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生活中遭到不幸或遇有突然的變故,往往會迅速進入強烈的緊張狀態,一時如烏雲壓頂,地轉天旋。這時,最重要的鬆弛秘訣是:鎮靜!不要抱怨命運,以至於陷入極度的緊張而不能自拔。要記住:任何怨恨和悲傷都將於事無補!你應該想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烏雲過後必有晴天!這樣,你心情就會變得輕鬆、豁達,並使你從緊張狀態中解脫出來。
五、成就大事的經典案例:
1、曾國藩——可方可圓的奇人
曾國藩是曆史上具有多元影響的人物。他本來的性格是近乎剛愎自用型的,由於數十年如一日的修煉,經曆了人情練達,世事空明之後,他的性格具有剛柔相濟、平靜祥和的理智型性格的特征。觀其一生,曆經數次磨難,而終能矢誌不渝、臨危不亂、處亂不驚的大將風範,使他屢敗屢戰、以柔克剛,從而能位極人臣,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以修煉品格而改變人生之路的經典人物。曾國藩一生曆盡周折,最終走出湘江大地,成為中興名臣。他得心應手地駕馭著各種權力,含蓄而隨機應變,因此成就了最大、最全的自己。他的處世方式曆來為人們所稱道。他的成功取決於他性格上的剛柔並濟。毛澤東稱他是:“辦事而兼傳教之人也。”
剛的性格是曾國藩的本性。而他性格中的平和冷靜是靠後天錘煉出來的,這種性格改變他的命運,成就了他一生事業的輝煌。
自鹹豐興軍以來,團練四起,權在督撫,清代早已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麵,而湘軍在當時尤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當天京攻破以後,曾氏兄弟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達到極致。曾國藩不但頭銜一大堆,且實際上指揮著三十多萬人的湘軍,還節製著李鴻章麾下的淮軍和左宗棠麾下的楚軍;除直接統治兩江的轄地,即江蘇、安徽、江西三省之外,同時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也都在湘軍將領控製之下;湘軍水師遊弋於長江,掌握著整個長江水麵;並且控製著贛、皖等省的厘金和幾個省的協餉。當時湘軍將領已有幾十人位至督撫,凡曾國藩所舉薦的人,或道府、或提鎮,朝廷無不授予。這時的曾國藩可謂位及三公、權傾朝野,舉手一投山搖地動。滿清王朝的半壁江山掌握在他的手中。這樣的時刻,這樣的境地,曾國藩今後的政治走向如何,各方麵都在對他猜測。已經有統治中原兩百多年曆史經驗的清王朝,隻是一時不得不容忍;來自權貴的忌妒怨尤,飛短流長也是意料中的事;更有一些忠於曾國藩的利祿之徒,極力慫恿曾國藩開創大舉,自己稱帝。何去何從,抉擇擺在曾國藩的麵前。然而,此時的曾國藩已不是隻知剛硬的年輕人了,幾十年的磨煉和洗滌,曾國藩已將近於剛愎的倔強變成了理智,他深諳曆史,熟知自己“用事太久,兵權過重,利權過廣,遠者震驚,近者疑慮”。在他思想深處,悲欣交集,他多年錘煉的性格在這個時期充當了主角,讓他在權衡利弊中終於做出了抉擇。處理好同清廷的關係,讓朝庭對他的忠誠認可,是他保持權力地位的關鍵所在。所以,擺脫目前令人棘手的政治處境,是他首先需要處理的問題。於是他開始了自我裁軍的措施,讓他九弟曾國荃掛冠鄉裏,閑賦家中,又裁湘軍十二營,同時將心腹江忠源等兩萬餘人馬撥給沈保楨轄製。並奏請停解廣東,江西、湖南等省部分厘金,將自己的權利降到最低點,他這些舉動無非讓清廷除去尾大不掉之憂,他從一片升騰的氣象中敏銳地看到了危機潛在的預兆,最終憑其閱曆和理智,化險為夷。
曾國藩的理智性格在交友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和左宗棠的交往,曆來為後人稱道。曾國藩因為理智所以為人寬容,不計較太多;左宗棠為人恃才傲物,鋒芒畢露,他和曾國藩之間多齟齬,相傳曾國藩見左宗棠為如夫人洗腳,笑著說:“替如夫人洗足。”左立即諷刺說: “賜同進士出身。”因為曾國藩的進士身份是朝庭所賜的,不是科班出身,左宗棠語涉鄙視,以此挖苦曾國藩。有次,曾幽默地對左說;“季子才高,與吾意見常相左。”把“左季高”三字巧妙地嵌了進去。左立刻還以顏色:“藩侯當國,問他經濟又何曾!”再一次語涉鄙夷。兩次語言上的交鋒,可以看出曾國藩言語比較溫和,既抓住了左宗棠的個性特點,又指出了彼此的矛盾,但對此不發表任何議論。
