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善惡因緣何處求?盤古開辟識源流。三皇五帝人倫定,五葉蓮開續春秋。
開篇引一卷殘文,細細考究,苦苦斟酌。敷衍出百回故事,描繪出一段傳奇。說的不是秦漢之際,講的也不是唐宋之年。更是那代,果又何朝?當先說蒙古繼宋,成就胡元近百年天下。元末,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高天玉帝遂命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安定天下,造福蒼生。輔佐何人,明君何者?看官:此人出生布衣。姓朱名元璋,小字重八。祖居泗州,生於濠州。生來聰明神武,英雄無比。是以上天眷顧,該他為一朝天子,重振漢人河山。
彼時劉伯溫天命下凡。為助朱元璋興明霸業,又帶下一柄斬仙劍,以號令四海龍王共佐明君。怎奈四龍王年老體弱,恨不能力。便派遣龍之九子追隨劉伯溫。九子是誰?有道是龍生九子個個不同,法力廣大,神通無邊。一日:“囚牛”二日:“睚眥”三日:“嘲風”四日:“蒲牢”五日:“金猊”六日:“霸下”七日:“狴犴”八日“負舄”九日:“螭吻”
九子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立下萬年不拔之基。又為明成祖起兵‘靖難’奪得皇位。九子功德圓滿,當歸天庭複命。成祖雖賢,頗有野心。他見九子奏歸,心意要將九子留於紅塵,永保大明江山昌盛,雄霸天下。遂將劉伯溫之斬仙劍號令九子。九子乃四海龍神如何臣服於紅塵帝王?當時大怒,呼風喚雨,大雨傾盆。亂了個帝王之都。
成祖見九子不服,心思:“強攻不若智取”乃喚九子道:“汝等力大無窮,若能馱走朕先祖神聖功德碑,天涯海角隨你等去,絕不阻擾。”老大聽說心中歡喜!想道:“成祖這廝好不癡也,我們兄弟變幻無窮,移山倒海,無所不能。何懼馱塊石碑?”當時應了,向其六子霸下道:“兄弟你喜好負重且去馱了那石碑,好回天庭討賞去也!”六子霸下遂賣弄自己神通馱起了那神聖功德碑。可憐那六子霸下,雖有無邊的法力,廣大的神通。卻不知神聖功德碑乃記真龍天子一世功德,又有三代帝王玉璽印章,能鎮八方鬼神。石碑一駝如何能起?永無翻身之日了。
成祖見此心中甚喜!嗬嗬向其龍子笑道:“你等乃上界之神,想來一諾千金,眼下六子被壓功德碑連噴嚏也放不得一個。你們輸了,可還留於人世保我江山永固?”眾龍子見兄弟九人為大明奪得天下,又為成祖奪得皇位眼見六子如此下場。著實淒慘!若還留下替其賣命心有不甘,若背棄前言,堂堂九子是為天下笑柄。便一氣之下都留於人世,永不現其真身。劉伯溫亦棄成祖而去。
成祖見此十分感歎!因念九子有功於朝,遂封九子為紅塵神獸,各司其職。
且說四海龍王聞知九子為成祖所害十分惱怒,欲發海神兵攻打成祖,無奈天意不可違,九子命運如此隻能作罷。隻是老龍王思子心切,便將九子魂魄召回私藏龍宮。
一朝四海龍王齊聚東海龍宮君臣商議:“九子止得其魂魄有形無實,如之奈何?”一旁閃過護寶將軍進言道:“諸位大王此事不必煩惱!想那普天之下惟人居多,何不遣個心腹之人去那繁華之處,富貴之鄉尋訪個模樣俊俏,風流倜儻之人替代龍種卻不是好?”此話一出,四海龍王點頭讚同。當時東海龍王敖廣傳道:“龜丞相何在?”話畢,一旁閃過龜丞相長揖應道:“大王老臣在此!”敖廣道:“丞相,你在龍宮為相多年盡心稱職,實是本王心腹之將。今番遣你去凡世走一遭,尋訪個模樣風流倜儻,且又實心善良之輩替代龍種。此去尋訪,不可膽大妄為,不可興雲布雨驚了百姓。隻宜私密而行。望你不負本王所托早去早回!”龜丞相答應一番,翹著兩撇胡須,隱去龜殼簡裝素服離了龍宮。半雲半霧在那大千之世手搭涼棚探尋摸索。忽見一個去處但見:奇峰林秀,碧水清流。重重古殿,福地中州。丞相見了心喜:“此地不俗!必有奇人異士,不去怎的?待我下去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