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卿微笑拱手,侃侃而言:“三皇五帝不同法,夏商周朝不同製,春秋戰國更是以變法為圖強之本,秦朝商鞅變法強勝於西陲,故始皇帝才能奮六世之餘烈,鯨吞四海,席卷八方,從根本到底隻有兩個字,那就是改變!改變舊製度、舊思想、舊行為,讓它能夠符合當代國情民情軍情!這便是變法之根本!”
說完之後,崔文卿不知為何卻覺得自己真真鬆了一口氣。
因為今天,他生平首次將自己的為政理念當殿說出,可謂是旗幟鮮明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作為穿越而來的二十一世紀之人,他知道華夏民族因為循序守舊導致國家衰敗的曆史進程,更知道華夏民族因循序守舊而喪權辱國的悲慘歲月。
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中,完全是有誌之士以變革之道才改變國家的命運。
套用偉人的一句話“發展才是硬道理。”
此話對現在的大齊也特別適用。
崔文卿話音落點半響,就連向來能言善辯的司馬光,也罕見的沒有了說辭。
因為司馬光很敏銳的意識到,這次變法派依靠崔文卿在北地四州的變法,已經占據了上風。
與往日王安石變法不同,崔文卿在北地四周的變法,是在取得了非常大成績前提下,展現在世人麵前。
也是崔文卿的變法,使得北地四州從最初的動亂中恢複了平靜,並以昂揚的鬥誌使得強盛的遼國也休兵霸戰。
可以說,光憑言語是很難否定崔文卿在北地四州所取得的成績。
也很難否定河東銀行為北地四州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這便是崔文卿《銀行發展建言事》能夠獲得支持的關鍵。
難道,今日真的暫時退讓,坐等崔文卿推行銀行發展?
倘若退讓一次,那從今往後又該當如何是好?
然若堅持反對,就等於無視北地四州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實在無理服眾啊!
今日之事,難矣哉!
便在司馬光左右危難,不知道是進是退還是觀望之際,大殿中突然一聲疾呼:“官家,老臣有奏!”
司馬光抬眼望去,卻見一位白發蒼蒼的大臣已經跪倒在了殿前,卻是鑄幣監張監令。
張監令年過七十,乃是跟隨太祖皇帝創立大齊基業的老臣,曆仕三朝在朝臣中有著較高的人望。
而根據大齊錢幣體係,是由鑄幣監掌管著遍布天下的四座鑄幣署,所有的銅錢製造均是由鑄幣監來監督完成。
可以說,在以白銀、銅幣流通的當下,鑄幣監的權力極大,而鑄幣監也是三司使的重要部門。
如今崔文卿提議大齊銀行發行銀票這種紙質貨幣,無疑是在向鑄幣監奪權了。
果然,張監令涕淚交流的言道:“官家,從古到今,均是以銅製幣,何曾聽說過以紙為幣的事情?這不是亂國之舉麼?倘若任由銀行發行紙幣,那我大齊貨幣隻怕會立即崩潰,老臣與官家都會成為國之罪人!將來有何麵目去見先帝啊!”
張監令這一番話雖則簡短且缺乏道理支撐,然而其人白發蒼蒼,淚流滿臉,加之又是侍奉太祖太宗皇帝的元老,故而讓人看起來別有一番同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