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雖則是緩和之言,然明眼人都能看出,陳寧陌是在暗地裏為崔文卿說話。
司馬光老於政事,自然聽得出陳寧陌弦外之音,他麵色不改,語氣不變,平靜而又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陳學士,正因為老臣秉持慎重為政之道,才不能眼見妖孽禍亂朝綱而無動於衷,倘若今日聽信了崔文卿建言事,將來出了差錯,這個責任誰能擔當?嗬!說句實在話,不僅老臣無法擔當、安石相公無法擔當,隻怕就連官家也無法向列祖列宗交代?學士覺得老臣此言然否?”
麵對司馬光隱隱約約的譏諷,陳寧陌卻是輕輕一笑,淡定自若的開口道:“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次奴奉官家之令帶領新科進士前往北地四州觀摩學習,見到崔大人諸多所實行的諸多認證在當地落地開花,得到萬民擁護,特別是崔大人免除了江南路異地安置之民的糧稅,可謂是造福一方,擁護者甚廣,更別提還有那畜牧養殖和棉花種植,這一切的一切,朝廷都應該心中有數才對,何能固執己見,卻將佳品視為糟糠呢?”
崔文卿拱手插言道:“在下插句話,不論是畜牧養殖還是棉花種植,作為收購主體的河東銀行向百姓們支付了高額了養殖種植費用,拿豬仔養殖為例,每月河東銀行均向養殖農戶支付五十萬兩銀子左右,以北地四州人口總戶數五十萬戶計算,每家每戶每月都增收一兩銀子,諸位大臣,每戶一兩銀子是什麼概念?可以說,此舉將極大改善百姓們的生產生活。”
說到這裏,崔文卿深深的吐了一口粗氣,目光環顧四周堅定而又自信,也透露著一股昂昂然的氣概:“我崔文卿不作誇誇其談的偽君子,不作循序守舊的老古董,我隻懂得為官為民,為政為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隻要是能夠改善百姓們的生活,增加朝廷賦稅收入,即便不符合從前的法度,我們也可以嚐試著去改變,這便是變法的目的,也是變革的根本,更是富國富民強軍的關鍵,我不想在前方將士需要錢糧的支援的時候,朝廷窮得連一文錢也拿不上,我也不希望看到異族鐵騎呼嘯而來席卷中原的時候,朝廷卻是一忍再忍,一退再退,仍由西夏人、遼國人、吐蕃人喧囂塵上,故而必須談發展,必須談改革、必須談變法,曆史的規律可以清晰的告訴在場各位:變法圖強者生,循序守舊者亡!”
一番話雖不高亢,然有理有據,卻是發人深思,別有一番魅力,聽得不少大臣身子均是輕輕一震。
“說得好!”王安石老眼大亮,心緒高漲,忍不住擊掌喝彩,“好一句變法圖強者生,循序守舊者亡!實乃醍醐灌頂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