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小企業期末報賬與調賬(2 / 3)

追溯調整法是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時,如同該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就開始采用新的會計政策,並以此對相關項目進行調整。即,應當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並相應調整變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財務報表的相關項目。

未來適用法

未來適用法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時,新的會計政策適用於變更當期及未來期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即,不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也不必調整變更當年年初的留存收益,隻在變更當年采用新的會計政策。根據披露要求,企業應計算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當期淨利潤的。

紅字更正

又叫紅筆訂正、赤字衝賬法。它是指記賬憑證的會計分錄或金額發生錯誤,且已入賬。更正時,用紅字填製內容相同的記賬憑證,衝銷原有錯誤記錄,並用藍字填製正確的記賬憑證,據以人賬的一種更正錯賬的方法。

補充登記法

適用於記賬後發現記賬憑證中應借、應貸的會計科目正確,但所填的金額小於正確金額的情況。采用補充登記法時,將少填的金額用藍字填製一張記賬憑證,並在“摘要”欄內注明“補充第X號憑證少計數”,並據以登記入賬。這樣便將少記的金額補充登記入賬簿。

不能按錯誤額直接調整的調賬方法

檢查中審查出的納稅錯誤數額,有的直接表現為實現的利潤,不需進行計算分攤,直接調整利潤賬戶;有的需經過計算分攤,將錯誤的數額分別攤人相應的有關賬戶內,才能確定應調整的利潤數額。

將計算出的各環節應分攤的成本數額,分別調整有關賬戶,使企業的錯誤賬務處理改正過來。需要說明的是,在期末結賬後,當期銷售產品應分攤的錯誤數額,應直接調整利潤數。

錯賬的類型及調整範圍

對當期錯誤會計賬目的調賬方法:在審查中發現的當期的錯誤會計科目,可根據正常的會計核算程序,采用紅字調整法、補充調整法、綜合調整法予以調整。

對上一年度錯賬且對上年度稅收發生影響的,分以下兩種情況:

(1)如果在上一年度決算報表編製前發現的,可直接調整上年度賬項,這樣可以應用上述幾種方法加以調整,對於影響利潤的錯賬需一並調整“本年利潤”科目核算的內容。

(2)如果在上一年度決算報表編製之後發現的,一般不能應用上述方法,而按正常的會計核算對有關賬戶進行一一調整。這時需區別不同情況,按簡便實用的原則進行調整。

對於不影響上年利潤的項目,可以直接進行調整。

對於影響上年利潤的項目,由於企業在會計年度內已結賬,所有的損益賬戶在當期都結轉至“本年利潤”賬戶,凡涉及調整會計利潤的,不能用正常的核算程序對“本年利潤”進行調整,而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進行調整。

會計估計變更的調賬方法

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

對會計估計變更的處理國際上通行的準則是未來適用法,即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估計時,新的會計估計適用於變更日後出現的交易或事項。我國相關會計法規規定,對會計估計變更也應采用未來適用法,其處理方法如下:

(1)如果會計估計的變更僅影響變更當期,有關估計變更的影響數應計入變更當期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中。

例如,企業原來按照應收賬款的2%提取壞賬準備,但現在企業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的比例已達5%,因此,企業改按應收賬款餘額5%的比例提取壞賬準備,此項會計估計的變更隻影響變更當期,應當將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計入變更當期。

(2)如果會計估計的變更既影響變更當期又影響未來期間,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應計入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中。

例如,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或預計淨殘值的估計若發生變更,則會影響變更當期及以後使用年限內各期間的折舊費用,因而,此項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應在變更當期及以後各期分別確認。

為了保證不同期間財務報表的可比性,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如果以前計入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損益中,則以後也應計入相應的損益類項目中;如果以前計 入在特殊項目中,則以後也應計入相應的特殊項目中。

會計估計變更如何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

根據我國相關會計法規的規定,企業應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如下會計估計變更事項:

(1)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和理由。

包括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變更日期以及對會計估計進行變更的原因。

(2)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

包括會計估計變更對當期損益的影響數,以及對其他有關項目的影響數。

(3)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不能確定的理由。

如何區分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

企業應正確區分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估計變更,並按不同的方法進行會計處理。但在實務中,有時很難將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分開。例如,某企業改變計提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由應收賬款餘額百分比法改為應收賬款賬齡分析法,同時,計提比例也發生變化。這項會計變更既涉及會計政策變更,也涉及會計估計變更。根據我國會計準則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均視為會計估計變更,按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處理。

會計差錯更正的調整方法

會計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方法

(1)企業對於發現屬於當期發生的會計差錯,應當調整當期相關項目。

(2)本期發現前期會計差錯的會計處理。

為簡化非重大會計差錯,不調整資產負債表年初數、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上年數。

①與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無關。

·企業發現與以前期間相關的非重大會計差錯,應調整發現當期的相關項目。

·企業發現與以前期間相關的重大會計差錯,如果影響損益,應將其對損益的影響數調整發現當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也應一並調整;如不影響損益,應調整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

在編製比較財務報表時,對於比較財務報表期間的重大會計差錯,應調整該期間的淨損益和其他相關項目,視同該差錯在產生的當期已經更正;對於比較財務報表期間以前的重大會計差錯,應調整比較財務報表最早期間的期初留存收益(利潤分配表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潤),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數字也應一並調整。

②與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有關。

·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現的報告年度的會計差錯及以前年度的非重大會計差錯,應當按照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中的調整事項進行處理,即應調整報告年度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的本期數(利潤表本年累計數、利潤分配表本年實際數)和資產負債表的期末數。

·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現的報告年度以前年度的重大會計差錯,應當調整以前年度的相關項目。即調整報告年度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的上年數(如果涉及)、報告年度資產負債表的年初數和期末數相關項目以及報告年度利潤分配表本期數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潤和期末未分配利潤。

值得說明的是,本期發現的前期重大會計差錯是否調整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是大家較為關注的問題。其處理原則是:首先,當會計製度和稅法對涉及的損益類調整事項處理的口徑相同時,則應考慮應交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的調整。當會計製度和稅法對涉及的損益類調整事項處理的口徑不同時,則不應考慮應交所得稅的調整;其次,若所得稅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同時調整事項涉及時間性差異的調整,則應考慮遞延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的調整。

③企業濫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應當作為重大會計差錯進行會計處理。

2.會計差錯更正的披露

企業除了對會計差錯進行會計處理外,還應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以下內容:

(1)重大會計差錯的內容,包括重大會計差錯的事項、原因和更正方法。

(2)重大會計差錯的更正金額,包括重大會計差錯對淨損益的影響金額以及對其他項目的影響金額。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調整方法

調整事項的處理方法

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的調整事項,應當如同資產負債表所屬期間發生的事項一樣,作出相關的賬務處理,並對資產負債表日已編製的財務報告作相應的調整。由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發生在次年,上年度的有關項目已經結轉,尤其是損益類科目在結轉後已無餘額。因此,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的調整事項,應當分別對以下情況進行賬務處理:

(1)涉及損益的事項,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核算。

調整增加以前年度收益或調整減少以前年度虧損的事項,以及調整減少的所得稅,記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貸方;凡是調整減少以前年度收益或調整增加以前年度虧損的事項,以及調整增加的所得稅,記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的借方。“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的貸方或借方餘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

(2)涉及利潤分配調整的事項,如增提或減提盈餘公積、公益金等事項直接在“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中核算。

(3)不涉及損益及利潤分配的事項,調整相關賬戶。

(4)經過上述賬務處理後,還應同時調整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數字,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