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一行人在街上行走之際,卻見前方一頂灰蒙蒙官轎迎麵向這邊而來。
“是他?”樊忠一見,頓時麵上露出了一陣極其厭惡的神色來。
徐秋澗自然注意到了樊忠的表情變化,不由得問道:“怎麼?樊大哥認識那轎中之人?”
樊忠微微一點頭,道:“徐老弟有所不知,那轎子裏的人為當朝為當朝的內閣輔臣之一,名為楊榮...”
“什麼?楊榮!可是東楊楊榮楊大人?”徐秋澗聞言,不由得一陣驚訝道。
樊忠古怪的看了看徐秋澗,道:“不錯!正是此人。莫非徐老弟也知道此人?”
知道,當然知道了!徐秋澗自認從前明朝曆史學的還不算賴,楊榮乃明朝前期的一代名臣;其既會文韜,又懂武略,才智過人,是宣德年間最受明宣宗器重的三位楊姓大臣之一,時稱東楊,與西楊楊士奇和南楊楊薄並稱三楊,宣宗時,楊榮同楊士奇,楊薄等人一齊被授予內閣輔臣的職權。
另外這楊榮似乎對他還有過一份恩情,據華嶽說,他在順慶府私自開倉放糧,曾險些被明宣宗問罪,好在有三楊等人幫他求情,才免過一難的。
見樊忠古怪的盯著自己,徐秋澗趕緊一愣的道:“愚弟在渠江縣任知縣時,是曾聽聞過此人,據說這東楊閣老早在永樂先皇時,便已為我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可謂是功勳卓著,如今已曆經三朝,先後輔佐了三位聖上,其威望在朝中已經極高了。”
樊忠點了點頭的道:“徐老弟說的沒錯,這老棒子曾是永樂先皇的寵臣,當今皇上對他也更是器重有加,如今在滿朝文武當中確實頗有威望的。”
“既如此,我們便讓讓道,讓東楊閣老先行過去吧!”徐秋澗也點了點頭的道,三楊曾對他有過恩情,徐秋澗自認還是覺得應該讓這楊榮先行經過的。
然而樊忠去頓時拉下了長臉,道:“憑什麼我們要先讓他過去,這京城外的街道又不是他楊榮一個人買下來的。老子今天就偏不讓啦,看這老棒子怎麼辦?”
徐秋澗怔了怔,哪裏還能聽不出樊忠話裏的火藥味十足,顯然這家夥曾與楊榮有過過節。
樊忠望了一眼滿臉無奈的徐秋澗,又才道:“實話和你說吧!徐老弟,在滿朝文武百官之中,惟獨這楊榮是最讓老子看不順眼的,這老家夥仗著皇上對他的器重便目中無人,從未將個老子看在眼裏過,曾經可沒少連同朝中其他清流大臣在皇上麵前參奏老子,這口惡氣老子早就想出了。”
徐秋澗聞言,卻隻能抱之一陣苦笑,華嶽早就和他提過,說這樊忠與朝中大臣十分不合,如今一看果真然也!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樊忠一人,畢竟明朝的政治體係便是如此,明朝的政治階級鬥爭在中國古代曆朝曆代中可謂是最獨具特色的了,原因隻在於明朝的封建政權中多了一些特殊的政治產物,即錦衣衛,東廠以及後麵出現的西廠等秘密機構。
錦衣衛和東廠具有排查反臣和監督百官的作用,然而朝中的文武百官又何曾不是在處處針對錦衣衛和東廠呢?尤其是在清流勢力極其膨脹的明宣宗時期。錦衣衛和東廠行事陰狠毒辣,向來都被朝中的清流派大臣視為極端惡勢力,因此打壓錦衣衛和東廠便成了這些清流大臣們捍衛朝綱和維護正氣的必要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