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地(五)(2 / 3)

以遠取諸物定穴自晉以前,專論星。自唐以來,專論形。然論星則胸中有主,論形使眾人皆知。雙湖謝氏雲:“喝形本欲教初學,而初學懵於五星頂脈,龍虎分合之理,決不能因形知穴。明於風水者,則自能知穴,又不待求之物象之粗。”誠確論矣!但形象之法,亦有隅合者,不可盡廢,恨不可盡拘執耳。張子微,一代偉人,所著《玉髓經》何其賅博,隻因論地專泥於形以點穴,遂不得與曾、楊、吳、廖分庭抗禮也。蓋形乃山之表,雖雲形真則穴真,然虎與獅兒相似,雁與鳳凰何殊?苟泥於形,豈無認蚓為蛇,指鹿為馬者乎?是故,山川則可以理會,不可以形拘,斯定論也。但可因穴喝形,不可因形泥穴,若逐形盡象,是又膠柱鼓瑟也。故特擯斥不贅及之矣。

[簡釋]

遠取諸物定穴,就是以星形象定穴。晉朝以前專論星形,使風水先生心中有主,自唐以後,則話物專論物象,使眾人皆知此地有是穴。

有星形可以測出結窩鉗乳突,有喝形則知穴在何地。總之,應靈活運用,不可拘泥,定穴可的而穴正。

形真則穴真,但虎與獅相似,雁與風同類,切勿拘泥、呆板地地指蚓為蛇,指鹿為馬,隻可理解,不可形拘。

第八節 點穴程序與方法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鍾處也,點穴就是選定一個最佳位置點,就是確定中心點。風水古著中有三年尋龍,十年點穴之說,看來選穴場實非易事,穴的區域確定後,還要辨別土質再次勘測地氣,以定穴場優劣,具體程序和方法是:

1.尺度測量法

在所選基礎中心,挖一個一尺二寸見方的坑,將挖出的土搗細過篩,再填回坑內,不要壓實,與地麵平即可,過一夜早5至7點鍾之間觀看,若鬆土拱起,則地吉氣旺,若土凹則說明地氣衰,此地不宜選用。

2.觀氣法

因地氣、地磁、地場對人的影響很大,在所選基址上抓一大把濕潤土聚成一小堆,用手捂緊待六十秒後,兩手分開眇著眼睛,對準太陽所升的位置,凝聚心靈從低逐高慢慢觀望,以視五色氣色,黃、紅、紫為大吉,青、黑色為凶。

3.重量測定法

從基址中取一立方寸土稱之,若在九兩以上為吉地,七兩為中吉,三四兩為不吉。或以鬥量,一鬥量十斤以上為上吉,八九斤居中,六七斤為下等。

4.嚐土法

看土之氣味如何,無異味可選,如有芳香甜味感覺,是大吉之地,一般吉地是土質適中,水土保持良好,植物茂密,鳥語花香,地理優越,環境優美,直觀體驗觀察達到心曠神怡為上吉之地。

5.觀察土質法

下挖十公分所取之土,濕潤質地有氣,為盛相,土質顏色為金黃色,似石非石,質地緊密,呈兩點狀,團聚之氣乃是上吉結穴官土,土質是黃色,略帶白色,而且濕潤為財土。土質呈紫色,而且濕潤為福土。土質呈青黑色,或枯燥或如燒過的焦土均不吉。

6.八卦六爻納甲預測法

選宅基、工業園區、廠址、鎮村址、墓穴者,以主人、法人代表預測為準,因為他們所需所選人體信息,傳感能力快、強。

用三枚銅錢(乾隆年間最佳)暖握在用者的手裏,凝神聚心,默問待一分鍾後,雙手合捧搖動數下,撒在地上,共搖六次而成卦得出,靜卦或動變卦,列出卦式及變卦。因八卦與五行的關係密切,根據實際經驗,總結出八宮各卦的屬性,同時更發現每卦的六個爻又各有其五行之屬性和蘊涵某種信息。

