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同性格 不同命運(3 / 3)

最近幾年,麥當娜居然對先前的自己再次來了個全部否定:一改過去形象,突然過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而且歌風也一改過去的路子,回到傳統上去。行為舉止甚至比淑女還要淑女,道德感和責任感加強,完完全全回到傳統的軌道上去,使全世界的歌迷再一次領教了她的反叛,她也一次又一次成為傳媒的焦點。

2、叛逆的個性——魯迅

有人說魯迅的雜文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直插反動派的心髒,這話的確有道理。魯迅骨子裏就是一副叛逆的性格,從來就未被馴服過。

在近代中國文化史上,魯迅是文人,又是戰士。為何也?他是文人就不用說了,之所以稱他是戰士,是因為他以筆為武器,以文化為陣地,向反動陣營挑戰。不僅如此,魯迅還積極探索中國出路,尋求中國的發展方向。當然,魯迅是站在人民陣營這邊的,不然就成了反動派的“禦用文人”了,魯迅的叛逆激烈、鮮明,而且還極具自己的風格,所以後人對其評價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魯迅經曆了家境由盛轉衰的過程,受的是儒家正統的教育。但後來進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才改變了他的命運。在這裏,魯迅不僅獲得了初步的自然科學知識,而且閱讀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學、哲學和文學方麵的譯著,這使他大開眼界,尤其是嚴複翻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對他有重要影響。讀了這本書以後,魯迅與當時許多知識分子一樣,強烈地感受到,必須拋棄陳舊的、腐朽的東西,汲取新鮮的血液,學習先進事物,才能為中國尋找到一條生存之路,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時局的黑暗,政治的腐敗,是造成魯迅叛逆的根源。他與沒落的清政府格格不入,他看不慣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於是有了所謂“正人君子”深惡痛絕的文字。

魯迅遠渡東洋留學,是為了長本事、救國家,所以他很看不慣留學生中以跳舞遊玩為樂的紈褲子弟。他到日本後不久,便剪下了辮子,並且積極參加留學生的反清活動。這是魯迅叛逆性格的最直接表現。

魯迅最初是學醫的,然而他最終棄醫從文了。許多方麵的刺激都告訴他,“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文藝,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棄醫從文是魯迅人生的一個重大轉變,他意識到醫治國人的肉體不如醫治國人的精神,這也是其性格的鮮明表露。他同反動派、沒落的封建製度格格不入,但他是愛國的,這就意味著他要徹底走上與反動當局對抗的道路。

1909年6月,魯迅回到闊別已久的祖國,偉大的辛亥革命爆發了。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古老的紹興也光複了。魯迅懷著一顆勃動的心投入了這一嶄新的時代,他組織講演團,擔任師範學校的校長,支持學生辦《越譯》報監督政事。然而,好景不長,革命軍的首領在封建勢力的攻勢下變得軟弱無力,首先蛻化變質了,魯迅非常失望。正巧這時蔡元培來信邀請魯迅到南京教育部任職,於是魯迅終於抱著“越中地棘不可居”的心情於1912年2月離開了紹興,不久又隨教育部遷到北京。

1918年5月,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問世了,這是一篇向封建主義的禮教和仁義道德開戰的檄文,他借狂人之口控訴了封建製度和禮教對人的摧殘。“我翻開曆史一查,這曆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剝開了“仁義道德”的真麵目,這就是“易子而食”、“割股療親”、“食肉寢皮”等殘酷的罪行。《狂人日記》是白話小說的開端,它的貢獻在於對反動腐朽的控訴,想以此來喚醒愚昧的民眾這當然是冒殺頭危險的。這僅僅是開始,以後魯迅所犯殺頭的事多矣。

