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校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3 / 3)

3.3 對學困生以友相待

在中職學校,幾乎每個班級都有個別學困生擾亂班級秩序。有的學困生因為妒忌和逆反而破壞班級秩序,但有的隻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而“表現”自己,一時衝動做出一些極端行為。班主任要多了解學困生的內心世界,跟學困生交朋友,真誠相待,循循善誘,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多一些偏愛和鼓勵,少一些批評、指責和懲罰,讓學生樹立起自信。

3.4 深入班級勤管理

學困生的懶散、貪玩、厭學等不良行為反複性很強,班主任想在短時間內改變他們這些不良習慣一般很難做到,必須從長計議。作為班主任應該腳勤,不定時經常到教室、宿舍,檢查學困生的出勤、課堂、衛生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糾正。實踐證明,班主任勤走動勤管理,早操、早讀、課間、晚自習經常跟班檢查,對班級的管理效果比較好,學困生相對較少。因為 “勤”能讓班主任容易發現班級、學困生存在的問題,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各種思想動態,從而就能及時更好地解決問題。

3.5 持之以恒反複抓

學困生的自製力和自覺性較差,使得學困生的進步總是要經過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作為班主任要善於抓反複,反複抓,有恒心,有計劃地培養他們的自製力,幫助學生走出低穀。既要允許其反複,又要鼓勵其進步。在學困生有進步時不能鬆懈,在舊病複發犯錯誤時不要灰心喪氣,不良行為的轉變需要時間和堅強的毅力,要堅定信心,做學困生堅強的後盾,抓住學困生的悔過心理,繼續做好細致、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斷地激勵鼓舞他們。

3.6 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成功的教育,必須是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如果班主任能結合家庭教育共同教育學生,且方法運用恰當將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最了解學生,學生和家長最信任班主任,班主任可在其中擔當橋梁作用,加強家長對學生的正麵影響作用。班主任要克服和家長文化、觀念、地域等的差異引起的溝通困難,把握好和家長的溝通尺度。對家長談得過多學生可能疑心是“打小報告”,對家長談得過少家長可能認識不到問題嚴重性。溝通中要有耐心,多傾聽家長的願望和要求。多跟家長交流學生的優點和進步,並且要求家長在適當的時候表揚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作為班主任,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用世俗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而應該不斷發現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長處和優點,並用愛心來激勵他們,給他們樹立自信心,讓其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健康成長,樂於學習,積極進步。

參考文獻:

[1] 羅靜.中職後進生的成因與轉化對策研究[D]. 廣東教育,職教版201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