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老子德行教育思想研究(1 / 3)

對老子德行教育思想研究

教育管理

作者:楊洋 趙桂英

摘要: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對教育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也不斷增加。但是,當代教育仍存在不足和缺陷。回顧中國傳統文化,老子的眾多思想可以為品德教育提供理論上的幫助。本文簡要研究論述老子的教育思想內容和方法,以此豐富品德教育的內容,為品德教育找到新的切入點。

關鍵詞:老子 教育 品德

老子所生活的年代,正處於春秋後期至戰國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在各個領域都出現了激烈的變化和巨大的變革,並對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老子的思想就是在這種變化和變革中逐漸形成的,也構成了老子思想關懷的焦點。

1.道法自然,無為虛靜

作為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種觀點,可以說“自然無為”思想是老子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貫徹於老子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始終。

1.1 道法自然

要了解老子“無為”概念的本意,必先弄清老子所講“自然”的本意。因為在老子那裏,自然無為是相關的整體,“自然”與“無為”是二而一的。

老子說:“太上,不知有之;猶兮,其言貴。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道德經》第十七章,以下章節不再標注)。套用在品德教育過程中來說,“猶兮,其言貴”的實踐主體是行無為而教的最善於教育的教育者;而“功成事遂”的實踐主體是受教育者。是說受教育者在沒有受到“最好的教育者”教育或者不知道有這樣的教育者存在的前提下,自己“功成事遂”的。這裏的功成事遂指的是,學生自身品德的自我建設達到了某個社會階層或某個團體的教育要求。“百姓皆謂:‘我自然’”在這裏指的是,受教育者品德修養的提升是自己靠自覺達到的。所以,這一章中的“自然”是“自己成就自己”的意思。

老子說:“希言,自然。”“言”按字麵意思解釋,是說話,老子在這裏的內涵意思則是政教法令。以此類推,“希言”的字麵意思就是不要多說話,與後麵“自然”連在一起的寓意則是讓萬物順乎自然變化而不橫加幹涉。這與十七章“其言貴、我自然。”中的“貴言”與“自然”是一個意思。倘若教育者以政教法令強製學生學習,那麼學生首先在心理上是一種抗拒的態度。所以,老子教育施教者讓學生自己做課堂的主人。那麼,這一章的“自然”也是自成的意思。

總的來講,老子所描述的“自然”,昭示著老子教育思想中對外來的一切操縱,幹擾和控製的強烈反對,體現的是老子對於教育理想狀態的憧憬和向往。老子的教育思想所關注的焦點是受教育者的本性,他以受教育者自主接受教育為“自然”,之所以提出這一概念,目的在於改變教育者毫不顧忌受教育者的訴求而橫加幹涉。一定程度上,這一概念為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麵發展和自治教育提供了行為上的理論依據和思想上的啟蒙。

老子的“道”與“自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物質的規律性運動變化使某種事物得以產生,這種事物又產生第二種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交互激蕩產生新的第三種事物……這樣以至於產生萬物。由此可見,“道”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邏輯上都先於萬物而存在。“同時‘道’也有規律意義,即‘道’為萬物的總原則、總規律,並在事物永恒運動與變化中體現自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