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六改掉你的壞習慣吧,假如你有。一位智者說得好:宇宙中隻有一個角落你肯定可以改進,那就是你自己。
克爾曾經是一家報社的職員。他剛到報社當廣告業務員時,對自己很有信心,他給經理提出不要薪水,隻按廣告費抽取傭金。經理答應了他的請求。
於是,他列出一份名單,準備去拜訪一些很特別的客戶。公司裏的業務員都認為那些客戶是不可能與他們合作的。
在去拜訪這些客戶前,克爾把自己關在屋裏,站在鏡子前,把名單上的客戶念了10遍,然後對自己說:“在本月之前,你們將向我購買廣告版麵。”
他懷著堅定的信心去拜訪客戶,第一天,他和20個“不可能的”客戶中的3個談成了交易;在第一個星期的另外幾天,他又成交了兩筆交易;到第一個月的月底,20個客戶隻有一個還不買他的廣告。
在第二個月裏,克爾沒有去拜訪新客戶,每天早晨,那拒絕買他的廣告的客戶的商店一開門,他就進去請這個商人做廣告,而每天早晨,這位商人卻回答說:“不!”每一次,當這位商人說“不”時,克爾就假裝沒聽到,然後繼續前去拜訪。到那個月的最後一天,對麥克已經連著說了30天“不”的商人說:“你已經浪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來請求我買你的廣告,我現在想知道的是,你為何要堅持這樣做。”
克爾說:“我並沒浪費時間,我等於在上學,而你就是我的老師,我一直在訓練自己在逆境中的堅持精神。”那位商人點點頭,接著克爾的話說:“我也要向你承認,我也等於在上學,而你就是我的老師。你已經教會了我堅持到底這一課,對我來說,比金錢更有價值,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買你的一個廣告版麵,當作我付給你的學費。”
麵對失敗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才有可能取得最後的成功,其實做任何事,我們每個人需要的就是,在困難麵前要不屈不撓、堅持一下而已。
寬容豁達,可使你化艱險為通坦,化幹戈為玉帛,這是做事成功的奧秘。
寬容豁達不是盲目的自我表露,它是一種修養、一種理念,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說到底是對待人世的一種態度。
寬容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人要是整天被名利纏得牢牢的,得得失失算得精精的,那還談何寬容豁達。寬容豁達就要有點豪氣,乍暖還寒尋常事,淡妝濃抹總相宜。凡事到了淡,就到了最高境界,天高雲淡,一片光明。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結果是一回事。你就記住一句話,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必須符合時空條件,如果條件不符,那就得認了。人活得累,是心累,常嘮叨這幾句話就會輕鬆,“功名利權四道牆,人人都在牆中藏;若是你能看得穿,一生快活不嫌長”。與其悲悲戚戚、鬱鬱寡歡般地過一輩子,不如痛痛快快、瀟瀟灑灑地活一生,難道這不好嗎?
寬容豁達代表的是一種自信。人要是沒有精神支撐,剩下的就隻是一具皮囊。人的這種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給人勇氣,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煩惱,自信可以使人擺脫困境,有了自信,人生就充滿了光明。寬容豁達的人,必是一個敢作也敢為的真正男子漢,而決不是那種佝僂著腰杆,委曲求全的“君子”。
寬容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也是一種“德”。一般說來,豁達開朗之人比較寬容,能夠對別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以至他們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等都給予理解和尊重。不輕易把自己認為“正確”或者“錯誤”的東西強加於別人。他們也有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或做法的時候,但他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給予別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權利,他們會以德服人。有時候,往往是豁達產生寬容,寬容導致自由。記得胡適先生說過,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話,每個人均應采取兩種態度:在道德方麵,大家都應有謙虛的美德,每人都必須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對的態度;在心理方麵,每人都應有開闊的胸襟與兼容並蓄的雅量來寬容與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換句話說,采取了這兩種態度以後,你會容忍我的意見,我也會容忍你的意見,這樣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這不僅是自由,更是開闊了我們的生存空間。
豁達是一種寬容。恢弘大度,胸無芥蒂,大肚能容,容納百川。飛短流長怎麼樣,黑雲壓城又怎麼樣,心中自有一束不滅的陽光。以風清月明的態度,從從容容地對待一切,待到廓清雲霧,必定是柳暗花明的全新世界。相信天空是寬廣的,走過去前麵便是一個藍天。豁達的人,心大,心寬,悲愁的、痛苦的都在嘻笑怒罵、大喊大叫中被撕得粉碎。你說,世界上的事都公平?不公平的有的是,你能讓它都公平嗎?我們要按生活本來的麵目看生活,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看生活。風和日麗,你要欣賞;光怪陸離,你也要品嚐,這才自然。你就不會有太多牢騷,太多的不平。不過,月有陰晴圓缺對誰都一樣,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一切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在變。你要曉得,陰陽對峙此消彼長,升降出入,這就是生機,用這大宇宙,比你這個小宇宙,你能超越得了?隻有用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對待這一切,你的心胸也就隨之寬廣起來,你也就會變得豁達起來。
當然,寬容並非等於無限度地容忍別人,開朗並不等於對構成危害的犯罪行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對於個人而言,寬容往往會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少仇恨等不健康情感;對於一個群體而言,寬容開朗,無疑是創造和諧氣氛的調節劑。因此,寬容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大法寶,以德服人是你有凝聚力的重要武器。隻有用“德”去治人,治你的事業之天下,你才會信心百倍地走向成功,同時也是一個人完善個性的體現。
