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劍,心中無劍。極其簡單的八個字,卻讓熊儲莫測高深,所以才會發呆。
熊儲之所以會發呆,是他不會拘泥於成法。按照現在的俗話來說,熊儲的骨子裏,具有與生俱來的叛逆因子。
他心中想到的是:“從字麵上來說,手中有劍,因為那是讓自己的手臂能夠延伸出去殺人的工具。心中無劍,那就是說不能拘泥於手中的那柄劍,需要把眼界放寬一些。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比如說,如果把這八個字倒過來說,那會怎麼樣?”
心中有劍,手中無劍!
熊儲之所以會這麼反過來想,就是因為這是他現在麵臨的實際情況:“手中無劍”!因為青釭劍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已經被古怪老人給順手牽羊了。
但是他的心中有劍,也就是山壁上的那幅圖畫:一劍刺向太陽,而且還是一下子刺出九劍。
劍意!
熊儲的心底,突然想到了一個對圖畫最好的注腳:劍意。
山壁上雖然畫了一柄劍,但實際上這柄劍並不存在。
山壁上雖然沒有一柄真實的劍,但卻能夠給熊儲造成致命的壓力。
這個壓力的來源,熊儲終於搞明白了,那就是劍意。
劍意的意思,就是不管你手裏有沒有劍,都能夠把劍意使出來。
換句話說,劍意,就像某一個人心裏的想法。
如果手中有一支筆,你就可以把想法寫出來。如果沒有筆,你也能夠用嘴巴說出來。
不管是用筆寫出來,還是用嘴巴說出來,你的某些想法也具有殺人的威力,因此才有“口誅筆伐”這個成語出現。
陳琳,不過一個百無一用的書生。因為書念得好,所以曾經代表袁紹,寫了一篇名傳千古的《檄文》。
後來曹操打敗了袁紹,讓陳琳把那篇討伐自己的檄文再念一遍,結果曹操聽了嚇出一身臭汗,並且有些後怕地說道:“陳琳的文章,竟然具有治療頭痛病的功效!”
駱賓王也是一個書生,他曾經也用自己的筆,寫了一篇更加離譜的檄文,那就是《代李敬業討武曌檄》,最後“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機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幾句,同樣能夠殺人。
武則天一向視才如命,看見檄文之後頓時勃然大怒,把丞相臭罵一通:“如此奇才竟然沒有簡拔,你這是犯罪!”
熊儲並不知道東漢末年的陳琳,也不知道盛唐的駱賓王,更不知道他們都曾經寫了一篇能夠殺人的檄文。
但是,熊儲過去一個多月,反複經曆了“死去活來”的折磨,親身感受了劍意的致命威脅。
明白了劍意的含義,熊儲才明白接下來的八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劍上有招,心中無招。
劍上有招,那是因為敵人有招,所以你必須有相應的破解招式。
心中無招,就要做到不拘泥於具體招式,做到隨機應變,從而達到無招勝有招的至高境界。
也因為心中無招,才能夠因敵製宜,隨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心中無招的最高境界,就是招式無窮無盡,卻又無跡可尋——因為心中根本沒有固定的招式,全部都是臨場發揮出來的。
三十二個字,仿佛具有極大魔力,熊儲竟然用了三個月才融會貫通。
等到他感到自己已經融會貫通的時候,才發現另外一個更大的麻煩出現在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