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致癌疑惑清單解讀
生活
作者:王賀 林曼 齊棟
當越來越多的“致癌事件”浮現,並且言之鑿鑿、恐嚇你的時候,你不需要提心吊膽已被癌症盯梢,你需要了解和增長知識。
一、過度使用手機致癌
流言:當人們持續講電話超過半小時,腦部細胞就有部分被破壞,就像雞蛋被煮熟了一樣燙;長期使用手機者,比一般人患瘤的幾率高出30%;尤其是在睡眠時,人體處於無保護狀態,輻射會提高100倍!而在手機隻剩下1格電時,打電話同樣會使輻射無限放大。
解讀:丹麥癌症流行病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這種說法是一個謬傳。在調查了35萬名手機使用者18年的數據後,研究人員認為,並不能證明手機用戶更容易比普通人患上腦腫瘤。
二、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會致癌
流言:新加坡營養學博士洪山本先生所著的《疾病的形成與防範》一書中拋出“微波有害論”:用微波爐加熱肉類後會產生一種致癌物;微波過的牛奶、水果、麥片中的氨基酸會轉化為致癌物;蔬菜微波後,會將植物生物堿轉化成致癌物,而且食物中的營養會嚴重流失!
解讀:事實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微波會產生致癌物質。其中能產生致癌物質的元凶,是加熱溫度過高!超過120℃,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反應,可能產生丙烯酰胺類疑似致癌物,比如煎炸烤製各種麵食、餅幹點心、薯條、薯片、咖啡豆等食品時都會產生;超過200℃,蛋白質可能產生雜環胺類致癌物,比如魚肉在煎炸烹調的時候;超過300℃,食物中的脂肪會大量產生苯並芘類致癌物。
三、二手煙“危害更大”,不如直接吸一手煙
流言:二手煙比一手煙危害更大。據說有國外研究證明,一個家庭內,丈夫吸煙,妻子不吸煙,妻子得肺癌的幾率比丈夫還要高1~3倍。所以不抽煙者比抽煙者受害更甚——大家不如去抽一手煙。
解讀:謊言!就目前人類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持以上言論。但毫無疑問的是,吸煙有害健康,二手煙同樣如此。在可能引起的致癌問題上,到底哪種煙危害更大目前尚無定論。不過,得出這樣結論的前提是,處於“同樣的煙霧濃度”下。通常來說,不吸煙者周圍的煙霧濃度相對較低,而吸煙者則會同時吸入主流煙和支流煙,因為吸煙者通常情況下容易聚集在一起。
四、咀嚼越仔細越不容易得癌症
流言:人體的唾液有神奇的作用,可以滋養五髒六腑。吃飯時咀嚼的次數變少,唾液的分泌也隨之減少。有調查證明:那些吃飯細嚼慢咽的人,患上胃癌的幾率很小。唾液還有強大的殺菌能力,能讓可導致肝癌的黃曲黴素統統死翹翹。
解讀:細嚼慢咽的確是個好習慣,但是並不意味著唾液是萬能的。不然我們早就打敗了癌症,單靠每日吞咽口水就可以遠離癌症了。引發胃癌的主要飲食因素中,鹽分的攝取量超標以及經常吃含亞硝酸鹽的食物才是罪魁禍首,而長期進食黴變食物、嗜酒如命是導致肝髒發生癌變的主要原因,和吃飯太快風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