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演講者都會懷疑自己選擇的題目能否激起聽眾的興趣。隻有一個方法能保證他們對此興趣斐然:點燃自己對話題的狂熱,就能調動起聽眾的興趣了。
不久前,在巴爾的摩的一個訓練班裏,我聽到一個人熱誠地演講,主張控製對奇沙比克灣石魚的捕撈,否則幾年之後,石魚將會滅絕。在他開講之前,我和大部分學員一樣,連石魚究竟是什麼東西都一無所知,但是看得出,他認為這件事情非常重要,而且滿懷熱切。這樣真摯誠懇的演講打動了每一個人,不等他講完,我們已經群情激昂,恨不能馬上聯名寫信,請求政府頒布法令保護石魚。
理查德·華西本·喬爾特是美國前駐意大利大使,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當被人問起成為一名受歡迎的作家的成功秘訣時,他回答說:“我隻是想告訴人們,我對生命的熱愛及由此產生的經曆和感動。”
我曾和幾位朋友一起在倫敦聽演講,其中一位是著名英國作家E.F.潘,他認為演講的最後部分最能打動人。我問其原因時,他解釋說:“我喜歡跟著演講者的感覺走,而大部分演講者都是對自己演講的最後部分最有熱情和興趣。”
關於選擇主題的重要性,我再給你舉一個有趣的例子。
那是在華盛頓的培訓班上,有一位紳士,我們叫他富林先生。上課初期,他的演講主題是描述首都華盛頓。雖然他在美國首都生活了很多年,卻說不出一件自己跟華盛頓相關的事例來,他隻是枯燥地重複從當地報刊、旅行手冊上讀來的信息,他沒有表達出他為什麼喜愛這個城市。他的演講單調無趣,聽眾們也提不起精神來。
兩個星期後的一件意外改變了他,富林先生的新車停放在街邊,被人開車撞得亂七八糟,肇事者卻一溜煙逃走了。這件事倒黴透頂,簡直是富林先生的切膚之痛,所以當他提起報廢的新車時,不由得真情流露,懊惱憤怒之情隨著平實的語言傾瀉而出。兩個星期前坐在富林先生麵前,對他的演講深感無聊的同一個班的學員們,此時卻發自內心地為他熱烈鼓掌。
無須漫無邊際地尋找演講素材,隻需從自己的意識中挖掘你最強烈的信仰,這就是你最好的主題,主題選擇正確,就意味著你離成功又前進了一大步。
前段時間,電視裏播出了就死刑立法問題舉辦的聽證會,有許多人出現在會場,並且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兩種建議。其中有一位洛杉磯警員,他曾有11位同事死於和罪犯的搏鬥中。顯然他對死刑問題思考了很久,堅定地闡述執行死刑的必要性。他懇切的言辭表明了他內心強烈的情感和信念。信念源自誠心,而冷靜的思考為他的信念奠定了論證的基礎。我常常在訓練班裏,回想起巴斯卡睿智的名言:“道理總在心中,隻是不為人自知。”
有一位波士頓的律師,他儀表堂堂、氣度不俗,講起話來也頭頭是道,遣詞造句流暢優美,可惜浮誇之氣過於濃重。每當他演講完畢,學員們總是眾口一詞:“他可真是精明!”和他一起上課的,還有一位保險推銷員,他長相普通、個頭矮小,演講時,常停頓幾秒,想想下麵要說什麼。可聽眾對於他說的每句話,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
距林肯總統在華盛頓福特戲院被刺已有百年之久,可他不平凡的生命和誠摯的演說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至於他的法律知識,比不上同時期的許多專業人士;他的言談舉止,也不夠尊貴、優雅。但他在葛底斯堡、聯盟會議、華盛頓國會台階上發表的演講,卻在我們的曆史中永遠不會被遺忘。
你或許會像我班上的某個人那樣,認為自己沒有任何興趣和愛好。我對此頗感驚訝,但我對他說,嚐試著對什麼事情產生興趣,讓生活充實一些。他迷茫地問:“什麼事情呢?”我回答說:“鴿子!”他更加疑惑了:“鴿子?”我接著對他說:“對,就是鴿子!你去廣場上喂喂鴿子,仔細觀察它們,再去圖書館查閱一些有關鴿子的書籍,下次上課時,講給我們聽。”他果然照著做了,等到下次上課時,他儼然一副專業人士的模樣,熱切主動地要跟我們談一談鴿子。當我示意他停止時,他正說到自己讀過的第40本寫鴿子的書。這是我聽過的他給我們的最有趣的一次演講。
在此,我要給你另一個建議,如果你喜歡自己選擇的主題,那不妨多學習一些,多了解一些,你的熱情會隨著你知識的增長而增長。帕西·H. 懷特在《銷售五大要則》中告訴推銷者,一定要把自己推銷的物品的各項性能爛熟於心。他說:“你對一件產品的優點了解越多,就越會充滿熱情。”這個建議同樣適用於演講,你對主題了解得越深入,就會對演講越發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