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2、鷹嘴炮台(2 / 2)

荷蘭人操炮的速度,起碼都比鍾國柱他們快三倍。葡萄牙人雖然還差一些,但是也比鍾國柱他們快兩倍。

也就是說,鍾國柱他們一炮打出去以後,葡萄牙人可以打出三發炮彈,人家荷蘭人可以打出四發炮彈。

如果真要麵對麵開戰,鍾國柱和他的水師即便戰船再先進,麵對這樣的對手最後還是全軍覆沒的下場,沒有第二條路。

有比較才有鑒別,師夷長技以製夷,這才是學習和借鑒的核心。

要想保住自己的小命,就必須才打得敵人沒有時間還手。

鍾國柱和他的水師官兵,親自看了別人操作火炮,那動作簡直有如行雲流水,終於認識到了“速度就是生命”、“苦練就是保命”的真諦。

這一次“雙邊三方技術交流”,還有一個新的收獲:就是如何防止深海噬木蟲、寄生生物對船體的破壞。

西洋人采用的是在船體外麵包裹一層鉛皮,但是熊儲頓時想到自己最多的就是雲南錫礦,能夠生產大量的錫皮。

而且錫比鉛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能夠隨心所欲地錘擊成任何形狀,所以才有各種精美的錫製品出售。

至此,熊家軍的戰船上桐油防腐之後,在外麵包錫皮成為一個特定的標誌,後來在南海之上的“銀光戰艦”成為一種傳說。

葡萄牙人、荷蘭人的艦隊先後在伊洛瓦底江、欽敦江折戟沉沙,不列顛人最終也沒有占到便宜。他們磨磨蹭蹭一個多月時間,最後也遭到了不明不白的一次慘敗。

鷹嘴崖炮台,坐落在阿斯多格拉姆,也就是蘇爾曼河北岸的一個突出部。

鷹嘴崖這個名字,不過是霍連山隨口說的一個地名,因為這個突出部根本沒有名字。

阿斯多格拉姆,就是蘇爾曼河彙入梅克納河的三角地帶。這個地方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有當地人帶路,河床和沼澤幾乎無法分辨出來。

為了把八門大炮運進沼澤地,霍連山他們用了十四天時間,最後基本上就是用人抬進去的。

因為霍連山親自考察這裏之後,認為是一個很好的伏擊戰場,所以不允許兄弟們提反對意見。

八門大炮到位以後,站在外麵根本無法看見,因為這個地方的茅草起碼都有兩人深。

太子號戰艦並沒有上來,可能不列顛人詢問過當地人,知道梅克納河上遊水係複雜,大型艦船真的不敢隨便進去。

霍連山也知道蘇爾曼河無法通行大船,因為水深不到一丈,隻有當地人才敢在裏麵撐船,而且還是平底船才行。

所以八門大炮主要是盯住梅克納河主幹流方向,隻要不列顛人敢過來,就讓他們嚐嚐鐵西瓜的滋味兒。

這一等就是十來天,霍連山他們終於等到了目標:三艘十二多丈長的小型戰船,而且還不是滿帆前進,想必不列顛人很小心。

雖然是小型戰船,但也是霍連山等人第一次看見敵人的戰船,尤其是看見敵人船頭就有一門大炮,心裏還是有些緊張。

敵人的三艘戰船成縱隊緩緩上來,所以霍連山決定打掉第一艘,看看敵人的反應。

“四門大炮對準第一艘做好開炮準備,另外四門大炮盯住敵人後麵的第二艘,準備應付突發事件。”

霍連山趴在炮台旁邊,透過雜草的縫隙觀察敵人的戰船,感到自己的手心都出汗了。

即便如此,他還是很冷靜:“別急,把它們放到三裏以內,爭取首戰告捷。”

真的到了要動手的時候,霍連山雙眼一瞬不瞬盯著敵人,氣息開始變得時有時無,仿佛整個人已經徹底進入空靈狀態,這是多次血戰洗禮加上上清心法的作用造成的。

主將就在自己身邊,而且顯得極為沉著,這就給參戰將士吃下了定心丸,同時穩定了大家的情緒。

“點火!”幾乎是從喉嚨裏麵吼出兩個字,霍連山仍然盯著敵人戰船,身體紋絲不動。

炮手聞聲摸出火折子晃燃,然後點燃了火繩,又把火折子收起來,這才用火繩點燃大炮的導火索:第一門、第二門、第三門、第四門!

一切都是有條不紊,根本沒有看出炮手有什麼情緒波動,把平時演練的動作完成得一絲不苟。

霍連山反身向炮手伸出一個大拇指晃了晃,這是無聲的讚許,也是最提士氣的動作。

嗵嗵嗵——哢嚓——噗嗵!

四門火炮接而連三響起,霍連山雙手緊緊捂住耳朵,剛好看見第一枚鉛球砸到了敵人戰船頭上的那門大炮,當時就撞飛掉進河裏去了。

另外一枚鉛球撞在敵人戰船的肋部,砸出一個大洞的同時,巨大的撞擊力讓敵人的戰船突然打橫,還是劇烈搖擺起來。

這樣一來,另外兩枚鉛球剛好打空,結果落在敵船身後的河裏了。

霍連山不為所動,還是按照自己心中的既定方案下達命令:“趕緊裝彈,另外四門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