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怎麼才能實現成功的演講(3 / 3)

我的桌上就放著這份處方,每讀一次,都覺得有所收獲。以下便是奧門博士揮筆為我們寫下的處方:

盡你所能去培養一種能力,讓別人能夠走進你的腦海和心靈。試著麵對單獨的人或者在大眾麵前清晰地傳達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在你經過努力並不斷進步時,你便會發覺:你——真正的自我——正在塑造一種嶄新的形象,使周圍的人產生前所未有的驚異。

從這份處方中,你會獲得雙倍的好處,你試著跟別人講話時,你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而你的性格會變得越來越美好。這意味著你的情緒已漸入佳境,當然你的身體也會跟著越來越好。在現代社會中,不論男女老少,都需要當眾講話。我不清楚它在工、商業中究竟會給人帶來什麼樣的好處,但我聽說它對每個人都有極大的好處。我的確了解它給健康帶來的益處。隻要有機會,你就應該對著幾個人或許多人講話——你會越說越好,我自己就是這樣;同時你會感到神清氣爽,感覺自己完美無缺,這是你以前從來沒有感受過的。

這是一種神奇的感覺,沒有任何藥丸能給你這樣的感受。

所以,建議你不妨想象自己成功地做著目前自己所害怕做的事,想象你已經能夠成功地當眾說話,並且被大家接納而受益匪淺。牢記威廉·詹姆斯的話:“如果你對結果足夠關注,你一定會實現它。”

04 下定決心一定要成功

在一個廣播節目中,我被要求用三句話說明我曾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我是這樣說的:“我所學過的最重要的一課是,我們的思想對我們非常重要。如果我能知道你的思想,就能了解你這個人,因為是你的思想塑造了你這個人。因此改變我們的思想,也就能改變我們的人生。”

現在你已把目光聚焦在如何建立自信和做有效演講的目標上了,那麼從今天開始,你一定要積極地思考,相信自己的這番努力一定會換來成功,你一定要對自己在眾人麵前說話的結果持輕鬆樂觀的態度。要在每個詞句、每項行動上烙下決心的印記,全力培養自己的這種能力。

這兒有一則故事,可以作為強有力的證明:任何人如果希望迎接語言的挑戰,使自己能言簡意賅地說話,就必須具備堅毅的決心。故事裏講的這個人,他現在的事業已經登上了頂峰,是商界裏的傳奇人物。但是在他讀大學的時候,第一次站起來講話,卻因為不善言辭而失敗。老師規定的五分鍾演講,他講的時間還不到一半,就臉色發白,含著眼淚匆匆走下了講台。

這個人雖然在青年學生時期就有這樣的經曆,卻不甘心被失敗擊倒。他下定決心要做個優秀的演說家,並且一直在為之不懈地努力,最終他成為一名令人尊敬的政府經濟顧問,為世人仰慕。他就是克萊倫斯·B. 藍道爾。他寫下許多發人深省的書,其中有一本《自由的信念》,這本書提到他當眾演講的情況:

我的演講每天都安排得很緊,我受邀出席的有商業餐會、商務部、扶輪社、各種基金的募捐會、校友會等各種場合。我曾在密歇根州的埃斯科納巴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發表激昂的愛國演講,我和米奇·朗尼一起去鄉村做慈善演講,也和哈佛大學的校長詹姆士·布蘭特·克蘭,還有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M.胡欽斯去鄉村演講,呼籲重視教育。我還曾在一次午餐後用非常蹩腳的法語做了一次簡短的演說。

我知道聽眾想聽什麼、喜歡什麼樣的演說方式。那些想要追求事業成功的人,隻需用心學習,就可以掌握這門談話技巧。

我同意藍道爾先生的觀點,一個人想要掌握談話技巧,決心堅定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成敗。如果我看透你的心思,知道你態度的堅決程度,了解你的思想積極還是消極,我就可以很準確地預測你在學習中會取得多少進步,最終是否會成功。

在中西部的培訓班裏有一位先生,他在第一次上課時,就信心十足地站起來,告訴大家他現在隻是一名建築商人,但他決心要成為“全美建築協會”的發言人。他想到全國各地去演說,告訴所有人自己在建築業中的成敗得失。這位喬·哈夫斯提先生做到了,他是那種會讓老師非常喜歡的學生。他有一種拚命的勁頭,他想談論的不僅僅是地方性的問題,還包括全國性的問題。他全心全意地對待每一節課、每一次演講練習,即使在他最忙碌的時候,也不會錯過一次上課的機會。他嚴格按照學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在這樣狂熱的勁頭下,他進步飛速,他自己也對此大為吃驚。兩個月後,他因為成績斐然而當選為班長。

