子,馳騁沙場,也算身經百戰,若是被這小小的突厥給嚇得起駕返回,豈不是被天下英雄恥笑,從此羞於見人?

於是楊廣發下聖旨,命令各部將士準備好糧草,即日出發。結果離開汾陽宮才三天,隊伍正在行進當中,楊廣就接到了義成公主送來的密信。信中說始畢可汗招募調集了三十萬騎兵,拉開一個弧形大陣,迎麵朝著大隋軍隊包抄過來。

得到了這個驚天動地的消息,楊廣吃驚的半天說不出話來。他沒料到小小的突厥竟然能夠糾集幾十萬兵馬,而他此時隨行的將士雖然號稱無敵,可是卻隻有十萬餘人,以突厥人的驍勇彪悍,兩家的力量對比可以說是十分懸殊,一旦交戰,必然是敗多勝少。

到底是義成公主啊!雖然做了突厥人妻,但畢竟是大隋宗室,血脈同源。這封密信送的太及時了。反應過來的楊廣趕緊掉頭就朝回跑。

八月十二日,煬帝車駕跌跌撞撞狼狽不堪的駛入雁門城,剛剛關鎖城防,第二天突厥騎兵就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將偌大一個雁門關圍的水泄不通。雖然事態仍然危急,但由於義成公主告密,突厥的偷襲計劃好歹沒有成功,這已算不幸中之大幸了。

始畢可汗這次之所以出兵,報複大隋朝廷固然是目的之一,不過更主要的還在於楊廣驕橫自大,沒把突厥放在眼裏,這次巡視所帶兵力不多,估計也就十萬左右。突厥以多打少,勝算很大。再說朝廷肯定不會想到突厥會偷襲,心理準備不足,戰鬥力也會大打折扣。

二來就是如今隋王朝境內已亂,如果此次能夠生擒楊廣,則突厥大軍就可順利揮師問鼎中原,效南北朝時五胡亂中華故事,說不定還有機會做了中原的主人。根本沒有想到突厥會偷襲,心理準備不足,戰鬥力也會大打折扣。

最後一個讓始畢可汗下定決心領大軍進攻的主要原因是,東突厥安排在中原的探子回報,說是中原出現了九鼎的蹤影。作為東突厥的首領,始畢可汗自然知道那九鼎的秘密和所代表的意義。

因此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始畢可汗就明白這九鼎既然出現,那就說明這大隋朝肯定已經不是中原正統,這等於給了他一個爭奪天下的機會。隻要他帶兵進入中土,將那九鼎聚齊,那麼他就有可能成為第一個統治中土的可汗大帝。

為了這個讓人心動不已的夢想,始畢可汗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絞盡了腦汁,甚至連那些百來人的小部落也沒有放過,這才終於湊齊了這三十萬騎兵。

始畢可汗雖然是突厥的首領,卻也知道兵貴神速,速戰速決的道理,否則一旦拖延,被朝廷的援軍趕到,那他的一切辛苦就都白費了。因此人馬剛剛聚齊,他就迫不及待的出發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始畢可汗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寵愛的妃子義成公主會私下向楊廣告密,結果精心策劃的偷襲沒有成功,隻是將楊廣圍在了雁門關內。

而等程咬金帶著手下騎兵趕到的時候,突厥人正在加緊攻城,漫山遍野的突厥騎兵一眼都看不到盡頭,他們攻擊城門的聲勢撼天動地,無數突厥騎兵正像黑壓壓的螞蟻一樣,張弓搭箭嗷嗷的嚎叫著撲向城下,箭矢如驟雨般射向城頭,不時有躲避不及的隋軍士兵中箭倒下,發出陣陣慘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