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與死者同病,難為良醫。與亡國同道,無有善謀。
古人會說錯嗎?當然不會。
一個郎中,他自己身上的必死之病都看不好,你能說他是一個神醫?
你閑得無聊,去找一個亡國之君請教治國方略,那肯定是作死催的。
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但是很多聰明人就是不明白。
無論你怎麼解釋,他就是不明白,你又能怎麼辦?
鳳鸞,一個四十來歲的女人,一漂亮的婦女,一個大部落的頭人,肯定是聰明人。
羅婺鳳氏家族獨霸武定縣周邊四百餘年,你能說他們的曆代頭人不聰明?
毫無疑問,他們都是聰明人。
因為都是聰明人,所以好多常識性的問題就不明白。
至少鳳鸞就沒有搞明白,否則就不會倒行逆施,自己作死。
熊儲和軍師萬練弄出一個“釜底添薪之計”,肯定有深層次的考慮。
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鳳鸞這個女頭人究竟是不是聰明人。
鳳鸞派出大軍兵分兩路攻擊熊儲,但是都沒有引起熊儲的強烈反彈,這其中就有很深的韻味。
如果是一個聰明人,就應該能夠品味出這種韻味。
事實證明,鳳鸞是一個聰明人,但是她聰明反被聰明誤。
出現內亂,家破人亡,肯定是有根源的。
挽救危局,確保生存,肯定是有辦法的。
熊儲和軍師萬練聽說武定縣境內農奴起義,心裏高興的同時,也做好了兩手準備。
第一個準備,就是鳳鸞主動求援,這也是“釜底添薪之計”的根本出發點。
大家好說好商量,何必要打死打活,勞民傷財呢?
鳳鸞在最危急的關頭的確向外求援了,說明“釜底添薪之計”發揮了作用。
可是,鳳鸞求援的對象,竟然是東麵尋甸軍民府的安國雄,而不是近在咫尺的熊儲。
安國雄,是安邦彥的大兒子。
奢崇明、安邦彥現在已經備朱燮元的七萬大軍給包圍了,可以說是覆滅在即。
安國雄現在要做兩件事:第一就是把父親救出來,第二就是尋找新的根據地。
安邦彥能不能救出來,目前不得而知。
因為安國雄率兵三萬猛攻盤川,也沒有把朱燮元的主力部隊調回來,圍魏救趙之計已經徹底失敗。
恰在這個時候,鳳鸞竟然向安國雄求救,這不是一條死路走到黑,作死催的嗎?
鳳鸞既然要做死,自然就有作死的後果。
安國雄現在最緊缺的就是兵員,隻有另外組建一支龐大的部隊,才能對朱燮元產生威脅。
正因為如此,雖然自己已經覆滅在即,但是接到鳳鸞的求援信,而且同意把女兒鳳素琴嫁給自己,安國雄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當然立即答應出兵相救。
安國雄出兵的唯一條件,就是要讓他在武定縣內征兵三萬,立即解救被圍的奢崇明、安邦彥所部十萬人。
邱柏明接到的消息,就是安國雄已經答應從前線抽調一萬精兵,馬上趕到武定縣境內把那些造反的奴隸全部抓起來。
利用這些造反的奴隸組建一支敢死隊,然後拚死衝擊朱燮元的側後,打開一條通道把自己的父親救出來。
軍師萬練並沒有表態,而是看著熊儲問道:“主公,現在還能猶豫不決嗎?如果真的讓安國雄的陰謀得逞,朱燮元的這次圍剿很可能就會功虧一簣,我們就變成罪人了。而且,安邦彥和奢崇明一旦逃回水西,今後就是我們的心腹大患,不能不防啊。”
熊儲苦笑著說道:“武定縣屬於鎮南省,這裏的每個人都是我們自己人,怎麼可能讓別人拉去當炮灰?我原來是有些抹不開麵子,所以給鳳鸞母女留下一線生機。”
“現在她們勾結真正的叛軍來對付自己人,此風決不可長,那就是自尋死路。我已經是仁至義盡了,但她們不識進退。軍師盡管發令,立即消除隱患。”
萬練點點頭,轉身對邱柏明說道:“傳我的命令:赤格的射聲營倍道兼程,立即搶占九龍鎮、湯丹鎮、烏龍鎮,為督府張大人的後續部隊爭取時間。看見起義的那些人,就說我們是過來幫助他們的。如果能夠統一指揮,就地整編。”
“命令:中軍大營司徒豹的弩箭營立即做好準備,跟隨督府張大人蕩平武定縣的叛亂,然後堅守祿勸城,等待後續改組整編。”
“命令:大姚的霍連山立即進入元謀縣城,著手對這裏的三萬多人進行重新編組,然後分赴各地完成各部隊改組。”
“命令:黃妍瑩和夏芸帶領羊街鎮的一個步兵營,立即回到落澗鎮、鶴鳴鎮駐紮,防止武定縣境內的亂兵衝擊我們村鎮,傷害無辜百姓。”
“命令:周老四所部斥候營,立即在武定縣境內散布消息,就說鳳鸞頭人勾結安國雄,決定把所有嘎西送給安國雄組成敢死隊對付朝廷大軍。讓斥候兵暗中刺殺殘留的所有頭人,製造更大的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