一年之後,在弗吉尼亞曾指導過他的訓練班的老師說:“有一天吃早餐時,我翻看《弗吉尼亞導報》,上麵醒目地刊登著我幾乎已經忘記了的喬·哈夫斯提的大照片,報道稱讚他前一晚在地區建築商集會上的演說,現在的喬十足是個會長的模樣,看上去可不僅僅是建築協會的發言人呢。”

因此,想要成功,必須要有實現目標的決心,還要把你的決心堅持到底,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當尤利烏斯·愷撒由高盧而來,穿過海峽,帶領他的軍團在現在的英格蘭登陸時,他是怎樣讓自己的軍隊成功的呢?他運用了一個非常聰明的方法:他把軍隊帶到多佛海峽的白堊懸崖上,讓士兵們望著腳底兩百尺下燃燒的船隻——置身敵國,與大陸的最後聯係已經沒有了,用來撤退的工具也已經被焚毀,唯一能做的事隻有前進!征服!愷撒和他的軍團就是這樣做的。

這便是不朽的愷撒精神。當你要去征服因麵對聽眾而產生的恐懼的時候,為什麼不把這種精神變成自己的精神呢?把任何一點兒消極的思想都扔進熊熊的大火中,把身後通往躊躇的大門緊緊關上。

05 把握每一次練習演講的機會

人人都可能在說話前後或說話過程中出現緊張、恐懼心理:性格內向、沉默寡言者如此;天性活潑、思想活躍者如此;即便是演說專家、能言善辯者也不例外。但是,有的人能夠戰勝恐懼心理,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大眾演說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我在第125街青年基督協會教授的課程已經改變,我不再僅僅講授當年的內容了。每年都有一些新的觀念加入到訓練課程中,並把一些舊的思想淘汰掉。但是有一個特點卻經久不衰,那就是每個學員必須在同學麵前至少起來演講一次,大部分人都是兩次。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不能當眾講話,就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表演講,這就好比一個人如果不下水,就學不會遊泳一樣。你可以讀遍那些有關當眾演講的讀物,包括此書,但你有可能還是開不了口。書本的建議隻是個引導,必須將書中的建議付諸實踐才行。

喬治·蕭伯納是美國著名的思想家、作家,有人問他,他是如何做到鏗鏘有力地當眾演說的,他回答:“我是用自己學會溜冰的方法來做的——我固執地讓自己一個勁兒地出醜,直到我習以為常。”蕭伯納年輕時,是倫敦最膽小的人之一,他常常在外麵徘徊20分鍾或更長時間,才有勇氣去敲別人的門。他承認:“很少有人像我這樣因為單純的膽小而痛苦,或極度地為此感到羞恥。”

後來,他無意間用了最好、最快、最有把握的方法來克服自己的羞怯、膽小和恐懼。他決心把自己的弱點變成最有利的資產。他加入了一個辯論學會。隻要倫敦有公眾討論的聚會,他就會參加。蕭伯納全心投入社會運動,為該運動四處演講。結果,他成了20世紀上半葉最自信、最出色的演說家之一。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說話的機會比比皆是,你不妨參加一些組織,參加一些活動,從事那些需要你講話的職務。在公眾聚會裏站起身,使自己出個頭,即使隻是附議也好。開會時,千萬別默不作聲。盡量多說話,積極踴躍地參加各種聚會。你隻要向自己的周圍望望便會發現,所有的商業、社交、政治、事業,甚至社區裏的活動都要向前邁步,需要你開口說話。除非你說話,不停地說,否則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會有怎樣的進步。

有一次,一個年輕的商務主管對我說:“這些道理我全都明白,可是我就是不敢麵對學習的艱難考驗。”

“什麼艱難考驗!”我告訴他,“快把那種思想從心裏消除。你從來就沒有運用正確的、征服性的精神想過學習。”

“那是什麼精神?”他問。

“冒險精神啊!”我告訴他。接著,我對他談起一些從當眾說話中獲得的成功經驗,以及個人的個性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開朗。

“我想試試看,”最後他說,“我想要去從事這項冒險活動。”

在你繼續閱讀此書並將其中的原則付諸實踐之際,你也是在進行冒險。你會發現,在冒險中,你的自我引導的力量和敏銳的觀察力會支持你;你會發現,這項冒險會改變你,不論是內在還是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