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無足赤 人無完人
人的一生是自我塑造的一生,自我完善的一生。性格塑造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克服不良性格,實現性格優化的轉變。
一、好性格是錘煉出來的
性格的自我修養,是指個人為了培養優良性格而進行的自覺的性格轉化和行為控製的活動。自我修養是培養優良性格的必要途徑,又是個人掌握自己、控製自己的必備能力。
1.修補成就完美
每年12月1日,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前麵的廣場,都會舉辦一個為聖誕樹點燈的儀式。
碩大的聖誕樹無比完美,據說它們都是從賓夕法尼亞州的千萬棵巨大的杉樹中挑選出來的。
一位畫家,深深地被聖誕樹的完美吸引了,他帶領著自己所有的學生去寫生。
“老師,你以為那巨大的聖誕樹真的那樣完美嗎?”一個中年女學生神秘地笑道。
畫家很奇怪:“千挑萬選,還能不完美嗎?”
“多好的樹都有缺陷,都會缺枝子、少葉子,我丈夫在那裏當木工,是他用其他枝子補上去,這些聖誕樹才能這樣完美啊!”
畫家恍然大悟:一切完美都源自修補。世上的每個人無論他多偉大、多有名,都不過是那樣一棵需要不斷修補的樹……任何性格,都是在不斷的修補中日臻完美;任何人,都是在不斷打磨中,錘煉成才的。
使用同一種材料,一個人可能會建成宮殿,一個人可能會築成茅舍,一個人可能會建成倉庫,一個人可能會建成別墅。同樣是紅磚和水泥,建築師可以把它們建造成不同的東西。人的良好性格也在於自我創造。不經過一番努力,良好的性格也不會自發地形成。它需要經過不斷的自我審視、自我約束、自我節製的訓練。正是這種不斷的努力,才會使人感到振奮,令人心曠神怡。 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早在年輕的時候就下決心克服一切壞的性格傾向、習慣或夥伴的引誘。為此,他給自己製定了一項包括十三個項目在內的性格修養計劃:節製、靜默、守秩序、果斷,儉約、勤勉、真誠、公平、穩健、整潔、寧靜、堅貞和謙遜。同時,為了監督自己逐條執行這些項目,他把這十三項內容記錄在小本子上,劃出七行空格,每晚都做一番自省功夫:如果白天犯了某一種過失,就在相應的空格裏記上一個黑點。
就這樣,富蘭克林持之以恒,通過長年累月的自我反省,終於讓這些代表性格缺陷的黑點符號逐漸消失了。富蘭克林晚年撰寫自傳時,還特別談起青年時代培養良好性格的努力,認為自己的成績應當歸功於自我節製。
自我修養在個人性格的發展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它是教育的補充力量,也是良好性格的發展方向。玉不琢,不成器,一個人的性格,不經過認真的自我修養,不可能自然而然地達到優良高尚的境界。偉人也罷,庸人也罷,任何人的優良性格都是在後天實踐活動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修養的結果。
2.打磨自己
性格即命運,命運需要主動,性格需要打磨。
自然狀態的鐵礦石幾乎毫無用處,但是,如果把它放入熔爐鑄造;然後進一步提純,再進行錘煉和高溫鍛冶;放入一個流筒模型之中;最後,它就可以製成優良的器具。正是這種烈火焚燒、反複錘煉的過程,賦予了自然狀態的鐵礦石以實用的價值。
性格修養的自覺性,首先來源於主體對性格缺點危害性的認識程度;其次,還取決於個體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程度。成功的人,大多是從性格改造與完善中訓練出來的。一個胸有大誌的人,對自己才會有嚴格的要求,他為自己規定的誌向越崇高,為了實現這個誌向而積極改造自我性格的決心也越大。
富蘭克林所以能用十三項內容錘煉自己,緣於一位以嚴格要求和博學多才而聞名的編輯——弗恩。富蘭克林每次向他交稿時,弗恩總是一句話:“如果你對某一個字的寫法沒把握,就查字典。”同時,他規定富蘭克林每天寫一篇文章交給他。如果哪天沒有,弗恩就敲著桌子說:“文章呢?”這樣,在日積月累的歲月中,富蘭克林的文章大有進步。
後來,弗恩去世了,富蘭克林整理弗恩的遺稿時,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不是你心目中的那個人。我並不懂寫作。你讓我教你,我盡量去做,其實多數時候是你自己打磨自己。”富蘭克林終於明白:自己的寫作才能,其實就是自己在一天一篇文章的積累中打磨出來的! 以後,富蘭克林一直以敬畏的心情,按照弗恩的嚴格要求,不斷磨礪自己,終於養成了良好的性格,也在寫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打磨自己!隻有不停地自己磨礪自己,不停地給自己淬火,不停地在勤奮的熊熊爐火中鍛打錘煉,自己的性格才會鋒銳明亮起來,並最終放射出奪目的光芒。
二、善於調整自我性格
懦弱者,無法與強手抗衡,這是因為他們身上喪失了剛毅的個性。那麼該怎樣做呢?
