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孩子都這麼玩兒。”
“噢……”我說,“可是他……怎麼能打中呢?”
“我告訴他,總會打中的。”母親平靜地說,“關鍵是他做了沒有。”
我沉默了。
過了很久,那男孩的頻率逐漸慢了下來,他已經累了。
他母親並沒有說什麼,還是很安詳地撿著石子兒,微笑著,隻是遞的節奏也慢了下來。
我慢慢發現,這孩子打得很有規律,他打一彈,向一邊移一點,打一彈,再移點,然後再慢慢移回來。
他隻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風輕輕襲來,蛐蛐在草叢中輕唱起來,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條發出的“劈啦”聲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聲仍在單調地重複著。對於那孩子來說,黑夜和白天並沒有什麼區別。
又過了很久,夜色籠罩下來,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輪廓了。
“看來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猶豫了一下,對他們說聲“再見”,便轉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遠,身後傳來一聲清脆的瓶子的碎裂聲。
人生悟語
無私的愛與奉獻是人類存在和世界美好的基礎。隻要有一個正確方向,有愛,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
開不敗的美麗
愛的方式可以是多種,愛的表達可以是多樣!
瑪利剛過30歲,經醫院大夫檢查,他得了癌症。
恰好這個時期,這個地方很多人養的金魚也得了致命的“傳染病”,家裏魚缸裏的金魚都死了不少。
瑪利天天看報紙,他對這樣的事也挺傷感,經常情不自禁地對著魚缸裏的金魚說著悄悄話。那意思仿佛是說:“金魚和人一樣,也會得癌症;人和金魚一樣,也會死的。”
可奇怪的是,別人家的金魚死了不少,而他家養的金魚卻越活越精神。
魚缸裏的金魚扭著尾巴,回旋著身子在水中遊動。瑪利經常在一邊觀賞,他從五彩繽紛的金魚身上得到了力量,病情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好轉。
其實他一點兒也不知道:這一切都是他妻子瑪莎的精心安排———每當發現某條魚沒有精神了,她就四處在魚市上尋找,找到後,把那條沒精神的金魚從魚缸裏拿出來,然後用一條大小相似的魚換上。
一天又一天,瑪莎瘦了,瘦得像個蒼白的小月牙兒。
終於到了那麼一天,瑪利在魚市上買魚時知道了這一切。賣金魚的老人告訴他:“有個女人經常到這兒來,還淚眼汪汪地托我給她帶一條什麼什麼樣的金魚,要是帶不來,就哭得格外傷心。”
瑪利聽到這兒,眼裏也噙滿淚水。他苦笑了一下,沒有吭聲,心裏湧起一股酸辣的苦汁。
回家後,瑪利什麼也沒說,不動聲色,仿佛根本不知道瑪莎精心巧妙地換魚這件事。那天晚上,他把瑪莎摟得特別緊,有時,身上好像打擺了,竟一陣一陣地顫栗起來。
後來,瑪利就精心照料著那些可愛的小生命。那些魚也挺爭氣,越來越美麗顯然,是那個美麗的故事給了它們活潑的靈氣!
再後來,瑪利的病,竟奇跡般地好了!
啊!原來,愛是永遠也開不敗的美麗!
人生悟語
什麼是愛情,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或許可以明白!
生命的跪拜
有一屠戶從集市上買來一頭牛,這頭牛體格健壯,肚大腰圓,屠戶滿心歡喜地牽牛回家,提刀近前準備開宰。
這時,牛的眼睛裏滿含淚水,屠戶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經預感到自己的命運了。但屠戶還是舉起了刀子。突然,牛的兩條腿撲通跪下,眼睛裏淚如雨下。屠戶從事屠宰業已十多年,死在他刀下的牛不計其數,牛在臨死前掉淚他見的多了,但牛下跪還是頭一次見到。屠戶來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鮮紅的血頓時從牛的脖子裏流出,然後對牛進行剝皮開腔。
當打開牛的腹腔時,屠戶一下子驚呆了,手中的刀子咣當落地———在牛的子宮裏,靜靜地躺著一頭剛長成形的牛犢。
屠戶這才知道,牛為什麼雙腿下跪,這是在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屠戶沉思良久,破例沒有把牛拉到集市上去出賣,而是把母牛和那個還未出生的牛犢,掩埋在曠野之中。
人生悟語
所有的母愛,其實表達起來都是這樣的簡單,它沒有做作,沒有張揚,有的隻是極其普通又撼人心魄的細節。
死神也怕咬緊牙關
羅伯特和妻子瑪麗終於攀到了山頂。
但悲劇發生了,羅伯特一腳踩空,高大的身軀打個趔趄,隨即向萬丈深淵滑去。周圍是陡峭的山石,沒有抓手的地方。短短的一瞬,瑪麗就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下意識地,她一口咬住了丈夫的上衣,當時她正蹲在地上拍攝遠處的風景,同時,她也被慣性帶向岩邊,倉促之間,她抱住了一棵樹。
羅伯特懸在空中,瑪麗牙關緊咬,你能相信嗎?兩排潔白細碎的牙齒承擔了一個高大魁梧的軀體的全部重量。他們像一幅畫,定格在藍天白雲大山峭石之間,瑪麗的長發像一麵旗幟,在風中飄揚。
一個小時後,過往的遊客救了他們。而這時的瑪麗,美麗的牙齒和嘴唇早被血染得鮮紅鮮紅。
有人問瑪麗如何能挺那麼長時間?瑪麗回答:“當時,我頭腦裏隻有一個念頭,我一鬆口,羅伯特肯定會死,”幾天後,這個故事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了世界各地,人們發現,死神也怕咬緊牙關。
人生悟語
當你心中有愛,當你用愛去做一件事時,任何敵惡勢力也無法阻擋。
美麗的側影
這是一個現代都市裏的浪漫愛情故事。他得了絕症。她辭掉了自己的工作,專心在醫院裏照顧他。兩年並不是一個很短的時間,她始終不渝地在床前端飯端藥,跑前跑後地侍候著,雖然還沒有正式結婚,但他們純潔的戀情打動了所有的人。他們的病友換了一個又一個,而小夥子的病情不見好轉也不見惡化。
終於有一天,醫生告訴他們一個沉痛的消息:小夥子挺不過這一周了。女孩痛哭失聲,小夥子卻長舒了一口氣。報社的記者們知道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也匆匆趕來了。
他們訴說自己的摯愛,說自己美好的願望;他們傾聽,聽兩人怦怦的心跳,聽悲苦但無憾的美麗。聽得每個人臉上淌滿了淚。
記者提出給兩個人拍一張合影,小夥子卻攔住了:“還是不要拍了吧!