鹹豐七年二月,曾國藩在江西瑞州營中聞父喪,立即返鄉。左宗棠認為他不待君命,舍軍奔喪,是很不應該的,湖南官紳也嘩然應和。第二年,曾國藩奉命率師援浙,路過長沙時,特登門拜訪,並集“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十二字為聯,求左宗棠篆書,表示謙仰之意,使兩人一度緊張的關係趨向緩和。曾國藩不計前嫌,主動登門。因為他深切地知道,左宗棠也是朝庭的臂膀,他們的關係如若搞不好,勢必會交惡難辯,影響國計民生。曾國藩的理智冷靜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最能顯示出曾國藩這種性格的,是鹹豐十年對左宗棠的舉薦。當時左宗棠因性格暴躁,遭人彈劾,處境艱難。左宗棠來營暫避鋒芒,曾國藩熱情地接待了他,並連日與他商談。曾國藩上奏說:“左宗棠剛強英明,吃苦耐勞,通曉軍機。當現在正需用人之際,或飭令他為湖南團防,或選拔做藩司臬司等官,讓他管理地方,使能安心任事,定能感激涕零,報效朝廷,有益於時局。”曾國藩在左宗棠極其潦倒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左宗棠被授命任閩浙總督,仍署浙江巡撫,從此與曾國藩平起平坐了。三年之中,左宗棠由一個被人誣告、走投無路的士子,一躍而為疆吏大臣,這樣一日千裏的仕途,固然出於他的才能與戰功,而如此保舉,也隻有曾國藩才能做到。
曾國藩曾寫過一聯:“受盡天下百官氣,養就胸中一段春”此聯以受氣為養氣之始,柔中顯剛,主靜藏鋒,可進可退。正是這種冷靜的性格使他遊刃於天地之間。然而,他的性格卻不是天生的,他是通過實踐錘煉而得。正如他自己所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以改變人。
曾國藩一生唯讀書是務,最終化暴戾為平和,他在封建官場遊刃有餘,上得信任,下得崇敬,成為大清朝不可或缺的棟梁。
2、李陽——喊出來的自信
李陽瘋狂英語的風暴吹上了2002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真是風光得很,可是很多人還不知道,李陽原先也“不過如此”!
從很多資料中,我們發現他也有“不堪回首”的時候:他少年時代很內向,用最常見的話說就是“怕生”。他是一個十足的“醜小鴨”,十幾歲了,親戚朋友還不知道李家有這樣一個孩子。他“怕生”怕到了何等地步:聽到電話一響,就會躲起來;他看電影之後,父親總是要他複述電影的內容,為了不幹這種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寧願多年不看自己喜歡看的電影。
一個最典型的故事是:有一次他患了鼻炎,父母送他到醫院去治療,在進行電療的時候,醫生不小心漏電燒傷了他的臉,由於害羞,他忍住痛苦,一直沒有告訴別人,至今臉上還有一塊小傷疤。
對此,他自己深有體會:小的時候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完成不了作業,因此,經常被老師罰站,每次都隻好低聲認錯,可是第二天又故伎重演……
值得慶幸的是,李陽多次向父母提出退學,父母在他心目中是有權威的,沒有退成,勉強熬到了高中畢業,還居然考上了蘭州大學力學係——看來他並不蠢。可就是在大學裏,李陽還是渾渾噩噩的,自己的形象並沒有改變。
按照學校規定,曠課70節就要被勒令退學,可是他很快就超過了100節,他因此差點被蘭州大學請出了校門。
那麼,李陽的英語是不是特別好呢?
不是!誰能相信今天的英語教師當年曾經是連“60分萬歲”都辦不到、常常都要補考才能過關的人。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必須參加全國英語四級考試才能取得學位證書。讀大學為什麼?不就是弄一張文憑嗎?可是過不了四級,得不到學位證書,這大學本科不是打折了嗎?
他被逼上了梁山,不得不打起精神,每天早上都去學習英語。他本來是一個懶散慣了的人,如今要集中精力,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集中精力,他幹脆跑到蘭州大學校園裏的烈士亭上放開歌喉大聲背誦起English來。這一聲大喊不要緊,喊出了李陽的靈感來了:這樣不僅思想不容易開小差,效果還不錯!
他就這樣“吼”了幾個星期,居然還“吼”出了自信!
