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堅持不懈 終會成功(2 / 3)

司馬遷年輕時曾投身於仕途,但很不得誌,僅作了郎中小宮。後來,他繼承父職,作了太史令,開始按父親臨終前的囑托,立誌撰寫《史記》。正當他潛心於著述時,卻因替投降匈奴的漢將李陵說情,惹怒了漢武帝,被處以極不人道的“腐刑”。麵對嚴重的身心摧殘,司馬遷幾乎痛不欲生。為了完成那不朽之作,他還是“隱忍苟活”,發憤著書,經十多年的努力,終於撰寫出—部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曆史巨著——《史記》,成為我國漢代偉大的曆史學家和文學家。

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總有些經不起困難考驗的弱者,他們常常是功敗垂成,半途而廢。1952年,世界遊泳名將弗洛倫絲·查德威克從卡德林那島下水,遊向加裏福尼亞海灘。她已橫渡過英吉利海峽,現在想再創一次紀錄。在冰冷的海水裏遊了16個小時後,她已凍得嘴唇發紫,全身一陣陣打寒顫。而遠處,依然霧霧茫茫,連伴隨她的小艇也難以辨認,查德威克感到堅持不住了,請求小艇上的朋友:“把我拖上去吧。”朋友們都勸她別向失敗低頭:“隻有一英裏了,再堅持一下吧!”然而,她以為大家在騙她,再三請求上船,於是,近在咫尺的加利福尼亞海灘就這樣“離她而去”。她失去了一個創造紀錄的機會。

所以,人們若想把握住人生的航向,做自己的主人,必須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難怪一位名人這樣激勵世人,人生緊要之處最需用力,著力撐上一篙,則得前進;稍一鬆懈便順流而下,前功盡棄。

人生大致有兩個關口難以把握,一個是失敗甚至慘敗的時候,一個是成功後要張揚的時候,後一種尤為重要。因為這種“大意”很可能讓你轉勝為敗。老子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若愚。”必要時要堅持對自己的成就輕描淡寫,藏其鋒芒,收其銳氣,變得明智大度。

三、逆境而上者勝

人沒有戰勝困難的個性,就如同要磨刀沒有磨刀石一樣。這就是說,人沒有經受艱難困苦,哪兒有偉大可言?風箏是逆風而上,英雄則要逆境而上。

人人都會遭遇困難險阻,能戰勝它則是英雄,不能戰勝它則是凡夫。俗話說:“不磨不成玉,不苦不成人。”在困難麵前,你決不能俯首貼耳,屈服於它,隻有憑勇猛奮起的個性把它打得屈服在你的腳下,你自然是勝利者、成功者了。

你如果不能忍受奮鬥的困苦,那麼在你一生之中,充其量不過是在“人的動物圈”中滿足於對他人的頂禮膜拜、鞠躬作揖。這樣,何處去尋找你的安逸與快樂、幸福與和平呢?在人生這個大舞台上,不管你所擔任的是什麼角色,你能不能成功,這就純粹要看你的表演技能如何了。你越是能堅持,越是能奮鬥,你成功的希望就會越大。

一個農民,初中隻讀了兩年,家裏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1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床的祖母。

八十年代,農田承包到戶。他把一塊水窪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裏的幹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隻能種莊稼,他隻好又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裏,他是一個想發財但又非常愚蠢的人。

聽說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後,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對一個隻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可謂天文數字。他的母親受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鬱而死。

他後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

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為他隻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後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一輛手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著他衝入一條河裏。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隻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但是後來他卻成了我所在的這個城市裏的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的資產。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曆。許多媒體采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但我隻記得這樣一個情節——

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裏,你憑什麼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板台後麵,喝完了手裏的一杯水。然後,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裏,反問記者:“如果我鬆手,這隻杯子會怎樣?”

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們試試看。”他說。

他手一鬆,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並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隻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隻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製作的。”

於是,我記住了這段經典絕妙的對話。這樣的人,即使隻有一口氣,他也會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蒼剝奪了他的生命……

孟子說:“自暴的人,不必與他交談。自棄的人,不必與他同事。”對於自暴自棄的自殺心理,我們謹慎地防範它。我們知道,在古今中外的曆史上,所有特殊的偉大人物,都是從艱難困苦中甚至危險中奮鬥過來的。拿破侖、華盛頓、甘地等人,都是這樣的。漢高祖劉邦以前隻是一個小小的亭長,明太祖朱元璋曾是一個廟裏的小和尚。再從中國上古來看,“舜曾是一個莊稼漢,傅說曾是一個建築工,膠鬲曾是一個魚、鹽的商販,管仲曾是士人,孫叔敖曾是漁民,百裏奚曾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來的。”

這就是說,我們不要把自己的發展力量估計得太渺小,把環境的束縛力量估計得太大。隻要我們堅定一種必勝必成、不死不休的精神,勇敢地與外力拚搏,一定能有成就。

困難可以誘發人們生命中的堅忍潛力,危險可以開啟生命中勇敢的潛力,這兩者都能引發出生命的光芒。而困難越多,危險越大,成功與發出的生命光芒也越大。

戰勝困難的個性是需要自我磨礪的。曾國藩曾說:“自強之性,可破一切逆境。”說得極為深刻。每位欲想成功者,應當強化自己打敗逆境的堅定個性。

四、永不罷休的意誌

道爾頓是英國偉大的科學家,被認為是近代化學基礎理論的奠基者,這是由於他提出了著名的“道爾頓原子論”。

由於家裏很窮,道爾頓十三歲就輟學了。不過少年道爾頓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找同學借來課本,在家裏自學。由於道爾頓善於動腦筋,他的學習進度比同學還快。他有一位親戚愛好自然科學,道爾頓就向他學習數學、物理知識。後來,道爾頓自己開設了一所學校。他不僅負責學生的功課,還帶領孩子們做遊戲。一到晚上,道爾頓就刻苦讀書。

1781年,道爾頓到一所學校當老師,這是一所很簡陋的學校,但是圖書館裏卻堆滿了書。道爾頓看到書架上有這麼多書,興奮極了。知識才是他追求的財富!從此,天天堅持不懈地讀書,攻讀數學知識,努力培養自己運用數學方法分析科學問題的能力。在這段時間,他還學習天文,觀測天氣。

道爾頓興趣廣博,閱讀了大量書籍,並能夠學為己用。他的讀書方法很有獨到之處。

第一個特點是書本知識和實驗相結合,這使他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第二個特點是他視野開闊,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廣泛閱讀,對哲學著作尤其傾心,這給他的思維方法帶來很大益處,從而獲得了很大的成就。道爾頓還是第一個研究色盲的人,英國人為了紀念他這一貢獻,將色盲症稱為道爾頓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