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爺,這邊請。”小太監帶著今科的文武舉子,往禦花園的方向走去。聽說,今年的聚賢宴上,楚乾帝楚振齊將為適齡的公主賜婚。至於賜婚的人選,自然就在這些舉子中了。
“小公公,我等聽聞今年的聚賢宴其實就是為了給公主賜婚而辦的,不知……”若是做了駙馬爺,在朝中自然是如魚得水,一些按捺不住的舉子們悄悄往小太監手裏塞銀子,隻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有利消息。
“各位爺,奴才隻是個小太監,哪裏知道主子們的心思。”將眾人給的銀子收好,嘴中說出的依然是模棱兩可的話。“到了。”
眾位舉子跟隨前來侍候宮女在偌大的禦花園中挑選自己覺得有利的座位,等待著宴會主人的到來。
“三爺,七爺,八爺駕到。”隨著太監的通報,楚亦奇,楚亦寒,楚亦澤三位皇子從禦花園外緩步走來。
“四公主,五公主,六公主駕到。”三位皇子還未坐下,太監的通報聲再度傳來。楚繪婷,楚繪琪,楚繪泱三位公主穿著華麗的宮裝,優雅的出現在眾人的視線內。
“太子駕到。”仿佛是事先約好的一樣,太子楚亦藍緊跟著三位公主的步伐步入了禦花園。
“恭迎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禦花園內的臣子和舉人們齊齊下跪,恭迎這身份尊貴的七人。
“免禮。”楚亦藍冷聲的叫起跪在地上的人,一張不曾變換過表情的麵容不知在場多少姑娘的芳心。
看著到場的眾位皇子公主,眾人心中瞬時明了,民間的傳言果然是真的:二皇子楚亦竹在十年前被他的母妃趁著冷宮著火帶出宮去,皇室的人派人多番尋找,終無音訊,如今更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九公主清黎也在十年前和她的母妃一起命喪火海。據說楚乾帝在一夜之間痛失一子一女和兩位愛妃,之後將冷宮重建,改名為棲宸宮後便生了一場重病,這十年來,他的病就從來沒有好過。
皇子公主們按順序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等待著還未來的人。大臣和舉子們也都規矩的坐好,想著如何給皇家的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相爺駕到。”百官之首的蕭天允姍姍來遲,臉上帶著滿滿的笑,卻讓人感覺不到絲毫的笑意。
“參見眾位殿下,天允來遲,還請殿下恕罪。”蕭天允向眾位皇子公主頷首算是行禮。這是楚乾帝給他的權力,見到皇室中人不必行跪拜大禮,即使是楚乾帝也一樣可免。
“今日算家宴,天允不必多禮。”楚亦藍同樣對著蕭天允微微頷首,大量著那個剛二十的少年,楚亦藍的心中湧上異樣的感覺。自從十年前,他的母妃帶著楚亦竹逃出宮去,他就再也沒有笑過,更別說有別的情緒了。可是每次看到蕭天允的時候卻不一樣,那種感覺就像是看見了久違的親人一樣,隻可惜多番察探,始終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蕭天允就是楚亦竹。到蕭天允的時候卻不一樣,那種感覺就像是看見了久違的親人一樣,隻可惜多番察探,始終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蕭天允就是楚亦竹。
“狀元爺淩若宣到。”這一次的通報,身份雖然不如前幾位尊貴,可是淩若宣這個名字卻吸引住了所有人。中都城內誰人不知淩若宣便是今年的文武狀元郎,也是整個楚乾國內的第一位文武狀元郎。
“若宣免禮。”一直紋絲不動的楚亦藍快步上前阻止了正準備行禮的淩若宣。這一舉動讓所有人都在猜測這個淩若宣到底是何方神聖,不僅奪得了狀元爺的稱號,還能讓冰山似的太子爺另眼相待。“若宣,父皇還未來,不如你就給我們大家吹奏一曲助助興,如何?”看見淩若宣,楚亦藍心中自然是高興的,在玉湖上第一眼見到淩若宣的時候,他的心中就湧上了無限的親切感,和三年前初見蕭天允時的感覺一模一樣。不過,更讓他回味的還是淩若宣的簫聲。
“承蒙太子殿下厚愛,若宣恭敬不如從命。”淩若宣從身後拿出楚亦藍賜給他的玉簫,緩緩的吹奏起來,沒有絲毫的扭捏。
悠揚的簫聲漸漸傳入眾人耳內,沒有笛子的嘹亮自如,不如琵琶古箏那樣的激烈。但是這簫聲將人物和天地山水之間的運動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對簫聲有研究的人都仿佛看見了眼前是一副漁夫站立在船頭,輕舟慢槳,引吭高歌的景象。
隻這一曲,便讓原本對淩若宣有偏見的人改變了看法。一個年紀輕輕的少年能吹出《醉漁唱晚》並不奇怪,但是一個年紀輕輕追求功名的少年能將《醉漁唱晚》中漁夫的怡然自得的心境表現的惟妙惟肖。確實是不可多得。就在座的眾人來說。恐怕沒有人能在簫的領域勝過淩若宣。
“好,好,好。”聽了淩若宣的簫聲,楚亦藍連叫了三個好。這個淩若宣還真會給他驚喜,上次是《水雲深際》,這次是《醉漁唱晚》,每一次都讓他這個愛簫之人慚愧不已。不知下一次他又會給他怎樣的驚喜呢?
“敢問狀元爺師承何處?”淩若宣的造詣這般高,想必他的師父也非常人吧!
“家師姓藍,單名一個諾字。”很平靜的報出了師門,眉眼中沒有半分的炫耀。
“竟是藍諾,怪不得狀元爺有如此造詣,果真是名師出高徒啊!”藍諾的大名在五國內估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在十七歲那年便以一曲《春江花月夜》名動四海,簫聖的名號也從此不脛而走。
“狀元爺好福氣,竟能有幸得到簫聖真傳。”
“不知簫聖現在何處?五年前的那曲《春江花月夜》至今還讓人回味無窮啊!”
……
有了淩若宣的獻曲,禦花園中漸漸不再拘束,官員舉子們三五個聚在一起,吟詩作賦,好不熱鬧。在座的公主小姐們更是雙目含情,悄悄的打量著今年的舉子和朝中的官員們,趁著此時為自己擇一個好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