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全的準備是必需的
一個頭腦清醒的人,不會毫無計劃地建造房屋,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當一個人對演講毫無準備甚至不清楚自己要談什麼主題的時候,為什麼還要接受邀請呢?
一場演講就像已經確定了目的地的旅行,也要按照路線安排,朝著目的地前進。沒有規劃,散漫的演講,也就沒有目標,最終將結束於散漫之中。
如果可以,我真希望在全世界所有教授學生演講的教室前,刻上鮮紅醒目的一英尺高的一句話,那句話是拿破侖的經典名言:“戰爭是一門科學的藝術,不經過深思和規劃,就別想取得勝利。”
不知有多少演講者明白這句名言同樣適用於演講,也不知有幾人明白後能夠意識到,如果照此去做,結果會怎樣?他們不知道,畢竟,大部分演講者花在準備演講上的時間,還沒有烹製一碗愛爾蘭燉菜的時間多。
尤其是一些初涉演講領域的新人,尚未意識到應該預先考慮周全,而非一心信奉靈感,經過挫折才會明白:“一條錯誤的小路,前麵滿是泥濘和深坑。”
愛迪生在辦公室牆上釘了一段話:“用心思考才可獲得成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英國報業大亨努斯克裏夫爵士,年輕時不過是一個薪水少得可憐的小職員,他回憶說,對自己成功影響最大的是法國哲學家巴斯格的一句話:“想要超越他人,必須超前計劃。”
你可以把這句話當作你的座右銘。這會提醒你預先準備你的演講——怎樣讓聽眾在腦海裏記住你的每一句話;如何讓聽眾對你的觀點堅信不疑。
這對每位演講者而言,都是一個要反複麵對的問題。我們不能為你製定出一套具體的操作規範,我們可以提供的幫助,就是為你指出,準備長篇演講時要特別重視三個方麵:吸引注意力的開場、論述部分、結論。
02 有吸引力的開場白
曾擔任西北大學校長的演講家林·哈洛德·胡,認為在演講中最重要的是:“開場白應該引人注意,一下能抓住聽眾的心。”他總是精心準備開場白和結尾。隻要是有豐富經驗的演講者幾乎都那麼做,不論是韋伯斯特,還是格雷斯東,就連林肯也不例外。
當美國與德國的潛艇戰出現新問題時,威爾遜總統在國會發表演講。他的開場白不過20多個字,卻立即引起了全場人的注意:“鑒於目前外交關係出現的新變化,我想我有義務向諸位說出實情。”
斯茲維博在紐約費城協會做演講時,他的第二句話就表明了演講重點:“如今,最受美國人關注的是:現在社會經濟為何持續低迷?未來會怎樣……”
演講者怎樣從一開始就抓住聽眾的注意力,這裏有一些經驗之談,隻要你善加運用,就會有非常吸引人的開場白。
1. 以小故事開場
聽眾喜歡聽故事,在例證某個觀點時,長篇的理論敘述令他們心生厭倦,一個有趣的故事卻能令他們對此論點記憶深刻。你不妨在開場就說個小故事。我曾經這樣做過,可是很多演講者對這個法子不以為然。在他們心目中,必須先發表一些議論,再舉出事件作為例證。
比如,有一個我曾經做過多次的演講,我是這樣開始演講的:
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來到南達科他州。一天晚上,我走在街上,看到一群人圍著一個站在木箱上說話的人。我覺得很好奇,就擠進人群中。聽到這個人正在說:你知道嗎?你從來也沒見過禿頂的印第安人吧?也沒有見過禿頂的女人吧?你不覺得奇怪嗎?現在,讓我告訴你這究竟是為什麼……
這裏沒有停頓,也沒有“預墊”的句子,就這麼直接地進入事件,這麼輕易地把聽眾帶到事件中去了。
演講者以自己親身體驗的故事做開場白是安全的,不必字斟句酌,不必想來想去,這經驗屬於他自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結果怎樣呢?因為是自然地從嘴裏講述出來,聽眾也被他平和的神態感染,從而變得友善、溫和。
2. 設置懸念
鮑威爾·西裏先生在費城運動俱樂部的演講,是這樣開始的:
就在82年前的這個季節,有一本隻講了一個故事的書在倫敦出版了,人們把它叫作“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薄書”。那時候,朋友彼此見麵打招呼就會問:“你看過了嗎?”得到的總是千篇一律的回答:“上帝保佑!我已經看過了。”
出版的那天,它就被賣出了1000本,兩周以後,這個數字變成了15000本。以後,不但無數次再版重印,而且還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發行。就在幾年前,J.P.摩根以驚人的高價買到此書的原稿,現在被存放在他的藝術館中,和那些稀世珍品並排放在一起。這本傳世之書到底是什麼書呢?是……
你感興趣嗎?你渴望知道得更多嗎?演講者是不是很好地捕獲了聽眾的注意力?你感覺到演講已經開始吸引你的注意了嗎?你是不是隨著演講者情節的推進而興趣高漲呢?為什麼?因為它引起你的好奇心並用懸而未決的氣氛抓住了你。
好奇!誰不對它敏感?
