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宜居環境(二十六)(1 / 3)

清康熙、乾隆年間,永定廣種煙草,被稱為“煙魁”的條絲煙大發展,暢銷大江南北、南洋各地,大批煙商大發其財,又因重視教育,培養人才,仕官輩出,使永定的豪門富翁和部分民眾有了大興土木、建造規模宏偉的土樓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基礎,永定客家土樓建築出現了其他客家地區望塵莫及的鼎盛時期。這些高大土樓因取材方便,在技術和功能上臻於完善,在造型上有高度審美價值,而輻射周邊客家地區。永定土樓作為客家土樓中最優秀的作品有極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全麵展示了客家文化。

“土樓是原始的生態型的綠色建築。”土樓冬暖夏涼,就地取材,循環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態全麵體現了人們今天所追求的綠色建築的“最新理念與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綠色土樓。”在眾多的土樓形狀中,圓土樓是最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因為中國的遠古時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圓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拜有加。尤其認為圓具有無窮的神力,給人帶來萬事和合、子孫團圓。福建作家洗懷中說:“土樓是個句號,卻引出無數的問號和感歎號”。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茂木一郎說:“土樓象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又象自天而降的黑色飛碟”。美國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師克勞得說:“土樓是客家人大膽、別具一格的力作,它閃爍這客家人的智慧,常常使我激動不已”。

一座土樓就是一個藝術殿堂。每一座土樓,又如同一個“大家族,小社會”。土樓內,居住在同一屋頂下的幾十戶幾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緣同家族,過著共門戶、共廳堂、共樓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這種聚族同樓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傳統家族倫理和家族的親和力。而且,樓內的客家人,住著層數相同、開間麵積相等、無明顯朝向差別、更無貴賤等級之分的均等居室。平等聚居,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風和平等團結的傳統。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樓是個豐富多彩的小社會。永定承啟樓擁有384個房間,最多時曾住過800多人。“土樓對建設和諧社會最有用。”徐鬆生說,住在土樓裏,有事情大家會互相幫忙,鄰裏和睦。“孩子孝不孝,會有口碑,好的學習,壞的批評,起到教育約束的作用。

厚重的福建土樓,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發人深省的楹聯匾額,與樓共存的私塾學堂,教化育人的壁畫彩繪,無不激蕩著曆朝曆代土樓人家“修身齊家”的理想和“止於至善”的追求。振成樓有副名聯備受稱道:振作哪有閑時,少時壯時老年時,時時須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要關心。

洪坑土樓文化村還有五鳳樓、福裕樓、宮殿式的奎聚樓、直徑最小的如升樓等一批頗具特色的土樓。奇特的方圓土樓,秀麗的八景風光,古樸的民俗風情,融合成一幅絢麗的畫、一首動人的詩,一曲優美的歌,使人如醉如癡,心曠神怡。

位於永定縣湖坑鄉洪坑村,是最為富麗堂皇的客家土樓,是客家土樓的精品,被稱為“土樓王子”,該樓建於1912年,按八卦圖結構建造,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內有花園、學堂等。

內環還有中心大廳,雕梁畫棟,裝飾秀麗,古樸典雅,中西合璧。占地約5000平方米,費時5年建成,耗資8萬銀元。分內外兩圈。外圈4層,每層48間,八卦每卦6間,一梯樓為一單元。卦與卦之間築有防火牆,以拱門相通。祖堂為一舞台,台前立有4根周長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兩側上下兩層30個房間圈成內圈,二層廊道有精致的鐵鑄欄杆。

1986年4月,在美國洛杉礬舉辦的世界建築模型展覽會上,振成樓與雍和宮、長城並列為中國三大建築,模型作為中國南北圓形古建築代表在建築展覽會展出。振成樓設有客房、餐館、浴室及衛生設備。汽車可直達該樓。按《易經》“八卦圖”布局建造,卦構之間設有防火牆,並設拱門,門閉自成院落,門開院落相通。樓內有二層環形樓台,還有引人注目的石雕木刻,琉璃瓦與鐵質花格欄杆。內環當中為中心大廳,廳前設廊,以4根近7米長的大石柱支撐。樓內院落之間通道常以屏風相隔。該樓內環2層,用磚木仿西洋式裝修,形成“外土內洋,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樓內有眾多名流名家楹聯,充分展示了土樓文化內涵。主樓左右兩側分別建有學堂和其他附屬建築,使整體造型像“烏紗帽”。樓內構造趨向精巧,雕龍刻鳳,裝修華麗。

位於永定縣高頭鄉,是圈數、居住人口最多的土樓,被稱為“土樓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樓直徑73米,走廊周長229.3米,全樓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層,高11.4米,每層設72個房間;第二圈二層,每層設40個房間;第三圈為單層,設32個房間。中心為祖堂,全樓共計400個房間。整個建築麵積為5376.17平方米。“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曆經滄桑三百年”,鼎盛時期住過800多人,像一個熱鬧的小城市。台灣政要吳伯雄先生曾親題“福建土樓王”。1986年,中國郵電部發行一組中國民居係列郵票,其中福建民居郵票就是以承啟樓為圖案,該郵票在日本被評為當年最佳郵票。

永隆昌樓

位於撫市鎮,以高大著稱,為最花工日的土樓,該樓因受地形限製,部分以沙灘為基地,填平工程特大,從填壩動工到整修完工,前後整整花去28年。主樓高五層半,占地都有一萬多平方米。是方樓與五鳳樓的組合建築。主樓有福盛樓和福善樓兩座,合計有92個廳,746個房間,144座樓梯,7口水井。

遺經樓

位於永定縣高陂鄉上洋村,為高度最高的土樓,始建於1851年(清鹹豐元年)。

外牆東西寬136米,南北長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後座主樓高17米5層,共有房間二百六十七間,51個大小廳堂主樓左右兩端分別垂直連著一座四層的樓房,並與主樓平行的四層前樓緊緊相接,圍成一個巨大的方樓,如此環繞形成一個大“口”字,共有280個房間。裏麵又有一組小“口”字形建築,形成一個獨特的“回”字形整體造型。真是“門中有門,樓中有樓,重重疊疊”,當地人都稱它為“大樓廈”。中間為祖堂。前樓一左一右建有兩所學堂,樓內子女可以在樓內就讀,學堂中間是個石坪,前建有大門樓,大門高6米寬4米。在主樓後麵有花園一座、魚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設建築。

奎聚樓

全國唯一的宮殿式土樓“奎聚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是宮殿式結構的方形大土樓,遠看頗有"布達拉宮"般的氣勢。從高處看,樓宇與背後的山脊連城一體,如猛虎下山,奎聚樓即是“虎頭”,樓前圍牆上有兩窗,似虎眼,建築時便是根據虎形地理特點而設計的。設計人是翰林學士巫宜福,他與樓主林奎揚是結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