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補鈣,小心步入誤區
生活
作者:閔保華
筆者在門診常常會遇到前來谘詢兒童補鈣的父母,其中有些談到補鈣也說得頭頭是道,但語言中明顯有著受商業宣傳影響的痕跡,這種不講科學、盲目補鈣的方法,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償失。所以,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科學補鈣,遠離誤區。
聽信廣告
現今,兒童補鈣廣告鋪天蓋地,有的廣告詞把鈣的作用吹得天花亂墜,使部分家長誤解了鈣的作用,以為單純補鈣就能給孩子補出一個健康的身體;再加上市場上鈣片層出不窮,草莓、水蜜桃等水果味兒,粉紅、寶藍等鮮豔顏色也頗得小孩子的歡心。於是,有些家長把鈣片作為“補藥”或“零食”長期給孩子吃,這是錯誤的。
【解決方案】
切勿把鈣片當“零食”或“補藥”給孩子長期吃,盲目聽從不實的藥品廣告,以藥物方式來強行補充鈣質反而有害。這樣會造成孩子食欲減退,也會影響鐵、鋅的吸收。世界上並沒有單一的“神奇營養素”可以健身長高,所有的營養素皆需要與其他食物(營養素)互補,才能充分被身體吸收利用。比如在鈣中融入維生素D,才能幫助人體很好地吸收鈣。
過量補鈣
兒童補鈣常常會出現過量的問題,這不僅是一種浪費,也會產生不良影響,比如出現乏力、眩暈及軟組織鈣化等鈣中毒的症狀。此外,那些曾有過腎結石病史的患兒,血鈣過高會加速腎結石的再次形成。
【解決方案】
孩子是否需要補鈣,到底要補多少,還是要請醫生指導,決不可濫補。營養學家建議,隻要堅持平衡膳食的原則,如每天喝1~2杯牛奶,再加上蔬菜、水果和豆製品中的鈣已經足夠滿足人體所需,不必另外再補充鈣片。
方法不當
蔬菜泥、水果泥及澱粉類食物與鈣同時服用,可使鈣的吸收率大為降低。這是因為植物性食物中大多含有草酸鹽、碳酸鹽等,這些鹽類可與鈣結合,從而妨礙鈣質的吸收。此外,把鈣片碾碎後混在牛奶裏喂孩子,也是不妥的。貧血患兒補鈣與補鐵的時間最好隔開,鈣對鐵的吸收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同樣,鐵對鈣的吸收也不利。
【解決方案】
正確的做法是在喂奶或喂食後1~2小時,胃內食物大部分被排空後再給孩子喂鈣片。
忽視食補
鈣是支持生命的重要元素,像吃鹽一樣,人一生中的各階段都要不斷地補鈣,但千萬別因此被拐進“死胡同”。有些人覺得補鈣的唯一途徑或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吃鈣片,對食物中的鈣卻視而不見。
【解決方案】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其實我們身邊含鈣量高的食品比比皆是。牛奶每百克含鈣100~120毫克,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被認為是最理想的鈣源。
2歲以前可以給孩子適當補鈣,2歲後孩子通過合理膳食就能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鈣質。自然飲食內的鈣質最好,切忌盲目地給寶寶補充過多而無用的鈣片。
急於求成
鈣的吸收並不是完全按照人們的意願:補多少,也吸收多少;補得越多,吸收也越多。鈣在胃腸吸收的多少,主要取決於寶寶當時的鈣營養狀況,受到寶寶體內活化維生素D、甲狀旁腺等物質的調節。
【解決方案】
補鈣是件持之以恒的事,無論是食補,還是服用補鈣製劑,突擊補鈣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如果寶寶需要補鈣,就要堅持。
曬太陽和戶外運動是最天然的鈣吸收促進劑,每天10~14點的陽光是最適合孩子的,但要采取防護措施,以免皮膚被灼傷。如果是夏季,寶寶滿月後即可開始戶外活動,每天1~2次,每次由10分鍾逐漸增加至1小時;即使在冬季,隻要沒有風,早晨9點鍾以後也可以到室外曬太陽。如果在室內曬太陽,一定要把窗子打開,讓陽光直射在孩子的身上,因為玻璃會阻擋紫外線的穿透。
(作者係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婦兒科主任醫師)(摘自《家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