膽子出來了,他就去了學校的英語角,說出來的英語還居然像模像樣的:知道他底細的同學都感到驚奇,急忙向他“請教”高招!李陽此時已經隱隱約約地感到這可能是一種奇妙的辦法,雖然說不出什麼,但是他決心這樣幹下去。
從此以後,隻要有時間,李陽就像瘋子那樣在烈士亭等地方大喊大叫,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不管是晴天,還是沙塵天。有時候,為了增加自己的膽量,他居然穿著46號的特大美國勞工鞋、肥大的褲子,戴著耳環,在全國重點大學的蘭州大學嘶聲力竭地喊叫。
不管別人怎麼看他,他就是我行我素:他就這樣複述了10本左右英文原著,在四級考試中得了個第二……
最令他恐懼的英語給他帶來了成功的喜悅,他的瘋狂故事就這樣走出蘭州大學,走出甘肅,走向全國……
李陽有一句“格言”:“I enjoy loseing face!”(我喜歡丟臉!)李陽的成功經曆就是一個放下麵子的經曆。
李陽本來是天生的內向,是一種封閉的性格。為了挑戰自我,他以英語為媒,走向了成功的一步:他把自己學習英語的心得體會寫成了40多頁演講稿,準備拿到演講場裏去——美國社會學家曾經進行過這樣的調查,世界上人們最怕的就是當眾講話。他很想突破自我,所以他決心去演講,麵對全校的人。他請同學幫自己把海報貼出去,說是有一個叫做李陽的人要搞一個英語講座。
那天晚上,李陽簡直“緊張得要吐”(李陽語),可是他還是上台了。他雖然是氣喘籲籲的,但是終於堅持下來了:演講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李陽就這樣講出去了,一講就是幾十場,他因此成了校園名人……
他現在的目標是什麼:讓十三億中國人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李陽的成功就在於他戰勝了自己,建立了自信。
3、亨利·福特——沒有什麼不可能
一個人如果下定決心做成某件事,那麼,他就會憑借意識的驅動和潛意識的力量,跨越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障礙,成功也就有了切實可靠的保證。
被稱為新工業之父的亨利·福特,年輕時在一家電燈公司當工人,有一天他突發奇想,產生了要設計一種新型引擎的意識,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對他的發明研究很支持,還鼓勵他說:“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試試吧!”她把家裏的舊棚子騰出來,供他使用。
福特每天下班回到家裏,就鑽進舊棚子裏做引擎的研究工作。冬天舊棚子裏很冷,他的手都凍成了紫色,牙齒在寒冷中格格顫抖,可他卻對自己默默地說:“引擎的研究已經有了頭緒,再堅持幹下去就能成功。”
亨利·福特充分調動了自身的自動引導係統,在舊棚子裏苦幹了3年,這個異想天開的稀奇的東西終於問世了。
1893年,亨利·福特和他的妻子乘坐著一輛沒有馬的馬車,在大街上搖晃著前進,街上的人被這情景嚇了一跳,有些膽小者還躲在遠處偷偷地觀看。從這一天起,這個對整個世界都產生深遠影響的新工業,就在亨利·福特的意識和潛意識的驅動下誕生了。
後來亨利·福特決定製造某種著名的V8型汽車時,他要求工程師們在一個引擎上鑄造8個完整的氣缸。工程師們聽了都直搖頭說:“這不可能。”福特命令道:“誰不想幹,就走人!”
工程師們誰都不願失業,隻好照著亨利·福特的命令去做。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誰都沒有把成功輸入在自己的意識裏,這樣潛意識也就閑置起來。
6個月過去了,研究毫無進展。沒人按亨利·福特的命令去做。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於是他決定另外挑選幾個對研製V8型汽車有信心的人去完成。他堅信人一旦有了穩操勝券的心理,就有了希望。新挑選的幾個工程師經過反複研究,忽然間,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擊中”,終於找到了製造V8型汽車的關鍵竅門。
是什麼令這 V8型汽車從無到有?是什麼令這“不可能”的計劃奇跡般地成功?這就是意識和潛意識的無形力量在起作用。意識雖然是極小極小的“已知能量”,而潛意識卻是大腦細胞內匿藏著的很大很大的潛能。亨利·福特就是用這小小的已知力量,開發無窮無盡的大腦潛能。如果把意識和潛意識比喻為成功的“第一把金鑰匙”,一點也不過分。
自信是人們成功的先決條件。所以說,一個人想著成功,就可能成功;想著失敗,就會失敗。一個人期望的多,獲得的也多;期望的少,獲得的也少。成功是產生在那些有了成功意識的人身上的,失敗則源於那些不自覺地讓自己產生失敗意識的人身上。
自信是成功的首要前提,擁有自信,你將會成功一半。
4、林肯——從來沒想過要放棄
1832年,林肯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可憐的是,他既無經濟實力又沒有什麼名氣,想當然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為了能夠在以後的競選中處於有利地位,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一年多的時間裏,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盡磨難。
隨後,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要在政壇上平步青雲了!”
1835年,他訂婚了。未婚妻在仕途上幫他出謀劃策,在感情上更是他的精神支柱。但就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染病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
1836年,他得了神經衰弱症。
1838年,林肯覺得身體狀況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他失敗了。
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林肯雖然一次次地嚐試,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要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
林肯是一個聰明人,他具有執著的性格,他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
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林肯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做出的解釋是:“作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