(1)學會利用藐視
獲取難得之物的最好方法就是對它們不屑一顧。世間之物,苦苦尋覓不見蹤影,而稍後,你不必費力,它們卻奔湧而來。你追趕它們,它們就逃走,你逃離它們,它們卻追逐你而來。藐視也是一種最機警的報複手段。有這麼一句智慧的箴言:永遠不要用筆來保衛自己,因為這會給你的敵人以可乘之機並使他們出名,而達不到懲罰他們的目的。卑鄙小人常會狡猾地對抗偉人:他們試圖間接地由此得到他們根本不配的榮耀。如果傑出人物對他們的對手置之不理的話,那些小人恐怕將永遠默默無聞。沒有比漠視更好的報複了;把那些人埋葬在他們愚昧的灰燼中。輕妄之徒妄想經由縱火燒掉世界和曆史的奇跡以成不朽。平息流言蜚語的方法之一就是置之不理,指責它們隻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對它們反唇相譏隻會使自己榮譽受毀。你應為別人想與你媲美而感到高興,盡管他們的言語能使完美蒙上一層陰影,卻畢竟難以將完美真正掩蓋。
(2)不要過於馴良
應該讓毒蛇的狡詐與鴿子的純真調和一下。沒有人比一個善良人更容易愚弄。從來不說謊的人很容易相信他人,從來不騙人的人總是信任別人。被別人愚弄並不總是愚蠢的標誌,有時這是好事。有兩種人善於預見危險:一種是自己付出代價而吸取教訓,另一類更聰明的人通過觀察別人而學到許多。你應該能謹慎地預見困難並同樣精明地走出困境。不要因心地太好以至於給別人機會來顯示其心地太壞。你應該一半是蛇,一半如鴿,這不是魔鬼,而是天才。
所謂敢於“藐視”和“抵抗馴良”是一種剛毅個性的體現,這兩點是一個人能夠主動決定自我的兩大關鍵點——讓你藐視一切、抵抗溫順。有許多人正是在這兩點上毫無個性,所以總是低人一等。
三、如何讓自己更完美
在現代社會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還不具備時代所需要的那種堅毅勇敢、冷靜頑強、有膽有識、一往無前的英雄豪氣。相反,許多人倒顯得十分軟弱和拘謹,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氣像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哈默那樣,到競爭最激烈的前沿去拚搏、去冒險。在這樣一個特別需要勇氣、魄力、創造力和自信力的時代,給我們的性格熔進更多的鋼和鐵,使我們的性格更堅強,乃是我們這代人性格修養的重要任務。
1.麵對失敗——堅強
堅強的性格,首先表現為不怕挫折和失敗,能夠經受數十、數百乃至成千次挫折和失敗的打擊,而能矢誌不移、不屈不撓、頑強不息。強者和弱者的區別,很大程度表現在對待失敗的態度上。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這樣:事業未成,先嚐苦果;壯誌未酬,先遭失敗。而且,失敗常常專與強者作對。原因很簡單:低的目標容易達到,弱者胸無大誌,目標低,幾乎不經過什麼失敗就能如願以償。而越高的目標難度就越大,失敗的機會也自然就多。有的人渴望成為強者,卻經受不住失敗的打擊。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奮鬥,遭到一次乃至幾次失敗後,便偃旗息鼓、罷手不幹了,因而最終隻能和一事無成的弱者為伍。
堅強的毅力並不單純來自忍受,而首先是來自明智和豁達。忍受失敗的毅力,主要來源於對失敗的科學認識和正確評價。
有一次上實驗課,教授按照平常慣例,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紙條,上麵把操作步驟寫得一清二楚。愛因斯坦照例把紙條抓成團狀,塞進了自己的上衣口袋。過了幾分鍾,這張紙條就進了廢紙簍裏。原來他有自己的想法,不願遵循那一套僵化操作步驟。
愛因斯坦低著頭,看著玻璃管裏閃動的火花,頭腦卻進入了美好的物理世界,突然,“轟”的一聲,使他結束了遐想。愛因斯坦覺得右手一陣酸痛,手上沾滿了鮮血。師生們聽到響動都圍了過來。教授了解情況後,非常生氣。他趕忙向係辦公室走去,向係領導彙報愛因斯坦的情況,堅決要求處分這個我行我素的學生。在這之前,愛因斯坦有好多次沒去上他的課,他已經要求係裏警告愛因斯坦。
