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有很多巧合,所以才有無巧不成書的說法。
巧合是一種偶然現象,但是其中蘊藏著某些必然的因素。
既然烏珠穆沁部選擇北逃,自然就有不得不北逃的理由。
一個部落大遷徙,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基本上就是破釜沉舟的決策。
既然到了需要破釜沉舟的危急時刻,那就說明問題非常嚴重。
烏珠穆沁部感覺到問題嚴重,他西麵的三個鄰居自然也就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三個鄰居,就是塞巴圖的蘇尼特部、伊爾登的浩齊特部、薩克圖的阿巴噶部。
霍連山和熊開山發現的,就是剛剛開始進行大遷徙的賽巴圖蘇尼特部。
左翼首領叫做達布海,手下有四千多戶。
右翼首領是朝爾洪台吉,手下有五千五百餘戶。
蒙古十人組和熊開山看見的,就是朝爾洪台吉的蘇尼特右翼。
霍連山知道,五千五百多戶已經是一個大型部落,可以使用的極限兵力大概有兩萬人,能夠投入作戰的大概有六千人。
霍連山同時也知道,對於草原牧民部落來說,五千五百戶是不可能集中在一起的,應該分布在數百裏的廣大區域上。
霍連山是小叫花出身,他的印象中什麼東西都可以討回來,沒有需要花錢的時候。
如果討不到的東西,他就會想辦法去偷。
叫花子偷雞摸狗,那都屬於本職工作。
況且霍連山不是一般的小叫花子,他連人家知縣的三公子都敢偷。
而且偷別人的烏騅馬和魚腸劍,這都是天大的手筆,差點把熊儲都給坑進去了。
大部隊急行軍三天,已經把攜帶的牛肉幹消耗了一半,青稞麵也消耗了一半多。
霍連山知道這樣下去肯定不能走兩千裏,必須要給大軍尋找糧食。
但是,小叫花就是守財奴的代名詞。
作為一軍統領,霍連山竟然舍不得花錢賣糧食,這個問題可不就來了嗎?
他先前和熊開山所說的“節外生枝”,其實並不是說打不打眼前的這一股人馬,而是說不花錢給部隊弄糧食,屬不屬於“節外生枝”。
說到底,霍連山就是想找一個正大光明的理由,給自己的部隊搶糧食。
但是他知道三大必殺令,其中就有一條“傷害百姓者殺”的軍令。
聽說蘇尼特部竟然參加了北逃的行列,霍連山腦袋裏麵首先反映的就是:“老子搶他們的東西,應該不屬於傷害百姓者殺的範疇,因為他們屬於背叛祖宗的人。”
當然,他說“節外生枝”,這是一個語言陷阱,故意留給熊開山的。
熊開山認為“節外生枝”的意思,就是打了一個不是原定計劃內的目標,那肯定就是節外生枝了。
兩個人所說的“節外生枝”意思完全不同,處理起來的辦法自然也是大相徑庭。
霍連山的目標是搶東西,確保自己的大軍不餓肚子,到時候有力氣打仗。
熊開山的目標是殺人,殺掉那些殿後的軍隊,老百姓就是我們的了。
霍連山作為一軍主將,難道他不知道熊開山會殺人嗎?當然不是。
因為熊開山肯定能夠找到殺人的理由,所以霍連山才讓他親自帶隊出去。
這哥倆在一起這麼長時間,彼此之間太了解了。
比武,霍連山總是輸,已經輸得沒脾氣。
玩心眼,熊開山就沒贏過,都懶得再玩。
熊開山知道霍連山的真實意思,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獨立主見。
重新來到西麵的草原之上,熊開山隻看見眼前黑壓壓一大片,也搞不清楚當麵之敵究竟有多少人。
勇猛並不代表莽撞,熊開山留下燧發鳥銃百人隊作為核心力量,把兩個騎射百人隊全部撒出去,利用裏麵的蒙古十人組化裝成零散牧民,靠上去查清具體情況。
四更天的時候,兩個騎射百人隊回到了熊開山身邊,情況也帶回來了。
眼前並不是蘇尼特部的核心力量,而是一個叫做嘎哈蒙諾延的族群。根據蒙古包和攤開範圍估計,大概有四百多戶三千餘人,隻有七百多挽弓之士。
先前看到的五百人,就是這個嘎哈蒙諾延的護衛主力。軍士沒有盔甲,主要裝備就是騎弓和馬刀,並沒有特別之處。
一個月前,嘎哈蒙諾延接到首領朝爾洪台吉的命令,整個族群立即向西北遷徙,到哈拉哈河邊上集合。
現在,嘎哈蒙諾延的紅頂帳篷處於正中間,其他的帳篷呈環形分布四周,直徑將近兩裏地。這七百多護衛已經分成四個方位警戒,保護整個族群過夜。
熊開山心裏一下子就有底了,因為軍師萬練讓赫連根專門講解過蒙古這邊的情況。
諾延,就是蒙古各部的地方貴族,擁有一定數量的奴隸,相當於大明朝裏長和鄉長之間的一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