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設計性格 指引命運(2 / 3)

清心寡欲就意味著放棄追求和進取,意味著停滯、守舊和無所作為。它隻有過去,沒有未來,隻有活著的動機,沒有生活的激情。它是希望的泯滅,進取動力的幹涸和社會活力的衰竭。如果,現代青年都來“清心寡欲”,人人無遠大誌向和追求,那麼,我們的民族就將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變化,不允許我們“清心寡欲”。今天的世界,技術革命、知識更新、舊傳統的破滅、新文明的興起,正如浪潮般地衝擊著人們的生活。這是全麵創新、奮力進取的時代。生活在這個時代,生命在於進取,使命就是創新,一旦停止追求和進取的步伐,就會被時代拋到後麵。因此,我們要有進取的雄心、創新的欲望,在不停頓的追求中把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推向前進,並在為社會奮鬥的過程中使自己不斷提高和完善。

今天的社會是充滿競爭的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也不允許我們“清心寡欲”。競爭就是實力的較量、進取步伐的較量,它無情地把一切惰性的人、不思進取的人、無所作為的人拋在後麵。競爭使無為者屈辱,無能者恐慌,無所事事者在激烈的競爭中連一天舒心的日子也過不上。如果說,在過去相對靜態的社會,“煩惱皆因強出頭”,那麼在激烈競爭的今天,正好反過來,“煩惱皆因不出頭”。落在競爭的後麵,你就不得不品嚐弱者的滋味,並不可避免地承受著弱者所帶來的一切心理痛苦。

從心理上說,“清心寡欲”起源於對自身的消極保護。它既是對自己無法達到境界的一種自我解嘲,也是對環境過分妥協的產物。它的本意無非是想通過“清心寡欲”來減少以至避免追求中的煩惱。因而就其本質說,它與其說是自我保護,倒不如說是自我貽害。與之相反,大膽追求、永不知足的精神,則來自跳出了個人狹隘眼界的遠大抱負和曆史的、社會的責任感,來自對自身力量的十足信心和敢於掌握自己命運的勇氣。不必用“清心寡欲”來為自己競爭中的無能尋求自我安慰,實際上正是這種消極的心理束縛了你的才智的發揮。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力量和智慧的礦山。不管你現在顯得怎樣平凡,怎樣微不足道,你都可以是奇跡的創造者。這裏的關鍵,在於你必須為一個崇高的目標而永不停息地開掘你自己富饒的礦藏。摒棄“清心寡欲”的精神枷鎖吧,你的燦爛前程就在你的“大膽追求”之中。

2.從謹小慎微到敢於冒險

“諸葛平生惟謹慎”,在我們的傳統民族性格中,對謹慎是十分推崇的。

謹慎,確實是我們辦好事情的前提條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有了這種小心謹慎的態度,跌的跤就肯定要少一些。但是,在複雜多變的現代社會,未來的形勢常常不是很明朗,過於強調小心謹慎,以至於處處謹小慎微,就會嚇得我們不敢行動。因此,當代人既要有謹慎的性格,也要敢於冒險。

冒險,曾經是一個不怎麼光彩的名詞。頭腦簡單者,曾給這個詞添上魯莽的色彩;利欲熏心者,又曾給這個詞添上投機的色彩。其實,冒險和成功常常是相伴的,尤其是現代,冒險精神更為競爭所必需。我國目前處於大力發展商品經濟的時代,而冒險就是商品經濟社會的一種時代精神。與傳統的自然經濟不同,在商品經濟下,人們麵臨的是一個千變萬化的市場,而不是一個靜止不變的鄉村與家庭。對商品生產者來說,他的每一項決策,每一次行動,既有成功的希望,也有失敗的可能。正如馬克思所說:“交換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本身,就是商品生產者。”如果生產者不敢冒險,那他不僅失去了成功的希望,而且也避免不了失敗的結局。這是因為,商品經濟就是一種競爭經濟,競爭就是非勝即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這個意義上說,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不敢冒險,其實也是一種消極冒險。在市場經濟中不可能完全克服經濟因素中的自發因素,生產經營中的風險就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冒險精神仍然應該是我們的一種時代精神。

縱觀曆史,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民族的振興,一個國家的繁榮,都與這個民族所具有的冒險精神分不開。冒險精神常常更能充分地體現一個民族的創業精神。可以說,沒有一大批冒險家從事美國西部地區的開發,就不會有今天的美國。同時,曆史經驗也表明:如果縮手縮腳,即使有比別人更新的思想,也隻能錯過機會,成為過時的東西。在中世紀的歐洲,不就有許多懷有新穎思想和見解的學者,因為缺少勇氣,而被神學禁錮了自己的創新成果嗎?如果沒有哥白尼、布魯諾那樣勇敢的科學家,荒誕的“地球中心說”不知要延續到何時。科學的巨大進步,社會的飛速發展,都需要有一大批敢於冒險者充當開拓者。我們國家當前正處於一個改革和開拓創新的時代,這就更加需要冒險精神。社會主義改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沒有先例可循,全靠我們自己去摸索。沒有一大批敢於冒險的開拓者,我們的改革事業就將難以前進。對於個人發展來說,冒險則成為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在很多情況下,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就是因為他們敢為別人所不敢為。孫悟空之所以被群猴尊為“美猴王”,就是因為他敢於第一個跳進群猴都不敢進的水簾洞,為群猴找到一個理想的棲身之所;諸葛亮敢於在大軍壓境之際,大擺空城之計,驚退司馬懿,雖有計謀在胸,但若無幾分冒險精神,也不敢為。