兩星期以後,愛因斯坦在校園裏和教授碰麵了。教授來到愛因斯坦麵前,看了他一眼,然後歎了歎氣,遺憾地對他說:“可惜啊!你為什麼不去學醫學、法律或語言學,而非要學物理呢?
愛因斯坦並沒有完全聽懂教授的話,教授認定,像愛因斯坦這樣一個不聽話的學生是進不了物理學殿堂的。
“我非常喜歡物理,我也認為自己具備研究物理學的才能。”愛因斯坦老老實實地答道。
教授感到很吃驚。這個學生是多麼的固執啊!他搖搖頭,看了看他,歎口氣說道:“我是為你好,聽不聽由你!”
事實證明,教授的斷定是錯誤的,愛因斯坦最後成了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如果當初愛因斯坦真聽了這位教授先生的“忠告”,物理學界就會損失一位巨星!還好,固執的愛因斯坦是有自信的。他繼續走自己的路,繼續刻苦攻讀物理學大師的著作,不因守舊教授們的態度而退縮。
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天才來自勤奮,勝利源於堅持。”
強者認識到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失敗裏麵就包含著成功。他們把開拓新路中遭遇到的失敗看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有著足夠的精神準備。他們也認識到一次失敗即是一次經驗的積累,因而能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因素。
許多人往往不能認識到表麵上的失敗從長遠看來很可能是有益的。在他們看來,要麼失敗,要麼成功,既然失敗了,那就不會成功。事實上,事情的結局並不能作“要麼成功、要麼失敗”的簡單劃分,介於“失敗”和“成功”之間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在“我失敗了三次”和“我是個失敗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林肯一生失敗了無數次,隻成功了兩次,但是給他的定義卻永遠是“成功。”由此可見,在複雜的生活環境中,失敗者和成功者這幾個字很難恰當地用在一個複雜的、活生生的、總是在變的人身上,它們隻能描述某個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情況。此時的成功可能連著彼時的失敗,這項工作的失敗也許正蘊含著另一項工作的成功。對事情隻作“成功”和“失敗”的機械劃分,這是十分有害的。
古人早就說過:“能勝者能不勝謂之勇。”不僅能夠安於勝利和成功,對待挫折和失敗也能安然處之,才是真正富有理性的勇士。魯迅當年曾經感歎中國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敢於單身鏖戰的武人。隻有不怕失敗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如果我們對失敗有了正確的認識,對失敗采取了正確的態度,那麼,我們就不會被失敗打倒,屢經失敗而不悔的頑強性格也就自然形成了。
2.麵對厄運——剛毅
堅強的性格,也表現在遇到困難、挫折、不幸和打擊時,能夠不灰心、不動搖、不悲觀,頑強地生活下去,不屈地和厄運抗爭。一個人在麵臨不幸時的剛毅程度,是衡量其性格堅強性的重要尺碼。
剛毅的性格是強者所不可缺少的。在生活的海洋中,事事如意、一帆風順地駛往彼岸的情形是很少的。或學習上遇到困難,或工作中受到挫折,或生活上遭到不幸,或事業上遭到失敗,這些都有可能發生。當不幸的命運降臨到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應當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