繼《狂人日記》之後,魯迅文思如潮湧,又相繼發表了白話詩和許多雜文。這時候,偉大的“五·四運動”爆發了。

魯迅非常關心青年學生的示威活動。他在《新青年》雜誌發表了小說《藥》,熱情地謳歌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者,並且一針見血地指出群眾愚昧麻木的可怕,總結了辛亥革命的曆史教訓,對現實具有指導性意義。

叛逆的個性,讓魯迅的命運一直顛沛流離,但他始終不屈的站在先鋒的陣營在向反動政府衝擊。1926年前後,中國處於大革命前夜,1925年5月開始的女師大風潮,起源於反對校長楊蔭榆的封建家長統治。至5月7日,風潮擴大。次日,爆發了“女師大事件”即開除劉和珍、許廣平等6名學生。恰在這時,“五卅運動”爆發,全國震動,北京的學生運動也在這時掀起了一個新高潮。魯迅不但自己革命,而且一貫關心青年、指導青年革命,他與支持楊蔭榆的“現代評論派”等頑固勢力展開了激烈的論戰。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對青年大肆屠殺,血腥鎮壓,這就是曆史上的“三·一八”慘案。魯迅萬分沉痛和悲憤,他這樣寫道:“三月十八日,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段祺瑞政府在血腥鎮壓的當天,就下了通緝令,魯迅也被列入名單。魯迅曆經風雨,對這些早已司空見慣,但他骨子裏的叛逆個性從未停息過。

1926年7月到1927年9月,魯迅相繼到廈門和廣州應聘教書。在此期間,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廣州、珠江兩地也在喋血。在血腥的氛圍中,為了新的戰鬥,魯迅認真地回顧了自己的生活和戰鬥的曆程,終於揚棄了多年來思想的武器——進化論,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階級論的觀點,在戰鬥實踐中,自覺地站到無產階級陣營中來。為了新的戰鬥,魯迅決定前往上海。

天生叛逆的性格,決定了魯迅永不停息地在為反動政府製造著“麻煩”。魯迅極為關心進步刊物的工作,他一直關注著《語絲》的情況。又和都達夫合編了《奔流》月刊,與柔石等人組織新的文藝團體“朝花社”介紹東歐及北歐文學和外國的版麵,同時,還與以郭沫若為主的創造社保持著融洽的關係。這期間,魯迅還參與發起了純粹政治性的團體:中國自由大同盟。反對反動統治,爭取言論自由,這個組織的成立,引起了國民黨的恐慌。

1930年3月2日,由魯迅、郭沫若、茅盾、錢杏郊、蔣光慈、鬱達夫、柔石等50多位作家發起,在上海成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魯迅成為“左聯”重要領導人之一。在“左聯”成立大會上,魯迅發表了題為《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演說,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指出了中國文藝革命的方向,對進步作家提出了正確的要求。後來“左聯”在思想鬥爭和培養文學新人方麵作出了成績,這與魯迅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

1931年9月18日,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之下,東北三省先後淪亡了,1932年又發動“一二八”事變。魯迅與茅盾、胡愈之等43人,聯名發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書》,反對蔣介石政府對日妥協,抗議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1933年,魯迅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社會活動以外,他還以多種形式發表抨擊時政的雜文。他的文章迂回於刀槍劍戟之中,極具諷刺性,讓反動當局見了他的文章毛骨悚然。

1934年到1935年,中國文化界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下,蔣介石及其反動文人推行複古尊孔運動,鼓吹以封建道德標準為準則的“新生活運動”,同時,日本帝國主義也在東三省鼓吹建立“王道樂土”。魯迅一方麵日益關注社會形勢的發展,一方麵著文揭露國民黨政府的文化專製,表示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抗議。為了使國內革命陣營更加強大,人們能更及時的醒悟,他致力於向國內運送精神食糧,1935年,翻譯蘇聯班台萊耶夫的童話《表》,並且埋頭於俄國作家果戈理的長篇小說《死靈魂》的翻譯工作,同時還創作了《理水》第四篇曆史小說;這些小說一方麵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一方麵馳騁豐富的想象,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謳歌了中國人民優良的戰鬥傳統,作品閃耀著樂觀主義的光彩。

