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對自命清高型的客戶多說些讚美話。自命清高型的客戶在處理結賬事宜時,通常都會擺出“買主是王”的傲慢態度。這類客戶之所以如此表現,往往是自卑心理在作祟,故作冷酷無情,以免受害。應付這類自命清高、眼睛長在頭頂上的客戶,實施收款時,不妨依照下列步驟來進行:
①多說些讚美感謝的“奉承話”,設法化解其防禦的心理。②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使其自覺“與眾不同”。③多向其請教成功經驗,並做個良好的聽眾。④多多提供具體有效的服務,使客戶認識己方的存在價值,並使其了解己方的重要性。
(8)讓看樣學樣型的客戶明白利害關係。看樣學樣型的客戶付款時,其行為一般會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其心理總是擔心自己付款會吃虧,總想著眼前拒絕付款,對付款所持的態度是謹慎保守,有人付款,再學樣付款。
這種客戶的收款對策是:①針對模仿心理,舉證說明別的客戶付款的實際情況。②曉以利害,說明不按時付款,將會麵臨什麼樣的不利後果。③說明“信用第一”在商業往來中的無形價值,扶持他付款的信心和決心。④把其他客戶已經付清貨款的現金、支票或憑證向客戶展示,“看樣學樣”。
(9)盡量避免爭辯收款,有時因收款不順而引起爭辯。買賣雙方爭辯時,所用的無情、尖刻字眼和證據,很容易使客戶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為此,當客戶無理地爭論付款票期比同業來得短,不合行情,要求比照同業票期支付貨款時,收款的賣方一定要保持冷靜態度,避免和客戶直接爭辯,設法和其以“心平氣和”的方式“討論”解決之道,千萬不能以“辯”製“辯”。否則,縱然贏了爭辯,收款的良機也會失去。
迷1次路,不如問10次路
猶太人認為,說話是沒有硝煙的戰爭,說得好能贏得人心,三言兩語說不好則招來殺身之禍。因此,猶太人在說話時特別小心謹慎,從不隨便亂說。但在社交場合或談判桌上,猶太人卻能隨機應變,對答如流,並能表現得異常幽默風趣,能夠隨心所欲地控製談判氣氛。事實上,他們並不是天才,關鍵是他們在談判前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說:“談判的秘密在於知道一切,回答一切。”
猶太人認為,談判絕不僅僅是雙方坐在談判桌前麵對麵地交換意見或討價還價,它更是一幕精心策劃的戲劇,需要積極的準備和非凡的藝術,是彼此間勇氣的較量;通過調整和妥協,雙方才能達成一致。並且,談判與人息息相關。
猶太格言:“與其迷1次路,不如問10次路。”其意也正說明人在行動前要把目標和方向了解清楚,不要貿然行動。成功談判的精髓是定下自己的目標,並且做好如何實行它的計劃。人既是文化動物,也是感情動物,因此人的情緒往往受經濟利益、名利、情感等諸多因素影響,從而左右著一個人的態度和心態。在談判中,時刻牢記自己此次談判的目標,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從而保持始終如一的堅定態度。
隻有先明確目標,才能在對手麵前保持冷靜。
談判的取勝基礎在於周密的準備。周密的準備不僅包括弄清問題本身的有關內容,同時,也包括知曉與之相關的種種微妙差異。為此,要事先調查談判對手的心理狀態和預期目標,以正確地判斷出用何種方式才能找到雙方對立中的共同點。否則在事到臨頭時,會給別人情況不熟或優柔寡斷的印象,從而給對方造成可乘之機。
猶太人是談判專家,每一次哪怕是很小的談判,他們都要事先做大量的準備。這種充分做好談判前的準備工作的方式,不僅在世界商界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在世界外交界也如此。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猶太商人心裏明白收賬時不能始終唱一個調子,要見什麼人唱什麼歌,也就是說,到什麼廟念什麼經,什麼山上前說什麼話。債務人麵前也無不如此,也應“看人下菜”,因人而異製定討債策略。