或許你會!你不禁會問,這書的作者是誰?書上都敘述了些什麼內容?為了滿足你的好奇心,這是答案,作者是查爾斯·狄更斯,書名是《一支聖誕頌歌》。
當我走進樹林,小鳥會在我不遠處飛來飛去,因為它們對我感到好奇。我聽說,在阿爾卑斯山有一位獵人,他用一卷布將自己裹起來,然後在山裏爬來爬去。羚羊看到了,覺得很好奇,全都跑上前來看,他就可以輕易獲取獵物。貓、狗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所有的動物包括和人類最接近的靈長類也是如此。
隻要你能在開場白引發聽眾的好奇心,他們就會對你的演講一直關注下去。
一位學員的開場白非常另類:“諸位,你們是否了解,現今這個時代,還有17個國家實行奴隸製度?”聽聞此言,聽眾不光好奇心大作,還嚇了一跳。“奴隸製度?現今?還有17個國家?天啊!這都是真的嗎?究竟是哪些國家?”
你也可以先說出事實,讓聽眾急切地想知道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事實。有一位學員是這樣開頭的:“前不久,有位議員要求議會製定一項法規:嚴禁學校周圍兩英裏以內的蝌蚪變成青蛙。”
聽了這句話,你一定會忍不住笑出聲來,並且認為他純屬說笑,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呢?接著,演講者不慌不忙繼續講了起來。
我曾經做過名為《怎樣不再憂慮地生活》的演講。我是這樣開場的:
那是1981年,有一位名叫威廉·奧斯勒的年輕人,他在一個美麗的春日撿到一本書,讀到21個字,影響了他的一生,後來,他成了舉世聞名的醫生。
說到這裏,所有的聽眾都迫切地想知道:這21個字說的是什麼?為什麼影響了他的一生呢?
3. 舉出驚人的事例
一本知名雜誌的創辦者邁克魯說過:“一篇好文章,應該不斷令人感到驚奇。”當你驚奇的時候,你的注意力也全部集中於此。演講也是如此,來自巴爾的摩的帕蘭汀在名為《奇妙的廣播》演講中,一開始就這樣說:“諸位是否知道,紐約一隻小蒼蠅在玻璃上漫步的細微聲音,可以通過無線電廣播傳遞到非洲,並且轉變為尼亞加拉大瀑布那樣驚人的巨響?”
