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熊元
P2P潮湧,先要規模還是安全?銀穀選擇後者。
從2007年創立銀穀,孫敏就一腳踏進了財富管理行業,如今已經在這個領域耕耘了7年之久,銀穀也發展成為以財富管理、信用風險評估與管理、小微貸款谘詢服務與交易促成平台等相關服務為重點的集團公司。
作為從上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創業的連續創業者和天使投資人,2013年,孫敏敏銳地感覺到,互聯網將給金融業帶來巨變,於是,她又投資成立了銀穀財富,作為銀穀旗下專注P2P理財的子公司。
事實證明,孫敏趕上了一個大潮。截至2014年11月,國內P2P網貸平台已經接近4000家。高收益是P2P網貸平台吸引投資人的最直接的手段。從最近的數據來看,10%的年化收益在行業內並不罕見,而同期,銀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不超過4%。
在孫敏看來,高收益下潛在的風險是P2P理財行業如今應該謹慎對待的問題。
把風控放首位
銀穀財富主要向大眾富裕人群和高淨值人群提供全方位的理財規劃與財富管理顧問谘詢服務。目前,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通過提供服務,向客戶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傭金。
但作為一家追求專業的P2P理財平台,銀穀財富首先考慮的卻是如何把控風險,平穩處理收益率,而不是把規模迅速做大。
實際上,在中國,大多數投資者對風險的理解並不是十分成熟,他們大多數人更關注利率、期限,追求短期效益。這給了很多P2P平台可乘之機,他們為了迅速做大規模,不惜拚命燒錢。
“很多平台一開始把收益定得過高,吸引的投資人都是偏好高收益的投資人。一旦降息,投資人就會有巨大的落差,從而造成用戶的流失。”孫敏說,“風險有係統性風險和非係統性風險兩種,金融專業上存在風險,企業盲目擴張也是一種風險。”
所以,在銀穀,公司高層達成了高度的共識,那就是首先要做好內部風控,不能一味地追求規模,為了發展而發展,畢竟,最後衝刺達標的,往往不是最初的領跑者。
銀穀自身的風險管控體係從製度、流程、係統等方麵,全麵篩選借款人項目。銀穀的目標借貸項目主要為具備較低抵(質)押率的企業項目和較強現金償還能力的個人項目。銀穀對借款人有著嚴格的審核製度,實現了對借款人數據的層層梳理與無死角審查,極大提高借貸項目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此外,銀穀還對逾期未償還借款的客戶備有五種方式的合規催繳,並通過密集的時間節點控製以及多角度、層次的不同審核,實現即時性層級風控管理。對超過三個月以上的項目,銀穀會按照協議約定的責任,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按月對項目的實施進展和風險狀況進行回訪和評價,並將評價回訪報告提交給投資人閱覽。對出現違約或潛在風險狀況的,銀穀接受投資人委托,采取及時的法律保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