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仙塵現象,英文名pixie-dust phenomenon。Pixie是小精靈、小仙子,Pixie-dust特指精靈粉,就是小精靈飛過的軌跡上,留下的閃閃發光的粉末。英語世界家喻戶曉的童話《小飛俠》,那個可愛的小仙女溫蒂,就是一個擁有點石成金魔力的小精靈。《小飛俠》裏有這麼一句,“All you need is faith and trust ,and a little bit of pixie dust!” ——你需要的是信念、信賴和一點仙塵粉。仙塵,代表的就是一種魔力的來源。所謂仙塵現象,是一個營銷學的引申概念,它形容的是名人效應:但凡和名人扯上點關係的東西,立刻變得身價倍增。《品牌洗腦》一書對仙塵現象的定義:每次名人與公眾互動,他們總會得到或者失去點魔力——這就是他們的“仙塵”。一旦他們變得太過平易近人,他們的仙塵就會消散。同樣的,如果他們過於傲慢或專橫,又可能麵臨風險。所以,保有恰當數量的“仙塵”是一種良好的平衡。關於仙塵現象,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許多皇室成員戴著長手套並不是為了顯得優雅,而是在有意地創造出和公眾的心理距離。5月底,執教曼聯長達26年的弗格森退役之後,媒體和球迷形形色色的紀念儀式一直不絕於耳。其中一則有趣的新聞,弗格森執教曼聯期間最後一次嚼的口香糖被宣布拍賣,拍賣所得將捐給曼聯基金會。據說弗格森執教曼聯1500戰嚼過的口香糖超過2600塊,這最後一塊被封存在盒裏,盒子標牌上刻有“弗格森爵士的最後一塊口香糖,2013年5月19日”。作為一塊口香糖渣滓,它本身一文不值,但是因為它是弗格森嚼過的,而嚼口香糖一直都是弗格森執教生涯的招牌動作,因此這塊沾染上“仙塵”的口香糖立刻身價倍增,成為球迷們對弗格森職業生涯的肯定、愛戴和孺慕之心的一個標誌物,這塊口香糖僅僅一天時間就被炒到15.06萬英鎊的天價。

注釋:

“仙塵現象”最早適用於歐洲皇室成員,皇室家庭想要提升受歡迎程度,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辦一場轟動的皇家婚禮,營銷學上管這種公關手段,就叫“打一針仙塵”。有一個新名詞“凱特效應”,就像當年的戴安娜,凡是凱特皇妃公開亮相的服飾,哪怕是大腹便便的孕婦裝,都會引來搶購和股價上的波動。類似的仙塵現象有很多,比如奧巴馬夫人,她總是傾向於美國少數族裔設計師的品牌,這種立場顯然是在努力與丈夫保持步調一致。而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她更喜歡中國的自主服裝品牌“例外”。辣妹維多利亞的時尚潮人身份是仙塵現象的一個集大成代表,她不僅熱衷公開展示自己的各種時尚扮相,而且還自創時尚品牌,甚至連她的女兒“七公主”的每一次街拍造型,衣帽鞋襪的品牌、價格、搭配等事無巨細,都會引來全世界媽媽的追逐和效仿。

仙塵現象不僅體現在名人各自的專屬領域,這種因為名氣帶來的“點金效應”還會延伸到其他完全不相幹的領域。比如在美國圖書市場的“奧普拉效應”,一旦你的書上了“奧普拉脫口秀”的推薦榜單,立刻就會銷量倍增。《品牌洗腦》同樣也舉了一個辣妹2007年在美國的例子。維多利亞被拍到在拉斯維加斯一家精品店買了一本名為《骨感賤人》的減肥食譜,雖然這是一本英國的暢銷書,但是在美國卻一直不起眼,但是當那張照片登上娛樂雜誌,這本食譜在網絡的銷量立刻衝到3.7萬本,一度占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長達84周。同樣的,弗格森嚼口香糖的習慣,很大程度上出自一種下意識的減壓強迫症,這種習慣經過他本人數十年如一日的親身演繹(他曾經還把嚼過的口香糖放進嘴裏回爐)和日積月累的傳媒渲染,逐漸成為了他執教生涯的一個標誌性招牌,甚至連帶這家口香糖品牌也因此知名度大增,如此我們也就不奇怪一塊口香糖居然賣出了天價。歸根結底,仙塵現象就是一種名人崇拜,“就好比當我們穿上邁克爾·喬丹的運動鞋,就會感到每踏出一步都彈跳十足;當我們穿上凱特·莫斯的CK內褲,仿佛就能體驗她的臀部在穿著這種內褲的絲滑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