叛逆的性格使魯迅的命運更有意義,他沒有被環境所吞噬,而是戰勝了環境成了民族英雄。“民族魂”是中國人民對魯迅的公正評價,他是愛國的。著名詩人臧克家先生這樣評價了魯迅的個性人格與生命價值。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五、冷靜理智型性格做人及命運

1、霍英東——敢於吃第一隻螃蟹

霍英東這個名字眾人皆知,在他名下有“立信建築置業”、“信德”、“有榮”等六十多家公司企業,經營範圍涉及航運、房地產、石油、建築、旅館、百貨等多個行業。他還任國際足聯執委和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香港房地產建設商會會長等多個職務。

霍英東當初也隻是個社會底層窮人的孩子,他是怎麼走到今天這樣的輝煌的呢?

霍英東1922年生於香港。童年時,全家人常年漂在舢板上。7歲時,父親因暴風雨死在海裏,生活的重擔從此壓在他母親肩上。他們後來還和許多患有肺病的窮房客共住過一層舊樓大通間。當時母親靠代外輪將煤灰轉運到岸上的貨倉這一小本生意,收取微薄傭金養家糊口。母親和英東的姐姐省吃儉用,送他去上學。據他回憶:“當時我在學校勤奮讀書,課餘協助母親記賬、送發票,由於日夜奔忙和營養不良,一天下來已是精疲力盡。”抗日戰爭的爆發使霍家生活更為艱難。英東無奈放棄學業去當苦力。18歲那年,他找到了第一件差事——在輪渡上當加煤工,但由於工作不力被老板炒掉。他還去日本人擴建機場工地當過苦力,每天的報酬是半磅米和七角錢,每天隻吃一塊米糕和一碗粥,常常餓得頭暈眼花。有一天由於不慎,他的一個手指被一個50加侖的煤油桶生生砸斷,工頭可憐他,讓他去修理貨車,這是較輕的工作。一個營養不良、體弱無力的年輕人當搬運工,其艱辛可想而知。一天,他試著駕車,可登上的是一輛有毛病的車,剛一啟動就撞了,老板一怒之下將其解雇。後來他還當過鉚釘工、製糖工等。少年時代的種種艱辛,生活的坎坷,培養了他自強不息的奮鬥性格。

他進入生意場的第一步是在香港鵝頸橋市場開的一家雜貨鋪。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他就賣掉了雜貨鋪,改做煤炭駁運生意。不久,他又和別人一起去東沙島采集一種可以用來製藥的海草。當然,他每一次入道或出行,都不是虧本的生意,而是有錢可賺的。

20世紀50年代初期,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剛剛興起,霍英東慧眼頓開,一下子覺得發財的機會來了,立即設立了立信置業公司。同行之中的人都紛紛投來懷疑的目光,不知這個默默無聞的新手是不是神經錯亂了。

他的第一招就令其他人刮目相看:在香港,房地產都是出售“整棟樓宇”,而霍英東卻使用的是房地產工業化的辦法,推行住宅與高層商廈結合的方式,並且采用“分層”銷售、預定樓房、分期付款等新方法。同行一下子就覺得他的這種方法切實可行,紛紛效仿。隻用了幾年時間,霍英東就成為香港知名的房地產商人了。

正當其他房地產商人全力以赴進行“房地產”大戰的時候,霍英東的心中又產生出了新的主意。他想,大家都在全力修建房屋,一定急需大量的沙子。他馬上花重金到國外買回來了大型挖沙船。這種大型挖沙船20分鍾就可以挖出2000噸沙子,沙子進船就近卸貨,白花花的“銀子”就到手了。很多人看到霍英東“發”了,急忙奮起直追……可是,此刻霍英東已經取得香港海沙供應的專利權了。

後麵追兵很緊,霍英東心生一計:眾所周知,香港的土地寸土寸金,填海造地大有前途。他覺得,這一招必須下快棋!

