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英霧霾治理的條件對比研究(1 / 2)

中英霧霾治理的條件對比研究

政府與公共管理

作者:秦浩

摘要:由於中英兩國兼具同質性與差異性,我們主要從人口、政治、法律製度、經濟、技術、城鎮化以及自然因素七個角度對中英霧霾治理的條件進行對比。探尋中國霧霾得到治理的方法。

關鍵詞:霧霾 治理 條件對比

隨著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召開,生態問題又一次被提上議程。而在20個世紀五十年代,與中國同樣是“工業大國”的英國也是霧霾頻發,最終引發了“倫敦煙霧事件”。為此通中英對比,探尋解決中國霧霾問題的路徑。

1.霧霾及霧霾治理概述

霧霾汙染的形成機製。霧霾主要是受人為環境汙染影響形成的,而氣溫低、風速小等自然條件所導致的汙染物不易擴散加劇了霧霾天氣的影響。大範圍的霧霾天氣一般出現在冷空氣較弱和水汽條件較好的大尺度大氣環流形勢下,近地麵低空為靜風或微風,霧提供了吸附和反應場所加速反應性氣態汙染物向液態顆粒物成分的轉化,同時顆粒物又極易作為凝結核加速霧霾的生成,兩者相互作用,可迅速形成汙染。

霧霾治理的定義。治理是使相互衝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並且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的過程。它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機構和規章製度,以及種種非正式安排。從而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過程。

2.中英霧霾治理的條件

2.1 英國霧霾與中國霧霾的過去與現狀

英國作為20個世紀的頭號工業強國,革命為其帶來了工業的快速發展,空氣中的汙染物排放量急劇增加,20世紀中葉,英國出現了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的“倫敦煙霧事件”。據英國官方統計,在5日時間內5000多人喪生,有8000多人在大霧過去之後的兩個月內相繼死亡。這些都令英國官方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並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加強對於霧霾的治理,最終重還英國藍天白雲。

中國則與英國恰恰相反,20世紀五十年代的中國還處於建國初期,國家建設剛剛起步,藍天白雲處處可見。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全國大範圍出現霧霾覆蓋,據環保部數據,中東部地區大部分省份都出現霧霾,波及麵積約143萬平方公裏,約占國土麵積的15%。

2.2 中英霧霾治理的條件對比

中英兩國先後是世界“製造大國”與工業強國,也都先後出現霧霾問題,而中國似乎是在走英國曾經走過的路。為了不再讓曆史重演,對於英國霧霾治理的研究對於中國具有重要意義。根據PEST分析法的擴展形式STEEPLE分析法研究影響霧霾治理的主要因素有:社會/人口、技術經濟、環境/自然、政治、法律、道德。具體比較內容如下:

人口。英國作為十九世紀的頭號發達國家,雖然經濟的發展迅速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長迅速。但由於疾病、戰爭等因素,英國人口在20世紀之前增長速度緩慢,國家總體人口數量少。隨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育觀發生改變,人口增長率又呈現下降趨勢。兩者相互作用,英國的人口增長率逐漸出現負增長。由於英國人口相對較少,因此在霧霾治理過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少,治理所耗費時間也相對較少。

中國則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由於人口基數偏大,人口仍在持續增長,人口越多就會對霧霾的治理造成越大的阻力。舉例而言,雖然國家屢次頒布“禁車令”,但由於人口的增長導致對於私家車的需求不斷增長,進一步導致對霧霾的貢獻不斷增長;[1]因此,相較於英國而言,中國的龐大人口確實為中國的霧霾治理加壓很多。

政治。英國為了進行霧霾治理,政府實現多部門、各層級的聯合治理。例如,英格蘭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就在1996年進行了一係列的改組,國家河流管理局、英國汙染監察局、廢物管製局、環境事務部下屬的一部分分支機構被合並,統一的環境管理機構。

由於中國目前正處於社會轉型期,政府在簡政放權的同時致使政府的政策執行缺乏力度,並且各級政府之間缺少聯合互動性的工作,形成了政府低效率的運行方式,進一步延緩了霧霾治理的速度。

法律製度。20世紀50年代,英國的霧霾問題主要是由工業汙染造成的,政府為了進行霧霾治理,確立了嚴格的立法程序以及製定了嚴格的法律從而遏製工業汙染。例如,1954年,為了控製煙霧排放,倫敦市出台《倫敦城法案(多項賦權)》,在此之後並相繼出台了一係列的法律法規來治理環境。旨在提高倫敦的空氣質量,進一步消除大氣汙染對公眾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響。

中國為了治理霧霾也同樣進行了嚴格立法。近期,中國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介紹今年大氣汙染治理工作部署時表示,“要加大信息公開,讓所有的汙染源暴露在陽光下,動員全社會力量一起來形成共治霧霾的局麵”。並且陳吉寧還表示,要進行大氣汙染防治法的修訂;全麵實施“大氣十條”(《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真抓實幹,提高治汙水平,大幅減少汙染物排放量;提高科學治霾和係統治霾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