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指出的是,假設條件的提出要分清階段,不能沒聽清債務人意見就過早假設。這會使債務人在沒有商量之前就氣餒或使其有機可乘。因此,假設條件的提出應在了解債務人的打算和意見的基礎上。
B.私下接觸策略。它是債權公司的清債人員或業務員等有意識地利用空閑時間,主動與債務人一起聊天、娛樂,目的是增進了解、聯絡感情。建立友誼,從側麵促進清債的順利進行。
④對待“感情型”債務人的策略。在公司中最常見的人是屬於“感情型”,這性格往往很容易接受。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感情型”的債務人比“強硬型”債務人更難對付。“強硬型”債務人容易引起債權人警惕,而“感情型”債務人則容易被人忽視。因為“感情型”性格的人在談話中十分隨和,能迎合對手興趣,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把人說服。為了有效地對付“感情型”性格的債務人,必須利用他們的特點及弱點製定相應策略。
“感情型”性格的人一般特點是與人友善、富有同情心,專注於單一的具體工作,不適應衝突氣氛,對進攻和粗暴的態度一般是回避的。商談時,柔弱勝於剛強。因此,要訓練自己培養一種“謙虛”習慣,多說:“我們公司很困難,請你支持”、“我們麵臨停產的可能”、“拖欠貨款時間太長了,請你考慮解決”、“能不能照顧我們廠一些”等。由於“感情型”的人性格特點,會考慮還款。
A.恭維策略。“感情型”的債務人有時為了顧及“人緣”而不惜代價,希望得到債權人的承認,受到外界的認可,同時也希望債權方了解自身公司的困難。因此,債權公司清債人員要說出一些讓債務人高興的讚美話,這些對於具有“感情型”性格的人非常奏效。如“現在各公司資金都困難,你們廠能搞得這麼好,全在你們這些領導”。“像你們這個行業垮掉不少了,你們還能挺過來,很不錯。”“你們對我們廠支持,我們廠是公認的。”
B.選擇進攻策略。在不失禮節的前提下保持進攻態度:在索款一開始就創造一種公事公辦的氣氛,不與對方打得火熱,在感情方麵保持適當的距離。與此同時,就對方的還款意見提出反問,以引起爭論。如“拖欠這麼長時間,利息誰承擔”等。這樣就會使對方感到緊張,但不要激怒對方。因為債務人情緒不穩定,就會主動回擊,他們一旦撕破臉麵,債權人很難再指望商談取得結果。
⑤對待“固執型”債務人的策略。“固執型”的債務人在清債中也常會遇到。這些人最突出特點是堅持所認定的觀點,有一種堅持到底的精神。這種人對新的主張、建議很反感,需要不斷得到上級的認可、指示,喜歡照章辦事。
A.試探策略。這一策略是用以摸清“敵情”的常用手段,其目的是用來觀察對方反應,以此分析其虛實真假和真正意圖。如提出對雙方不利的還款計劃,如果債務人反應尖銳,那就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清債(如起訴),如果反應溫和就說明有餘地。運用這一策略,還可以試探固定接待或談判人的權限範圍。對權力有限的,可采取速戰速決的方法。因為他是上司意圖的忠實執行者,不會超越上級給予的權限。所以在清債商談中,不要與這種人浪費時間,應越過他,直接找到其上級談話。對權力較大的“固執型”公司負責人,則可以采取冷熱戰術。一方麵以某種借口製造衝突,或是利用多種形式向對方施壓力,另一方麵想方設法恢複常態,適當時可以讚揚對手的審慎和細心。總之通過軟磨硬泡的方法達成讓對方改變原來想法或觀點的目的。
B.先例策略。“固執型”債務人所堅持的觀點不是不可改變,而是不易改變。認識不到這一點,你的提議就會被限製住。為了使債務人轉向,不妨試用先例的力量影響他、觸動他。例如,向債務人公司出示其他債務人早已成為事實的還款協議,法院為其執行完畢的判決、調解書等。