決心一定,他立即從荷蘭、美國等地購買各種設備,放開手腳開始了香港規模最大的國際工程——海底水庫淡水湖第一期工程。這一工程的開始,標誌著外國壟斷香港產業的格局被打破,霍英東也因此財源滾滾……

果斷、敢冒風險和堅毅的性格特點,無疑是霍英東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他的成功之道往往在於先行一步,“吃第一隻螃蟹”

2、希爾頓——“旅館帝國”的建造者

果敢的性格是這樣的:想好的事,就去做!請看:希爾頓飯店是全世界無可匹敵的“旅館帝國”,它在世界各國,在美國的大都市,樹立起了二百多座高樓大廈,在這些大廈中,有著數不清的裝飾高雅的床鋪,招徠著數以億萬計的旅客。它的領域廣闊,如紐約市華爾道夫——阿斯托裏亞大酒店、芝加哥的帕爾墨招待所、佛羅裏達州的“楓丹白露”、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希爾頓大酒店、法蘭明高大酒店,以及香港的希爾頓大酒店等。中國改革開放後,希爾頓酒店進一步延伸中國的各大城市,這一切成績與“旅館帝國”的締造者希爾頓不平凡的傳奇經曆和他大膽而精細的個性不無關係。

希爾頓出生在一個小皮貨商販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滿三十歲的老希爾頓從法國回到美國,退伍回家。有一段時間,他生活極不穩定。父親在一次車禍中不幸喪生,使他傷心至極。他幾乎走遍新墨西哥州,他想在這種走動中充分認識自己,尋找未來生活的歸宿。他留心觀察州內的油礦工業、小城鎮的銀行業、雜貨店和公寓、旅館的生意狀況。最後,他決定從事銀行業。

父親去世前給他留下了12000美元,連同他掙來的3000美元,開始了他的創業曆程。他越過州界,進入得克薩斯州,決定到充滿石油發財機會的錫施戈鎮去冒險。他走進靠近火車站的一家銀行,問經理道:“你們這家銀行要多少錢才出售?”

“75000美元。”

希爾頓顧不得討價還價,急忙來到火車站拍電報給那家銀行的業主,表示準備以75000美元的價格購買銀行。他充滿信心地認為:“對於一切好的東西,一個人應該而且完全能夠想方設法去獲得它。”

電報發出之後,希爾頓想像著自己如何經營這家銀行,但當他重新踏進銀行大門時,報務員交給他一份電報。電文說:“售價已漲到80000美金,不必爭論。”

希爾頓非常生氣,又無可奈何,他氣得撕碎了電報。

夜色降臨了,他向一座寫著“莫希利旅店”的兩層紅磚樓房走去,想在這裏住宿一夜。跨進旅店大門,希爾頓看到旅店裏擠滿了人,他們擠到櫃台前,爭著讓值班員辦理住宿登記手續。高大的希爾頓很快擠到了前麵。正當他想開口登記一個房間時,值班員說道:“客滿了!”

許多人目瞪口呆,他們又匆忙爭奪著走廊裏僅有的幾張椅子。很快,椅子擠滿了人,希爾頓隻好靠著一根退了漆的柱子站著。這時,一位男士出現了,他推著那些坐在椅子上的人。最後,他走到希爾頓麵前:

“對不起,朋友!請在八點鍾我們騰空這個地方的時候再來。”

“你讓他們睡八個小時,再做第二輪生意嗎?”

“是的,一天到頭,每二十四小時做三輪生意。如果我允許,他們可以付款,睡在餐室的餐桌上。”

“你是這家旅店的主人嗎?”

“是的,我被它束縛住了。這個時候,我應該出去,在油田方麵賺實在的錢。”

“可你的旅店生意很好呀!”