終看被稱為千古絕作的漢朝大易學家焦延壽所著《易林》又稱《焦氏易林》。《易林》上下經六十四卦,共變四千零九十六卦的總結定語而取之。因易創於周,而熱於漢,而曆代大易學家稱《易林》將兩千年易學盲詞囈語一一駁倒,它齊詰精專,意合神明,舉無不中,筆者驗無數事例,無不一一應驗,有不可低估的實用價值。

7.墓穴的氣數及深度與排列法

(1)根據各種地形,搖卦得出的八卦六爻及動爻相加法,或增或減來確定此地地氣多少年,並確定墓穴的深度。

(2)穴位排列法,一般根據五世同堂法,以地域不同風俗不同的棺槨,骨灰盒的大小留出五代人的空間,分布點穴,留出明堂空間,開立林門。

如祖墳塋此地地氣好,已沒穴位,可在祖墳周邊另選新墳塋,俗話稱偎祖拔林。

(3)埋葬排列法有多種樣式,筆者經涉全國各地,由於風俗不同,地形不同,大體有以下幾種:火葬式;水葬式;懸葬式;骨灰撒江河大地式;嫦娥奔月安葬式;一條龍安葬式;隔位安葬式;黃瓜架安葬式;鳳凰別翅安葬式;先逝先葬式;金、木、水、火、土圍葬式。

第九節 萬年山向通利定局

甲子年大利山向:酉山卯向。

小利山向:乾山巽向。

乙醜年大利山向:巽山乾向小利山向:壬山丙向,未山醜向,坤山艮向,亥山巳向,戌山辰向。

丙寅年大利山向:寅山申向小利山向:巽山乾乾向,庚山甲向,戌山辰向,乾山巽向。

丁卯年大利山向:子山午向,醜山未向,亥山巳向,巳山亥向,乾山巽向小利山向:艮山坤向,卯山酉向,辰山戌向,申山艮向,巽山乾向,丁山癸向。

戊辰年大利山向:酉山卯向小利山向:艮山坤向乙巳年大利山向:午山子向,丁山癸向,未山醜向。

大利山向:醜山未向,坤山艮向,庚山甲向,戌山辰向,乾山巽向,亥山巳向。

庚午年大利山向:艮山坤向,寅山申向,卯山酉向,乙山辛向,辰山戌向。

小利山向:未山醜向,坤山艮向,申山寅向,庚山甲向。

辛未年大利山向:壬山丙向,巳山亥向。

小利山向:乾山巽向,艮山坤向,卯山酉向。

壬申年大利山向:坤山艮向,申山寅向,庚山甲向,酉山卯向,辛山乙向。

小利山向:醜山未向,艮山坤向,巽山乾向,乾山巽向,亥山巳向。

癸酉年大利山向:巽山乾向,巳山亥向,壬山丙向,午山子向。

小利山向:亥山已向,乾山巽向。

甲戌年大利山向:甲山庚向,卯山西向,乙山辛向,甲山寅向。

小利山向:辰山戌向,午山子向,未山醜向,坤山艮向,庚山甲向,戌山辰向。

乙亥年大利山向:壬山丙向,亥山巳向。

小利山向:艮山坤向,丙山壬向。

丙子年大利山向:寅山申向,庚山甲向,戌山辰向。

小利山向:醜山未向,艮山坤向,甲山庚向,巽山乾向,辛山乙向。

丁醜年大利山向:丙山壬向,丁山癸向,亥山巳向。

小利山向:艮山坤向,酉山卯向,乾山巽向。

戊寅年大利山向:艮山坤向,甲山庚向,辰山戌向。

小利山向:寅山申向,巽山乾向,申山寅向,戌山辰向。

己卯年大利山向:壬山丙向,癸山丁向,醜山未向,巳山亥向。

小利山向:子山午向,卯山酉向,辰山戌向,坤山艮向,酉山卯向,乾山巽向。

庚辰年大利山向,寅山甲向,坤山艮向,庚山甲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