⑥對待“虛榮型”債務人的策略。虛榮,人皆有之,其特點是:自我意識較強,喜歡表現自己,對別人的暗示很敏感。要善於利用其本身的弱點。
以熟悉的事物展開話題:與“虛榮型”債務人談索款,以他熟悉的東西為談話內容,效果一般比較明顯,這樣做對方便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同時對手的愛好和有關資料也得到了解,但要注意到虛榮者的表現出來的虛假言行,謹防上當。
A.顧全麵子策略。可事先從側麵提出索款要求,在人多或公共場合盡可能不說討債的事,從而滿足其虛榮。不要相信激烈的人身攻擊將使對方屈服,要多替對方想想,顧全對方的麵子,同時把顧全麵子的做法讓債務人知道。當然,如果債務人躲債、賴債,則可利用其要麵子的特點,針鋒相對。
B.製約策略。“虛榮型”最大一個弱點是浮誇。因此債權人都存在戒心,為了免受浮誇之害,在清債談話中,對“虛榮型”者的承諾應該記錄下來,最好要他本人以公司的名義書麵承諾。對達成的還款協議當時就立字為據。要特別明確獎罰條款,預防他找借口否認。
猶太商人非常看重談判,首先對自己的著裝要講究。他們希望外表一定跟紳士相仿,一方麵表示尊重對手,另一方麵也給對手留一個好的印象。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輔助談判成功。
猶太教這樣教誨人們:人在自己的故鄉受到什麼樣的待遇視與其風度有關,在別的城市則取決於服飾。這是說,對一個人的評價在故鄉並不看重衣著,因為人們對他的言行比較了解。但一個人如果遠在異鄉,他的外貌特征、衣飾裝束和言談舉止就成為評價一個人的主要依據。在猶太人看來:正式談判時,因為場合比較莊重,穿著也要有所講究。衣服要幹淨合適,符合禮儀。堅決不能看到穿奇裝異服,給對方以不夠持重的形象感。
目前商界談判很注意對手的穿著打扮,看對方穿的什麼牌西服、什麼牌襯衣、什麼牌皮鞋、係什麼領帶、什麼皮帶,戴的是不是寶石戒指、是不是白金手表,以此來判斷對方的財力。如果你穿得很寒酸,人家就對你失去了信心,談都不要談就打道回府了。所以,過於低檔的衣服,最好不要穿著上談判桌。過於華貴的衣服也輕易不要穿著上談判桌。不要過於虛浮和炫耀,要造成穩重的含而不露的效果。
當然,也有人充分利用這一點,把自己收拾打扮得非常有派頭,口袋裏空空如也,然後以表麵現象來騙人錢財。這些人隻能騙小錢,真的大錢光憑穿得好是騙不去的。
俗語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猶太人認為對談判人員的服裝應當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服裝要整齊。一般談生意人員很少穿公司製服去拜訪客戶。但客戶來訪,必須穿製服接待。不論製服也好,便服也好,總之應該整潔大方,不能不修邊幅。必須注意襯衫的領子、袖口是否幹淨。褲縫是否挺直也很重要。鞋子也應千萬注意保持光亮。襪子也不可不小心,有人穿著鬆鬆垮垮的襪子,都落到腳跟上了,實在是不雅觀。
第二、注意個人衛生。除服裝必須整潔外,還應該注意自身的清潔。
頭發一定要整齊,不要披頭散發或滿發油光與人交談。肩頭上落滿頭皮屑也叫人不敢恭維。此外,奇形怪狀的發式也令人反感。指甲應經常修剪,指甲縫要注意清理。手帕看似不算什麼,但也影響到他人對你的印象,應當每天換洗。一般來說,深色的西裝,尤其是深藍色或暗灰色的成套西裝,容易使穿著的人帶有一種權威的味道;而且對談判的人來說,衣服的式樣不宜過分時髦,否則會給人有一種虛浮的感覺,因而降低了穿著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