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關城大殿裏,明宣宗一邊聽取常旬的戰後彙報,一邊緊皺了眉頭;
“經此一戰!我軍就折損了兩千多人,這以後還如何抵擋韃靼再次攻城?”明宣宗很是頭痛道。
“今晚敵人攻勢比昨天要猛,而且好像有人指揮,這樣下去,若是沒有援軍趕到,可能兩天都堅持不了!”常旬也一臉鄭重道。
“然而這還不是重點,此一戰,我軍士氣大銼,若不能提高將士們的信心,待敵軍再次攻城,我軍很有可能會兵敗如山倒!”於謙同樣在一旁皺著眉頭道。
“可朕都親臨現場了,將士們難道還沒信心?”明宣宗有些焦急起來。
“可皇上你沒有親自指揮戰爭!”徐秋澗站出來道。“如今隻有皇上你親自指揮戰爭,才能讓守關將士們的信心再次膨脹!”
“不行!你們都說了,敵軍今晚是衝著皇上來的,若讓皇上親自指揮戰場,豈不是讓皇上更危險?”常旬最先反對道。
“常將軍此言差矣,敵軍之所以衝皇上來,那是因為皇上對他們很有價值,他們要是一位活著的大明皇帝,所以皇上的生命安全是暫時無虞的。”徐秋澗道。
於謙一陣猶豫,隨即道:“我雖讚同徐兄你的話,但倘若皇上真落入韃靼人手裏又怎麼辦?”
“重點就在這裏!所以皇上在指揮戰場的時候,我軍要盡可能的保護皇上,當然凡事無絕對,若真是天不佑我,皇上被他們活捉了,接下來一切就得看皇上如何選擇了!”徐秋澗說到最後,微微一陣歎息。
“徐兄的意思是?”於謙微微一陣疑惑。
“朕明白徐愛卿的意思,假如朕真被他們活捉,朕也不會讓他們的奸計得逞,到時朕便以身殉國!”明宣宗沉重的道。
“皇上……”
“皇上……”
於謙和常旬頓時激動不已,想勸,但又覺得這也許是最好的辦法了!
“皇上大義稟然,微臣實是敬畏,若皇上真以身殉國,到時微臣陪你共赴國難!”徐秋澗道。
“我等也是……”於謙和常旬也點頭道。
明宣宗點了點頭,又覺得很是惋惜,“朕倒不覺得什麼,隻是徐愛卿和於愛卿你們,若你們也跟朕一起殉國,我大明便將痛失國柱,實乃可惜啊!”
徐秋澗等人皆是一陣沉默;
“不過我們會不會想得太消極了,或許事情還有轉機呢!比如今晚被活捉的那個韃子,若多困住他一些時間,會不會為我們爭取一些時間?”明宣宗提醒到。
於謙點了點頭,“這倒不失為一個辦法,隻是我們答應過他,明早就放了他,若強行扣留,未免有失我大明國體!”
“於大人,都這時候了,還顧什麼國體,韃靼縷縷背信棄義,對待這樣的敵人,根本就沒必要講究什麼信譽了。”常旬道。
明宣宗一陣猶豫,瞧向徐秋澗,道:“徐愛卿覺得如何?”
徐秋澗微微一陣沉吟,“微臣倒覺得困住此人對我們來說並沒什麼好處!”
明宣宗微微一怔,“徐愛卿何出此言?剛才你也看到了,此人一吹向牛角號,韃靼大軍便如潮水退去,顯然證明此人在韃靼軍中身份不凡,困住他怎對我們沒好處呢?”
“此人在韃靼軍中頗有身份毋庸置疑,但他敢隻身前來活捉皇上,顯然敵軍軍中不止他一位主帥,既然我們能想到的事情,他們為何會想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