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4、天災人禍(1 / 3)

從王二、王嘉胤首舉義旗開始,到如今已經二十年。

流民義軍六起六落,其中有三次基本上被平息,王二、王嘉胤、高迎祥等主要首領先後被殺,近百萬大軍灰飛煙滅,造反的骨幹力量已經不足三千人。

在此期間,有一個人發揮了巨大作用,讓流民義軍始終死而不僵,能夠很快東山再起,而且最終成為燎原之勢。

這個人就是苗三冠、彭無影應付起來極為謹慎的一個人:老回回馬守應。

老回回馬守應的革左五營,因為有狂熱的宗教力量支撐,成為一百零八個流民義軍大營裏麵最頑強的部隊。他們從來不和朝廷談判,也沒有投降就撫的經曆。

八大王張獻忠連續兩次失敗,最後隻剩下三百多人的時候,老回回馬守應主動和張獻忠合營,讓張獻忠能夠很快重振旗鼓,還差點兒攻破了中都鳳陽城,如果不是熊儲從中作梗的話。

闖王高迎祥被官軍俘殺,闖字大旗三十六營即將崩潰的危急關頭,老回回馬守應主動和闖將李自成合營,並且擁戴李自成繼任闖王大旗。

僅僅四個月時間,李自成就徹底控製了闖字大旗三十六營,然後連續攻破洛陽、開封、襄陽、南陽、承天府。不到半年就橫掃整個中原地區,格殺大明五位藩王,闖王李自成一時間名震宇內,再也不可遏製。

孫傳庭是崇禎皇帝手中最後的一支機動部隊,是崇禎皇帝唯一的指望,也是闖字大旗三十六營的生死大敵。

聽說孫傳庭東出潼關,李自成接受了牛金星、宋獻策、李岩、顧君恩等人的建議,確定了“改流為守,據地養民;先定關中,次收秦關;逐鹿中原,奪取天下;建國立業,平定三邊”的戰略方針。

要想實現這個偉大的戰略目標,吃掉孫傳庭的十五萬大軍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要想吃掉孫傳庭,就要首先吃掉他的“火車營”,這也是沒有選擇的作戰目標。

火車,是孫傳庭還發明的一種戰車,上麵裝載一門三寸火炮,車廂裏存放士兵的衣服和糧食。

要說孫傳庭為了一舉打垮李自成的闖字大旗三十六營,那真是下了血本。這種火車共打造了二萬輛,也就是兩萬門火炮組成一個火車營。

這兩萬門火炮就是崇禎皇帝最後的全部家當,也是朝廷能夠湊起來的全部重武器,由總兵白廣恩統領。

火車,打仗時可以用來衝擊騎兵,宿營時可以作為柵欄保證野戰部隊安全,行軍時還可以作為後勤運輸工具,對於長途行軍打仗,有一定的好處。

但是孫傳庭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那就是火車完全是一種笨重的防禦性武器,機動性能極差,在野戰中基本上不能發揮作用。

孫傳庭不過一介書生,既沒有什麼戰略眼光,更沒有什麼戰術眼光,一切都是想當然。

這樣的人固守一城自然能夠堅持一段段時間,但是要在廣袤的大地上捕捉戰機,然後隨機應變,那就是趕鴨子上架。

李自成得知陝西官軍出關的消息,親統大軍離開湖廣地區,北上河南迎敵。

先鋒大將是高一功和郝搖旗,軍師是宋獻策,統帥馬步軍一萬二千人占領了函穀關,擺出一副誓死保衛洛陽的架勢。

崇禎十六年八月三日,在崇禎皇帝的一再催促下,孫傳庭在長安城關帝廟誓師,統率總兵白廣恩、高傑、牛成虎等部十萬之眾,東出潼關進攻函穀關,同時檄調各路人馬夾攻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