“不!在別人一夜之間可變成百萬富翁的時候,你願意呆在旅店裏嗎?”

希爾頓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竭力抑製住自己內心的喜悅,問道:“你是不是說你願意出售這家旅店?”

“是的,任何人願意付出50000美元現金,就可以獲得這間旅店,連同這裏所有的一切。”

希爾頓馬上接口說:“先生,你已經找到一位買主了。”

用了三個小時,希爾頓查閱了這家旅店的賬簿,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店主以45000美元的價格出售,比他原來的開價低了10%。

希爾頓馬上開始籌集資金。在截止時間的前五分鍾,他終於把全部現款交到店主手中,從此開始了他雄心勃勃的旅店經營業,掀開了這個“旅店帝國”發跡史的第一頁。

在旅店發展中並非一帆風順,經曆了很多艱難,特別是在二十年代的經濟蕭條時期。當時旅店業生意非常蕭條,不少旅館破產倒閉。希爾頓以他精細的性格,細心地管理著他的旅館,他旗下的八家旅館保住了五家,但還是陷入困境。一家家具公司十萬美元的欠款到期要還,可希爾頓手頭還少一百七十八美元,無法支付這筆欠款。家具公司告到法庭,法庭的代表來到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希爾頓大酒店,要把一張判決書釘在酒店走廊的牆壁上。牆壁是大理石的,判決書沒有釘成,但希爾頓受罰的消息很快傳遍各地;

有一天,達拉斯旅店的一名侍從走到他的跟前,塞給他三百美元的鈔票,低聲說:“這是夥食費。”當時希爾頓已饑腸轆轆了……

後來,當他的資產增值到5100萬美元的時候,他欣喜而自豪地把這一消息告訴母親,想不到,母親淡然地說:“依我看,你跟以前根本沒有什麼兩樣……事實上,你必須把握比5100萬美元更值的東西:除了對顧客的誠實外,還要想辦法使希爾頓旅館的人住過了後還想再來住,你要想出這樣一種簡單、容易、不花本錢而行之久遠的辦法去吸引顧客。這樣你的旅館才有前途。”

希爾頓苦思冥想,怎樣才能“簡單、容易、花本錢、行之久遠”呢?於是他走商店、串旅店,以自己作為一名顧客的親身感受,得出準確的答案:“微笑服務”。

從此,希爾頓采用了微笑服務這一獨創的經營策略。每天他對服務員的第一句話是“你對顧客微笑了沒有?”他要求每個員工無論如何辛苦,都要對顧客投以微笑,即使在旅店業務受到經濟蕭條的嚴重影響時,他也經常提醒員工:“萬萬不可把我們心裏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旅館本身遭受的困難如何,希爾頓旅館服務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屬於旅客的陽光。”因此,在經濟危機中紛紛倒閉後幸存的20%的旅館中,隻有希爾頓旅館服務員的臉上帶著笑。結果,經濟蕭條剛過,希爾頓旅館就率先進入新的繁榮時期,跨人了黃金時期。

經過六十年的奮鬥,希爾頓的旅客業創造了很多奇跡:1921年擁有三家小型旅店;1963年有六十一家,共三萬四千個房間,分布在全世界;現在已發展到二百多家。

希爾頓發跡於得克薩斯州,它盛產“黑色的金子”——石油。希爾頓把自己的旅客業稱為“探索黃金”,他要使他的“旅店帝國”內的每一寸土地和空間產生最大的效益。因此,盡管他手下有幾百棟高樓大廈,但他決不讓任何地方空閑。

他的精細的性格在經營管理中得以充分地顯示。希爾頓用七百萬美元買下紐約市豪華的華爾道夫——阿斯托裏亞大酒店的控製權後,發現酒店漂亮的走廊裏四大圓柱都是空心的裝飾品,與支持天花板無關。於是,他叫人在這些大圓柱裏安裝若幹個小型玻璃陳列箱,這些陳列箱立即被紐約市著名的珠寶商和香水商所租用,一年收入租金二萬四千美元。