保羅·基蓬斯是費城樂觀者俱樂部的前任會長,他曾經做過一次名為《罪惡》的演講,他的開場白令所有聽眾震驚不已:“美國是犯罪最嚴重的國家,這麼說,實在讓人感到痛心,可這卻是不爭的事實。發生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謀殺案是倫敦的六倍,如果考慮到人口比例的話,那裏搶劫犯的人數足足是倫敦的170倍。把蘇格蘭和英格蘭以及威爾士三地曾被搶劫或搶劫未遂的人全加在一起還沒有克利夫蘭被搶的人數多。在聖路易市每年被殺的人也遠超過英格蘭和威爾士相同案件的總和。發生在紐約市的謀殺案也比法國、德國、意大利還有英國要多。但更令人震驚的是,大部分的罪犯仍然逍遙法外。打個比方說吧,你殺了一個人,但你因此被判死罪的概率還不到1%。我相信,諸位都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但你們是否想過,你死於癌症的概率竟然是殺人被判死刑的十倍之多。”
基蓬斯言辭懇切,態度真誠,這無疑是一次成功的演講。雖然我也聽過別人用相似的關於犯罪的開場白,但他們隻注重了語言的技巧,卻絲毫沒有傾注自己的熱誠,大大破壞和降低了開場白的“魔力”。
克利福德·R.亞當斯曾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學院的結婚谘詢服務處的主管,他在《讀者文摘》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名為《怎樣挑選配偶》,文章以讓人震驚的故事展開敘述——這些故事會讓你呼吸急促,當然就會立刻吸引你的注意:
今天的年輕人,能在婚姻中感到快樂的機會真是少之又少。離婚率反而在以讓我們瞠目的速度不斷上漲。在1940年,五六樁婚姻中隻有一樁會破裂。到1946年,預計將上升到4∶1的比例,如果照這種趨勢發展,到50年代,這種比例可能會上升到2∶1。
還有另外兩個例子,也是以“震驚的故事”展開敘述:
戰爭部門預測,在一次原子戰爭的第一個夜晚,大約有2000萬個美國人被殺死。
幾年以前,斯克利普斯·霍華德報紙花176000美元做了一次調查,目的是了解顧客對零售店有什麼不喜歡的地方。這是迄今為止,對零售問題做的最昂貴、最科學、最徹底的一次調查。調查表被送到16個不同的城市,54047個家庭。其中的一個問題是:“你對這個鎮上的零售店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將近五分之二的答案是相同的:“店員沒禮貌!”
這種震驚聲明的方法使演講者在演講一開始就跟聽眾有效地建立了聯係,讓聽眾為之“心靈震撼”,以這樣的方式演講,從頭到尾出人意料地抓住了聽眾的心。
還有許多用驚人的話語作為開場白的演講,這種技巧所追求的效果就是讓聽眾在一瞬間被震撼,從而對演講產生強烈求索的欲望。
有一位學員名叫梅格·希爾,她一開口,就令人大感好奇:“我曾經當了足足十年的囚犯,不是在人們平常所說的監獄裏,而在用自己的自卑、怯懦、憂慮鑄成的囚籠裏。”
當你使用這種技巧時,要注意尺度,切不可玩過頭。我就見過一位先生竟然對天空開了一槍作為開場,這麼誇張的做法的確讓聽眾把注意力都放到了他身上,不過,估計聽眾的耳朵也都被震得嗡嗡響了。
開場白固然要引人注意,但仍需保持親切談話的風格。這裏提供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你可以在和好友進餐時對他試講一次,如果他覺得你和平時說話大不一樣,那你就要重新考慮你的語氣和態度了。
可是在大多數演講中,開場白都是平淡無奇,毫無新意的。我曾經聽過一次演講:“永遠相信上帝,並且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清水一樣平淡,還帶著濃濃的說教意味。再聽下去,演講的生命力逐漸顯現出來:“1918年,我母親成了寡婦,她口袋裏沒有一毛錢,卻要撫養三個年幼的孩子……”這麼吸引人的故事,演講者為何不一開始就這麼說呢?
不要將時間浪費在囉唆的開場上,直接將聽眾帶入你的事例中去。
弗蘭克·比耶就是這麼做的,他是《我是怎樣在銷售業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書的作者,是一位擅長用開場白製造懸疑的演講家。我和他曾經一起在全美各地做關於銷售的巡回演講,因此對他的演講風格非常了解。他以“熱誠”為主題的演講尤其令我欽佩,他從不說教,也從不喊口號,更不大談理論。他總是一張嘴就直接進入主題:“我剛剛當上職業棒球手不久,就遇到了一件影響我一生的事情。”
這樣的開場會引起聽眾怎樣的反應?同在現場的我立刻就注意到聽眾們的反應——人人都露出好奇的神情,都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他是怎麼做的。
人們最喜歡聽到演講者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曆。羅素·坎維爾著名的6000場演講——《遍地黃金》,令他將百萬美元收入囊中。他又是怎樣開場的呢?“1870年,我們前往底格裏斯河流域遊覽。抵達巴格達時,我們雇用了一位導遊,請他帶我們參觀波斯波利斯、尼尼微、巴比倫等名勝古跡。”
這就是他的開場白——一段故事。這是最能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方式。這種開場白幾乎萬無一失,很少失敗。它促使你同他一起向前邁進,我們作為聽眾則緊隨其後,想要知道即將發生什麼事情。
在某一期的《星期六晚郵》中,有兩篇作品以故事作為開頭,茲摘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