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人都渴望成為演講家
從1912年起,也就是“泰坦尼克號”郵輪在北大西洋冰海沉沒的那一年,我就開始設班教授當眾演講的課程。
我演講課程的第一堂課是示範表演,我先請一些學員上台講一講自己來上課的原因,以及自己期望從這種訓練中學到些什麼。他們當然是人各一詞,眾說紛紜,但令人詫異的是,大多數人的原因和基本需求卻如出一轍:“麵對眾人講話時,我就會渾身不自在,總是擔心自己說錯話,這使我不能集中精力思考,不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說些什麼。我希望通過在這裏的學習能增強自信,能隨心所欲地思考問題,有邏輯地歸納自己的思想,並能泰然自若地當眾站起來演講,在商場或社交場合侃侃而談,思路清晰而又令人信服。”
這番話你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種感覺?你是否也曾希望自己口若懸河、侃侃而談、令人信服?即使花再多的錢也願意。現在你正在打開此書,說明你也同樣希望獲得成功演講的能力。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如果你有跟我說話的機會,我想你一定會問:“卡耐基先生,你真的認為我能培養出自信,麵對眾人,口齒流利、條理清晰地和他們講話嗎?”
我花費幾乎一生的時間幫助人們建立自信、克服恐懼,在參加培訓的學員中,很多人的身上都發生了奇跡。那些故事足以讓我寫很多書。因此,對於你的提問,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按照書裏的建議去做,勤加練習,你就一定能做得到。
為什麼當你站在眾人麵前時就不能像你坐著時那樣,可以清楚地思考?為什麼你一站在公眾麵前講話,就渾身發抖、聲音發顫?當然,你已經意識到,隻要通過指導和練習,你就可以逐步改善麵對聽眾時的恐懼感,從而變得泰然鎮定、自信健談。
本書不是普通的教科書,書中沒有羅列一條條教你說話的規則,也沒有教你如何發音、斷句,而是我畢生訓練人們能有效說話取得的經驗的總結。
如果你依照書中的建議,在任何需要說話的時候牢記並運用,你就會成為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02 學習他人的經驗
善於言辭、談吐自如,無疑對每個人的事業與生活都有很大的益處;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的演說家更是令人豔羨,讓人崇拜。但是,在現實中,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高超的語言技巧、口若懸河的演說才能,我們周圍也確實不乏不善說話、沉默寡言之人,雖然他們真的很有能力,很有思想。
沒有哪個人天生就是大眾演說家。在曆史的某個時期,當眾演講曾經被視為一門高雅的藝術,人們說話時必須注意修辭,講究語法,並用一種優雅的說話方式進行演說。比如古希臘、古羅馬那些偉大的演講家——西塞羅、德摩斯梯尼、梭倫等。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做個天生的大眾演說家就更困難了。現在,我們把演說看成一種更加廣泛的交談,過去那種風格誇張、聲音洪亮的演說方式已一去不複返了。當我們與人一起共進晚餐,在教堂做禮拜,或觀看電視、聽收音機時,我們都喜歡聽到他人率直的真言,並且喜歡那些能夠引發思考和討論的話題,而不喜歡演講者隻是一味地說教。
盡管學校的課本使我們相信,演講是一個隻有少數人能掌握的藝術,隻有經過多年的語音語法的訓練,才能掌握這個奧秘。但我的整個教學生涯都幾乎在向人們證明一點:當眾說話其實很容易,隻要遵循一些簡單而重要的規則就可以了。
1912年,當我在紐約市第125街的青年基督協會開始從事教學工作時,我和學生們一樣無知懵懂。我早期的教育訓練方法,和自己在密蘇裏州的華倫堡上大學時接受的教育方式大同小異。但很快我就發現這樣做是錯誤的。我竟然把那些商界人士當成大學一年級新生來教育了。我發現韋伯斯特、柏克匹特及歐康內爾的演講理論毫無用處,讓我的學生一味地模仿,對他們來說毫無裨益。我的學生需要的是在商務會議中有足夠的勇氣站起來,並向參加會議的人做一番明確的、連貫的報告。於是,我將教科書全部丟掉,站在講台上,用一些簡單的概念,和學員們一起探討,直到他們的報告詞達意盡、深入人心為止。這種方法果然奏效,以至於他們畢業後希望再回來,希望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我希望大家能有機會到我家裏或辦公室看看世界各地的學員寄來的感謝信。這些信有的來自商界領袖,他們的大名,我們在《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能時常看見,也有來自州長、國會議員、大學校長和娛樂圈的明星,當然更多的則是來自家庭主婦、牧師、教師,和一些普通的青年男女。還有一些公司的主管、技術人員、工會會員、大學生和職業女性等,所有這些人都覺得自己需要足夠的自信,有在公開場合中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以便讓人接納自己。那些取得一定成效的人、實現自己目標的人心懷感激,特意寫信向我表示謝意。
就在我寫下這段話的時候,想起一件對我影響深遠的事情。很多年前,費城一位很有名氣的商人D.W.亨特,他也是我教過的數以千計的人中的一位。剛加入我的培訓班不久,一天中午,他邀請我共進午餐,吃飯時,他誠懇地問我:“卡耐基先生,我常常收到一些演講的邀請,我盡量都推辭掉了。可現在我被選為大學董事會主席,以後必須主持會議。您看我這個老頭子,還能不能學會演講?”