希爾頓飯店除了提供應有的食宿外,還設有咖啡室、會議室、宴會廳、遊泳池、購物中心、銀行、郵電、花店、服裝店、航空公司、旅行社、出租汽車站等一套服務機構和設施。所有的房間都有空調設備,室內設備,諸如酒櫃、電話、彩電、收音機、電冰箱等,使來到希爾頓飯店寄宿的旅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1979年,希爾頓離開了人世,他經曆了九十二個春秋,留下三子一女和億萬資財,他所創建的希爾頓飯店由他的次子威廉·巴倫·希爾頓繼續經營和發展。

六、樂觀自信型性格做人及命運

1、蘇格拉底——心境決定心情

蘇格拉底是單身漢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隻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裏。盡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嗬嗬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裏隻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有什麼好高興的?”

“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裏。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裏環境是最差的,上麵老是往下麵潑汙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雜七雜八的髒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費很大的勁兒;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呀,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可是每天他仍是快快樂樂的。

那人揶揄地問:“先生,住七層樓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呀!”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可真不少呢!舉幾個例子吧: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幹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問道:“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呀?”

2、海倫·凱勒改變命運的抉擇

海倫·凱勒這位全世界都知道的盲人成功者,她的成功靠的是什麼呢?海倫的回答是:“自信的性格可以改變一切!

海倫剛出生時,是個正常的嬰孩,能看、能聽,也會呀呀學語。可是,一場疾病使她變成既盲又聾的小啞巴——那時她才19個月大。

生理的劇變,令小海倫性情大變。稍不順心,她便會亂敲亂打,野蠻地用雙手抓食物塞入口裏;若試圖去糾正她,她就會在地上打滾亂嚷亂叫,簡直是個十惡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絕望之餘,隻好將她送至波士頓的一所盲人學校,特別聘請一位老師照顧她。

所幸的是,小海倫在黑暗的悲劇中遇到了一位偉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著不幸經曆的女性。

她10歲時,和弟弟兩人一起被送進孤兒院,在孤兒院的悲慘生活中長大。由於房間緊缺,幼小的姐弟倆隻好住進放置屍體的太平間。在衛生條件極差又貧困的環境中,幼小的弟弟6個月後就夭折了。她也在14歲得了眼疾,幾乎失明。後來,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學校學習凸字和指語法,便做了海倫的家庭教師。

從此,沙莉文女士與這個蒙受三重痛苦的姑娘的鬥爭就開始了。洗臉、梳頭、用刀叉吃飯都必須一邊和她格鬥一邊教她。固執己見的海倫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力反抗著嚴格的教育。然而最終,沙莉文女士究竟如何以一個月的時間就和生活在完全黑暗、絕對沉默世界裏的海倫溝通的呢?

答案是這樣的:自我成功與重塑命運的工具是相同的——信心與愛心。

關於這件事,在海倫·凱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一書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寫:一位年輕的複明者,沒有多少“教學經驗”,將無比的愛心與驚人的信心,灌注入一位全聾全啞的小女孩身上——先通過潛意識的溝通,靠著身體的接觸,為她們的心靈搭起一座橋。接著,自信與自愛在小海倫的心裏產生,把她從痛苦的孤獨地獄中解救出來,通過自我奮發,將潛意識那無限能量發揮,步向光明。

就是如此:兩人手攜手,心連心,用愛心和信心作為“藥方”,經過一段不足為外人道的掙紮,喚醒了海倫那沉睡的意識力量。一個既聾又啞且盲的少女,初次領悟到語言的喜悅時,那種令人感動的情景,實在難用筆述。海倫曾寫道:“在我初次領悟到語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興奮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天亮——我想再沒其他人,可以感覺到我當時的喜悅吧。”

