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全軍整編,霍連山和熊開山的驃騎營,每一個百人隊裏麵,都有一個來自赫連根部的十人小組。
采用這種方式混編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原來的銀甲鐵衛士兵,能夠盡快熟悉草原環境。
說白了,從赫連根部抽調過來的這個十人小組,就是百人隊的尖刀兵。
霍連山是洛陽小叫花出身,一向詭計多端,什麼人都敢坑,包括師傅熊儲在內。
這一次終於如願以償,不僅當上了大軍統領,而且自己的部隊被命名為驃騎營。
就為這次整編,霍連山獨自一個人的時候流淚好長時間。
因為他想到當初在洛陽被師傅收留,給自己取名字,傳授劍法。
雖然後來師傅把自己一個人扔在家裏,讓霍連山心裏有些失落。
現在他終於明白師傅對他的好,而且永遠沒有忘記自己的抱負。
也明白了師傅的苦心:把自己扔在家裏,是要自己好好練武,盡快長大。
霍連山心裏感激師傅,同時也有些興奮:自己快十七歲了,和當年霍去病當校尉的年齡一樣大。
大軍出發之前,霍連山不敢掉以輕心,在部隊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分別安排一個蒙古十人組,確保自己能夠隨時掌握四周的動態。
好在一路上荒無人煙,倒也沒有遇到什麼突發事件。轉眼就是三天,部隊已經前進了五百多裏。
蒙古十人組在行軍的時候在前麵輪流當向導,專門負責探路和當地人聯係溝通。
第三天晚上宿營的時候,在前麵摸情況的一個蒙古十人組突然回來向霍連山報告。
西麵五十裏左右出現了一支軍隊,人數大概五百左右。
經過一個蒙古十人小組上前盤問,過來的是蘇尼特部的遊騎兵,也就是負責巡邏的一支輕騎兵。
霍連山不敢怠慢,立即命令副統領熊開山親自出馬,帶領一個燧發鳥銃百人隊、兩個騎射百人隊過去把事情查清楚。
“師兄,問題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的速度超過了原來的計劃,竟然趕上了蘇尼特部右翼。他們和烏珠穆沁部一樣,也是全部大遷徙,正在緩緩向西北移動。”
二更天的時候熊開山急匆匆的返回來:“被我們發現的這支隊伍,就是殿後的部隊。師兄,你說怎麼辦?到底是吃掉他們,還是不要節外生枝?”
霍連山學著熊儲平時的模樣,倒背雙手在帳篷裏來回轉了兩圈:“他娘的,這已經節外生枝了,能有啥辦法。又不是我要節外生枝,開山你說是不是?”
熊開山嗬嗬一笑:“你沒有節外生枝,我也沒有節外生枝,因為節外生枝的是蘇尼特部右翼。反正出發前爹爹和軍師已經說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具體應該如何處置,還是你師兄說了算數,我負責當先鋒官。嘿嘿。”
霍連山雖然嬉皮笑臉,但是麵臨大事卻沒有輕舉妄動,展現了和年齡不相稱的沉穩:“現在時間還早,而且對方並沒有發現我們。這樣,你仍然帶隊前去,一定要徹底查清楚蘇尼特部右翼的全部情況。”
“苗三冠老夫子說過,平原作戰的要訣,一定要動如脫兔,快似閃電。我們現在在草原上,也就是大平原,剛好符合老夫子的教導。要麼就當沒看見,一旦真的決定動手,就不能給對方留下絲毫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