我告訴他以往班上和他有類似職務學員的經曆,並且承諾,隻要他足夠努力,我一定會幫他達到目標。
大約三年之後,他再次邀請我共進午餐,同一地點,同一張餐桌,我們回憶起往昔的對話。我問他現在是否已經做到,他露出自信的笑容,還拿出一本紅色的備忘錄,上麵滿滿當當地記錄著他未來幾個月的演講安排。
他說:“能夠站在講台上演講,享受演講帶給我的快樂,是我一生中最高興和滿意的事。”
這還不是全部,D.W.亨特還自豪地炫耀道,在英國首相出訪美國的時候,費城教會邀請這位極少來美國的英國首相在宗教集會上說幾句話,當時向所有在場的人鄭重地介紹這位英國首相的不是別人,正是D.W.亨特先生。
就在三年前,還是這位D.W.亨特先生,正惴惴不安地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夠在大眾麵前流利地表達自己。
他的演講技巧取得了如此神速的進步是否超出尋常?不!類似亨特先生這樣成功的事例成千上萬。
再舉一個例子,幾年前,布魯克林的一位醫生——我們姑且稱之為寇蒂斯大夫,前往佛羅裏達州度寒假,其度假地距離著名的棒球隊——巨人隊訓練場不遠。作為一名熱心球迷,他經常去看他們打球,漸漸地他就和球員們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他被邀請參加一次球隊宴會,在侍者送上咖啡和點心之後,一些著名的客人被請上台講話。在沒有任何事先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他聽見宴會主持人說:“今晚有一位醫學界的朋友在場,我們歡迎寇蒂斯大夫上台給我們談談棒球隊員的健康問題。”
對這個問題他是否有充分的準備呢?當然有。他可以算得上世界上對這個問題準備最充分的人——他是研究衛生保健的,已行醫30多年。他可以坐在椅子上與周圍的人侃侃而談,甚至談上一個晚上。但是,如果讓他站起來,麵對一群人講同樣的問題,卻是另一回事。他心跳加速,嚇得不知所措。他努力冷靜下來,然而心髒仿佛就要停止跳動。他一生從未做過公開演講,麵對眾人,腦海中的種種思想仿佛都長著翅膀飛走了。
該如何麵對呢?參加宴會的人都在鼓掌,全都注視著他。他搖搖頭,表示謝絕,卻引來了更熱烈的掌聲。“寇蒂斯大夫!說幾句吧!”聽眾的呼聲越來越大。
在這種極其沮喪的情緒支配下,他知道自己一旦站起來演講,一定會失敗,甚至可能連五六個完整的句子都講不出來。他站起來轉過身背對著自己的朋友,默默地走了出去,深深陷入難堪和恥辱的心理之中。
一回到布魯克林,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報名參加我的演講訓練課程——他再也不願意陷入啞口無言的困境中了。
類似他這樣的學生,是老師最樂意碰到的,因為他有迫切的需要,渴望提高自己當眾演講的能力。這種願望是如此堅定,使他毫無怨言地刻苦練習,不遺漏任何一課。
努力帶來的進步令他自己都感到驚訝,結果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上完第一階段的課程,他緊張的情緒就消失了,信心越來越強。兩個月後,他已成為班上的明星演講家,並且開始接受邀請到各地演講。到後來,他十分喜歡和享受演講時那份欣喜的感覺和所獲得的榮譽,更慶幸自己在演講過程中結交到更多的朋友。
紐約市共和黨競選委員會的一名委員,在聽過寇蒂斯大夫的一次演講之後,立即邀請他到全市各地為共和黨發表競選演講。如果這位政治家知道,就在一年前,這位演講家曾經因害怕麵對觀眾而張口結舌,在羞愧之中不得不離開一個宴會,那他一定會大吃一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