仍然是失明,仍然是瞎眼的海倫,憑著觸覺——指尖去代替眼和耳——學會了與外界溝通。她10歲多一點時,名字就已傳遍全美,成為殘疾人士的模範——一位真正的由弱而強者。

1893年5月8日,是海倫最開心的一天,這也是電話發明者貝爾博士值得紀念的一日。貝爾博士這位成功人士在這一日成立了他那著名的國際聾人教育基金會,而為會址奠基的正是13歲的小海倫。

若說小海倫沒有自卑感,那是不確切的,也是不公平的。幸運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裏樹起了顛撲不滅的信心,完成了對自卑的超越。

小海倫成名後,並未因此而自滿,她繼續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這個20歲就學習了指語法、凸字及發聲,並通過這些手段獲得超過常人的知識的姑娘,進入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她說出的第一句話是:“我已經不是啞巴了!”她發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興奮異常,不斷地重複說:“我已經不是啞巴了!”4年後,她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受到大學教育的盲聾啞人,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海倫不僅學會了說話,還學會了用打字機著書和寫稿。她雖然是位盲人,但讀過的書卻比視力正常的人還多。而且,她著了7冊書,比“正常人”更會鑒賞音樂。

海倫的觸覺極為敏銳,隻需用手指頭輕輕地放在對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對方在說什麼;把手放在鋼琴、小提琴的木質部分,就能“鑒賞”音樂。她能以收音機和音箱的振動來辨明聲音,又能夠利用手指輕輕地碰觸對方的喉嚨來“聽歌”。

如果你和海倫·凱勒握過手,5年後你們再見麵握手時,她也能憑著握手來認出你,知道你是美麗的、強壯的、體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滿腹牢騷的人。

這個克服了常人“無法克服”的殘疾的“造命人”,其事跡在全世界引起了震驚和讚賞。她大學畢業那年,人們在聖路易博覽會上設立了“海倫·凱勒日”。她始終對生命充滿信心,充滿熱忱。她喜歡遊泳、劃船,以及在森林中騎馬。她喜歡下棋和用撲克牌算命;在下雨的日子,就以編織來消磨時間。

海倫·凱勒,身為一個三重殘廢,她憑著她那堅強的信念,終於戰勝自己,體現了自身的強者價值。她雖然沒有發大財,也沒有成為政界偉人,但是,她所獲得的成就比富人、政客還要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她在歐洲、亞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講,喚起了社會大眾對身體殘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書》稱頌為有史以來殘疾人士最有成就的由弱而強者。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評價說:“19世紀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侖和海倫·凱勒。”

身受盲聾啞三重痛苦,卻能克服它並向全世界投射出光明的海倫·凱勒以及其很好的理解者沙莉文女士的成功事跡,說明了什麼問題呢?答案是:請學會培養自己由弱而強的自信性格!如果沒有這種性格,那麼你就無法實現自我。

性格小測試:

喜歡聽別人之間的悄悄話嗎?

有一對男女,有說有笑。男的背向這邊,無法看清他的臉。女的則手捂著嘴在吃吃的笑,顯然是受到他的讚美或誇獎。你認為他是怎麼說的?

測 試:

A. 你真有品位。

B.你溫柔又乖順。

C.你腦筋好又動得快。

D. 你伶俐又開朗。

E. 你穿著整潔又亮麗。

結 果:

A.認為周圍的人品味差,有羞與為伍之感。隻因你對流行的感覺強人一等,你就對他們不耐煩。

B.為人寬宏大量,不喜歡跟人家發生摩擦。但心裏常有缺少什麼的感覺。

C.機敏勤快,不耐閑居。做什麼事或學什麼技藝都能展現才華。承諾的事,一定完成。

D.善於社交,有人緣且獲他人信賴。家庭生活美滿,有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的能力。

E.單純而天真,胸無大誌。但因處處以誠相待,即使被卷入是非紛爭,也終能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