當今社會所湧現出來的許多改革家,所麵臨的不是連年虧損的企業,便是瀕臨破產的工廠,或者是窮得叮當響的山村,搞不好,非但國家財產付之東流,而且個人聲譽也毀於一旦,沒有冒險氣概誰肯為之。沿著平安坦途走路的人,很少是創立大業的。平庸的人喜歡按部就班,安於無功無過。敢逾常規、敢冒風險的人,才有可能創造出瑰麗的業績。

要想冒險,就不要害怕失敗。愈是稱得上冒險的行為,失敗的危險性就愈大。那也不要緊,敢於冒險,就是敢冒失敗的危險。在改革之年,一大批熱血青年踏上了改革之途,他們之中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全國有一批成功的廠長、經理,也有更多的想成“家”而未能成“家”的行動者,這並不奇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再證明,成功和失敗像一對孿生兄弟,如果隻許成功降世,不許失敗誕生,也就等於扼殺了成功。馬克思早就指出,如果什麼事情都要保險絕對成功才可去做,那麼創造曆史也就太容易了,天下哪有此等容易的事!所以,一個外國企業家一語中的地說:“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

冒險不是靠碰運氣,而是靠理智。倘若一點可能性也沒有,就冒失輕率地幹起來,這就不是冒險,而是盲動,有時簡直近於自殺。冒險要建立在科學分析、理智思考和周密準備的基礎之上。古人雲:“六十算以上為多算,六十算以下為少算。”因此,有60%以上的把握,就應當機立斷,敢於大膽地去行動。

3.從沉默寡言到能言善辯

現代社會需要那種機敏靈活、能言善辯的活躍分子。羞怯拘謹、笨嘴笨舌、老實巴交的人,在現代社會不會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有些人很有知識,就是因為缺乏“嘴巴上的功夫”,因而不受人們的歡迎。有些人專業水平很高,工作做得很出色,但表達能力卻很差,言談拘謹慌張,邏輯思維混亂,一講話就語無倫次,雖有好的經驗、好的見解,但卻“茶壺裏煮餃子——倒不出來”。也有的人,文字修養不夠,工作很好,但寫不出一篇有水平的論文,既不利於宣傳見解,也不利於使別人接受他的觀點。這種人在現代社會很難吃得開。現代社會注重口才,談戀愛也好,談生意也好,當服務員也好,會不會講話相差太遠啦!如果你很會說話,首先就能夠博得對方的好感。假如你善於說服別人,那就說明你有水平,辦事情就會更加順利。

自古以來人們成就一番事業,都需要有一番口才。古希臘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中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法國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啟蒙者盧梭、孟德斯鳩,美國發動與領導黑人解放運動、進行南北戰爭的林肯,起草《獨立宣言》的傑佛遜,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是傑出的演講家。另外,一些自然科學家如伽利略、布魯諾、居裏夫人、愛因斯坦等也是傑出的演講家。再以我們中國來說,先秦時代的孔、孟、老、莊,還有其他一些思想家,統統是傑出的演講家。秦朝李斯以辯才著稱。漢朝學術會議 ——白虎觀會議和鹽鐵會議,參加會議的人都是一些雄辯者。

赤壁大戰前,諸葛亮在東吳智激周瑜、舌戰群儒、說服孫權,靠的也是自己的雄辯才能。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領袖梁啟超,以精彩的演說而聞名於世。一部《孫中山文集》,收錄的大部分是孫中山的演講詞。“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抗日救亡運動,學生們慷慨激昂的演講,對於喚起民眾,共赴國難,掀起抗日救國的浪潮,起過巨大的作用。周恩來同誌機敏的辯才,使國際上多少政治家為之傾倒。麵對這些事例,難道說能言善辯不是一種真正過硬的本領?

現代社會,由於經濟的發展,人們交往頻繁,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口才越來越被認為是現代人應該具有的能力之一。作為現代人,不僅要有新的思想和見解,而且還能在別人麵前很好地表達自己。不僅要以自己的行動對社會作貢獻,而且要能以自己的語言去感染、說服別人。就職業而言,從事現代社會的各行各業都需要口才:對政治家和外交家來說,口齒伶俐、能言善辯是一項基本的素質;法官要使罪犯認罪伏法,律師要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少不了一番辯駁;商業工作者推銷商品、招攬顧客;企業家經營管理企業,都需要口才。在日常交往中,有口才的人能把平平常常的話題講得生動有趣,口笨嘴拙者講的內容即使很好,讓人聽起來也索然無味。有的建議,有口才的人一說就通過了,無口才的人卻無法獲得通過。改革是除舊布新,要改革,就必然會遇到論辯和論戰。如果一個人滿腹經綸,卻由於口才不佳,表達不清,又怎能使自己的觀點為他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