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亡命天涯(1 / 1)

我們已經走得很遠,已經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

一路逃亡的展鵬飛的思緒時刻沒有停歇,策馬狂奔,內心的野獸已經衝破道德的枷鎖,發出憤怒與仇恨的怒火,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對自己,難道僅僅是因為方宛如,不可能,心泰禪師的死也是因為自己麼,為什麼。展鵬飛恨朱棣,但他更恨自己,恨自己所做的一切,現在的他,對不起死掉的朋友,對不起手下的弟兄,更對不起相信自己托付自己的方宛如。

每個人的自控力都是有限的,展鵬飛在精神上已經徹底崩潰了,他現在就像一朵流浪的雲,風將他吹到哪裏,哪裏就是家。

朝廷麵對展鵬飛的事情大家都很感興趣,原本因為他是朱棣的親信,大家都不敢妄議,現在淪為叛賊,人人得而誅之,真是大塊人心。各種奏折紛紛表示要將其繩之以法,以儆效尤。這其中有建文朝臣子報仇雪恨的意圖,也有朱棣自己人幸災樂禍。唯一沒有上奏折的就是傅懿鴻,因為曹寅與展鵬飛的例子在那裏,朱棣是一個連親情都可以不管不顧的野獸。自己的奏折絕對不能有任何紕漏。當天他就飛鴿傳書周岩請教如何處理目前的情況,周岩也一直關注朝中局勢,朱棣的清洗動作一旦開始,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下。而清洗的結果一方麵是搞得人心惶惶,更重要的會使國力衰弱,可能導致盜賊四起,大好局麵就會白白浪費。

因此傅懿鴻上疏:仰蒙聖鑒,陛下帥忠義之士披堅執銳,幾經生死,方剪除奸邪,還大明之朗朗乾坤。方今天下初定,海內所望,賞刑者,人主之柄也,為臣者所不得妄議,錦衣衛,皇家之爪牙,所行之事私密,不宜對簿公堂,以免節外生枝。

傅懿鴻的話雖然說得含糊,但意思朱棣其實也清楚的很,後來朝廷上再也沒有人議論錦衣衛的事情了。而馬三寶被召回全權指揮捉拿展鵬飛,傅懿鴻接下來就是掌管錦衣衛,一番腥風血雨之後,錦衣衛內部人員已經換了一輪。

走投無路的展鵬飛暫且躲在舟山張公子處,雖然展鵬飛之前是朱棣的人,但他們私底下交情確實不錯,很多展鵬飛的舊部在遭受清洗時逃了出來,根據以往的線索也找到了展鵬飛,三個月時間,他收攏三千多人,加上張公子的兩千多人,已經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這麼多人吃飯也成了個問題。

一日午後,張公子與展鵬飛商議,“展兄,眼下朱棣老兒抓你我如此緊迫,你我在這雖然逍遙快活,但這六千弟兄們吃飯也是個問題,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知對此有何高見?”

展鵬飛因為經曆了巨大的落差,人也變得清臒,不過雙眼中的光芒依舊不曾減退,“張兄不必憂慮,朱棣疑心過重,水軍指揮使忻淩必遭猜忌,待水軍群龍無首,這大明縱橫萬裏的海疆就是你我用武之地”

“但這海疆之上,我等可要捕魚為生,諸多兄弟可不善於此等營生”張公子自然不知道大英帝國當年以海製路,後來美國人馬漢在海權三部曲中對於海洋貿易壟斷所能產生的效應,所以對展鵬飛所說的東西自然還是有些懷疑的。

“不急,我已經派人將消息送到錦衣衛處,說當時忻淩收了陳楚生的大量金銀並私下放走了他,那金銀其實是當年攻破城寨是繳獲的,隻應當時他們貪心,私下藏起來了而且不慎被我發現了”展鵬飛說著不慎露出一絲笑意。

果然,忻淩在半月後暴病身亡,大明水師內部也出現了清洗,很多精銳便告老還鄉,一時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大臣們私下紛紛揣測朱棣下一個會對誰動手,官員也學著莊子那樣豁達瘋趣,對很多事情是能不管就不管,做到眼觀鼻,鼻對心,謹言慎行。

展鵬飛得知朝中之事後,立馬跟張公子動起來,先沿HN下,一路劫掠官府,開倉放糧,因為走得是海陸,朝廷根本不知道展鵬飛的蹤跡,傅懿鴻之前也沒有跟海上的對手較量過,一時間被搞得焦頭爛額。

但無論如何,展鵬飛隻能落草為寇,是不可能掀起什麼大風浪了,後來朱棣處理完朱允炆殘黨後,認為金陵畢竟裏展鵬飛的勢力範圍太近,南邊的人對自己也不夠忠心,因此就導演了一出定都北平的大戲。

另外讓馬三寶不惜重金組建水師,七下西洋,清剿展鵬飛,並於3年後一次海戰中擊殺張公子等人,隻不見展鵬飛,後來又密探在交趾見過此人,一切的一切都變得如同迷霧一般,隨著朱棣駕崩,最終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