寬容能夠讓人品德高尚,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這一品德,從現在開始,讓寬容、豁達主宰你的品行,開創你的美好人生。
成功者善讓,即遇事不與人無謂地爭高論低,而是通過退讓的辦法,去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大事,其中要害之一就是無為地好爭而不好讓。君子坦蕩蕩,這是千百年來留傳下來的一種品德。做人要胸襟寬廣,要有寬容平和之心,這不僅是一種魅力,更是事業有成之中的必備習慣。
我們要培養主動善讓的精神從而為將來成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礎。寬容是人格魅力中的要點。一個以敵視的眼光看人,對周圍的人戒備森嚴,心胸窄小,處處提防的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夥伴和朋友,隻會陷入孤獨和無助中;而一個寬宏大量,與人為善,寬容待人,能主動為他人著想,肯關心和幫助別人的人,則討人喜歡,被人接納,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體驗成功的喜悅。
善讓是一種寬容,即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較強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寬厚、容忍,心胸寬廣,忍耐性強。人們常說這樣一句話:“大海是廣闊的,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也有人把忍耐性比做彈簧,具有能屈能伸的韌性。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就是說,相容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平常的時候共奮鬥,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成功的機會。反之,相容度低,則會使人疏遠,減少合作力量,人為地增加阻力。
古人雲:“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人不能太清高了,因為世界本來就很複雜,什麼樣的人物都有,什麼樣的思想都有,如果你事事與人斤斤計較,隻會自己堵住自己的路。一個人必須具有容納汙穢與恥辱的能力,再加上包容一切善惡賢愚的態度,才能有成功的人際關係。因此,古往今來成大事的人,無不具有寬容的品質。如果我們能愛心永存,真誠待人,寬以待人,就能盡可能地贏得別人的好感、依賴和尊敬,就能較好地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就能在人生旅途中順利地前行。
在人生中,能夠主動寬容一些,那麼將會省去很多的麻煩,也能減少我們的煩惱。寬容忍讓的習慣與作風,不僅給你增加了魅力,也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屠格涅夫說:“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別人的寬容,也要寬容別人,一味地爭、搶隻能使你陷入孤立。心胸豁達,我們就會少一分障礙,多一分成功的機會,否則,你們將永遠被擋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直到被打倒。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擅長射箭的人叫養叔。他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楊樹枝上的葉子,並且百發百中。楚王非常羨慕養叔的本領,就請養叔來教他射箭。養叔便把射箭的技巧傾囊相授。
楚王興致勃勃地練習了好一陣子,漸漸能得心應手,就邀請養叔一起去打獵。野外,楚王叫人把躲在蘆葦叢裏的野鴨子趕出來。野鴨子受驚後振翅飛出來。楚王彎弓搭箭,正要射獵時,忽然從他的左邊跳出一隻小山羊。
楚王心想,一箭射死山羊,可比射中一隻野鴨子劃算多了!於是楚王又把箭頭對準了山羊。
可是正在此時,右邊又突然跳出一隻梅花鹿。楚王又想,若是射中罕見的梅花鹿,價值比山羊又不知高出多少,於是楚王又把箭頭對準了梅花鹿。
忽然大家一陣驚呼,原來不知從何處飛來了一隻珍貴的蒼鷹,正振翅在空中飛翔。楚王又覺得還是射蒼鷹好。
可是當他正要瞄準蒼鷹時,蒼鷹已迅速地飛走了。楚王隻好回頭來射梅花鹿,這時梅花鹿也逃走了。隻好再回頭去找山羊,可是山羊也早溜了。豈止如此,連那一群鴨子都飛得無影無蹤了。
楚王拿著弓箭比畫了半天,結果什麼也沒有射著。
做事千萬不要學故事裏的楚王,左顧右盼,三心二意。因為什麼都想幹,必定是什麼都幹不好。
一個人對生活所持的態度,和他的習慣、才智有著密切的聯係。成功的人比起一般的人來,他生活和工作的態度一定是更能吃苦、更努力、更勤奮,而且,他們也做得比別人更多。
如果他是一位成功的科學家,那麼,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他一定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一定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沒有一個成功的人例外,沒有一個成功的人是不付出艱辛勞動的。
麵對他們,如果你每天無所事事,懶惰而不思進取,那麼,你一定會慚愧不已,無顏見人。
約翰·亨特曾自我評論道:“我的心靈就像一個蜂巢一樣,看來是一片混亂,雜亂無章,到處充滿嗡嗡之聲,實際上一切都整齊有序。每一點食物都是通過勞動在大自然中精心選擇的。”英國物理學家及化學家道爾頓不承認他是什麼天才,他認為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勤奮點滴積累而成的。
牛頓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當有人問他到底是通過什麼方法得到那些非同一般的發現時,他誠實地回答道:“總是思考著它們。”還有一次,牛頓這樣表述他的研究方法:“我總是把研究的課題置於心頭,反複思考,慢慢地,起初的點點星光終於一點一點地變成了陽光一片。”正如其他有成就的人一樣,牛頓也是靠勤奮、專心致誌和持之以恒才取得巨大成就的,他的盛名也是這樣取得的。放下手頭的這一課題而從事另一課題的研究,這就是他的娛樂和休息。牛頓曾說過:“如果說我對公眾有什麼貢獻的話,這要歸功於勤奮和善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