“為什麼?”
“將來她還要嫁人呢!我不想打攪她以後正常的生活。”
她撲進他懷裏失聲痛哭。
第二天報紙上登出是女孩的側麵照———一張美麗得讓人心碎的側影。
人生悟語
愛情本身就是生命。它不會死亡,隻會遷徙。
最喜歡的東西
很久以前,一座城市的居民經常與另一座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難分勝負。它們惟一的區別是,一座城市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窪地。
處在高地上的城市頭領想出世上令人心驚的絕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庫打開,結果可想而知,窪地的城市被大水圍困,注定要滅亡。水庫打開,呼叫之聲不絕於耳。
看到如此的慘狀,圍困者作出了一個人道的姿態,派船去營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隻不多,隻能容納極少的一部分人。他們的頭領喜歡女人,所以隻讓婦女上船,並要求隻能帶上自己最喜歡的一樣東西。
這些女人有的帶上了自己的玉鋤;有的則帶上自己的金銀首飾;有的帶上自己的銅鏡……她們想這樣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財產。惟有一位婦女肩扛著自己的丈夫,奮力上船。一個士兵阻攔道:船上隻允許上婦女,不允許上男人。那位婦女說: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士兵無言以對,隻好乖乖地讓她上船,在那次遇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婦女的丈夫。
人生悟語
失去了心愛的丈夫,即使腰纏萬貫也隻能化為烏有;擁有了這種愛,愛便成了一種保護,一種抵禦侵略、創造財富的力量。
愛不是負擔
一位印度教徒,步行到喜馬拉雅山的聖廟去朝聖。路途非常遙遠,山路非常難行,空氣非常稀薄,他雖然攜帶很少的行李,但是沿路走來,還是覺得舉步艱難,氣喘如牛。
他走走停停,不斷向前遙望,希望目的地馬上出現在眼前。這時就在他上方,他看到一個小女孩,年齡不過十歲,背著一個胖胖的小孩,也正在緩緩向前移動。她喘氣很厲害,也一直在流汗,可是雙手還是緊緊嗬護著背上的小孩。
印度教徒經過小女孩的身邊,很同情地對小女孩說:“我的孩子,你一定很疲倦,你背得那麼重。”
小女孩聽了很不高興地說:“你背的是一個重量,但我背的不是一個重量,他是我弟弟。”
人生悟語
愛不是負擔,而是一種無所求的付出。
並非隻是愛情
男孩和女孩是在醫院裏相遇的,同病相憐,很快便成了好朋友。終於有一天,醫院告知他們病情已到無法醫治的地步。他們各自回家後病情在一天天加重,但他們都沒有忘記曾經的一個約定,那就是寫信鼓舞對方。
三個月後,女孩手中握著男孩的來信,帶著微笑合上了雙眼。痛心的母親在整理女兒遺物的時候,發現了一疊尚未發出的信,其中一封告訴媽媽:她曾和男孩有一個約定,答應和他共同度過人生的最後旅程,讓媽媽替她履行諾言,並把信陸續寄給他。母親無法克製自己的感情,決定去見這個男孩,並讓他知道有一個女孩要他好好活下去。
找到了男孩的家,她看到的卻是桌子正中黑色鏡框裏一個生氣勃勃的男孩。男孩的母親淚流滿麵,拿起桌子上的一疊信,哽咽地說,男孩在一個月前已走了,讓她替他發出那些給女孩的信,因為有一個與他命運相同的人在等著他的鼓舞……
人生悟語
“直教人生死相許”的並不隻是愛情。愛情的力量可以使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改造得和自己一樣。
駱駝媽媽
有一個美國旅行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看到這樣的一幕:
無人區裏有一隻母駱駝帶著幾隻小駱駝一路低著頭,不時地停下來聞著幹燥的沙子。按照常識,美國人知道這是駱駝在找水喝。
它們顯然渴壞了,幾隻小駱駝無精打采地走著。在太陽的炙烤下,它們的眼睛血紅血紅的,看起來它們有些支撐不住了。
旅行者還發現,小駱駝們緊緊地挨著駱駝媽媽,而母駱駝總是根據不同的方向驅趕孩子們走在她的陰影裏。
終於,它們來到一個半月形的泉邊停住了。幾隻小駱駝興奮異常,打著響鼻。
可是,泉水離地麵太遠了,站在高處的幾隻小駱駝不論怎麼努力也無法把嘴湊到泉水邊上去。
驚人的一幕發生了。那隻駱駝媽媽圍著她的孩子們轉了幾圈,突然縱身躍入深潭……水終於漲高了,剛好能讓小駱駝們喝著。
人生悟語
世上沒什麼愛比母愛更偉大的了,為了她的愛,她有時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