(l)要對“強硬型”債務人進行沉默策略。態度傲慢是這種債務人最突出的特點,這種債務人,希望對方主動還債是枉費心機,討債要想取得理想效果,需在策略想辦法。總的指導思想是,避其鋒芒,改變其認識,以盡量保護自己利益。具體操作如下:
①沉默策略。沉默是指在討債時,觀看對方態度而保持沉默。這種策略對待態度“強硬型”對手算是可取的方法之一。上乘的沉默策略會從心理上打擊對方、造成對方心理恐慌,使對方不知所措,甚至亂了方寸,從而達到削弱對方力量之目的。沉默策略要注意審時度勢、靈活運用,運用不當,效果會適得其反。如一直沉默不語,債務人會認為你是懾服於他的恐嚇,反而增添了債務人拖欠的欲望。
②軟硬兼施策略這個策略。是指將清債班子分成兩部分,其中一個成員扮演硬性角色即鷹派,鷹派在清債的初期階段起主導作用;另一個成員扮演溫和的角色即鴿派,鴿派在清債的結尾扮演主角。這種策略是清債中常見的策略,而且在多數情況下能夠奏效。因為它利用了人們避免衝突的心理弱點。
如何運用此項策略呢?在與債務人剛接觸並了解債務人心態後,擔任強硬型角色的債權人員,毫不保留地果斷地提出還款要求,並堅持不放,必要時帶一點瘋狂,酌量情勢,表現一點嚇唬人的情緒行為。此時,承擔溫和角色的清債人員則保持沉默,觀察債務人的反應,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等到空氣十分緊張時,鴿派角色出台緩和局麵,一麵勸阻自己夥伴,另一方麵平靜而明確地指出,這種局麵的形成與債務人也有關係,最後建議雙方都做讓步,促成還款協議或隻要求債務人立即還清欠款、放棄利息、索款費用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在清債實踐中,充當鷹派角色的人,在耍威風時應緊扣“無理拖欠”這份理,切忌無中生有,胡攪蠻纏。此外,鷹鴿派角色配合要默契。
(2)對付“陰謀型”債務人采取“車輪式”策略。公司之間經濟往來應以相互信任、相互協作為基礎進行公平交易。但在實踐中,有些人為了滿足自身的利益與欲望,常利用一些詭計或借口拖欠一方債務,甚至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無賴樣。下麵介紹幾種對付策略:
①反“車輪戰”的策略。此處的“車輪戰術”是指債務人一方采用不斷更換接待人員的方法,達到使債權人筋疲力竭,從而迫使其做出某種讓步目的。對付這種戰術的策略是:a.及時揭穿債務人的詭計,敦促其停止車輪戰術的運用。b.對更換的工作人員置之不理,可聽其陳述而不做表述,這可挫其銳氣。c.對原經辦人施加壓力,采用各種手段使其不得安寧,以促其主動還款。d.緊隨債務公司的負責人,不給其躲避的機會。
②“兵臨城下”策略。這種策略的意思是,對債務人采取大膽的脅迫,看對方如何反應。這一策略雖然具冒險性,但對於“陰謀型”的債務人時常有效。因為債務人本身想占用資金,無故拖欠,一旦被識破詭計,一般情況下會打擊他們的士氣,從而迫使其改變態度。
例如,對一筆數額較大的貨款,債權人派出十多名清債人員到債務公司索款,使其辦公室擠滿了債權人公司的職工。這種做法必然會迫使債務人盡力還款。
③對“合作型”債務人的策略。“合作型”債務人是清債實踐中人們最願接受的。因為他們的最突出特點是合作意識強,能給雙方帶來皆大歡喜的局麵。所以對付“合作型”債務人的策略思想是:互利互惠。
A.假設條件策略。即在清債過程中,向債務人提出一些假設條件,用來探知對方的意向。由於這種做法比較靈活,索款在輕鬆的氣氛中進行,有利於雙方在互利互惠基礎上達成協作協議。例如:“假如我方再供貨一倍,你們前麵的款還多少?”“每月還款10萬元,再送貨2噸棉紗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