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局勢(1 / 3)

前線的局勢越來越嚴重。

周以銘的辦公桌上文件堆積如山。很多時候,他都會望著這些已經被處理或者尚未處理的東西發呆。而克拉麗絲唯一能做的,就是悄悄送上一杯熱咖啡,再悄無聲息退出房間,把空虛和死寂留給聯邦總參謀長。

“我。。。。。。是否做錯了什麼?”

這問題一直在周以銘腦海裏盤桓。他苦苦想要尋找答案,卻沒有任何典籍能夠參照。最終,獲得的隻是彷徨和疑惑,緊張與恐懼。

派駐各個星球的軍法官的確非常有用。一個月內,抵達前線的新兵已經多達六百八十餘萬。按照各訓練營上呈的計劃,這個月的新兵數量會達到一千四百萬。下個月則更多,足足突破了兩千萬。

用最野蠻的方法,的確能夠最大限度破壞民主,從民眾當中得到統治階層最為想要的東西。

新編艦隊和陸戰部隊都在大規模擴充,在這些新兵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超齡和未經訓練的人員。他們僅僅隻是學會如何操作武器,根本不懂得戰術配合。而且,軍法官對所在星球的人員征集隻求數量,以至於有很多新兵年齡還不到十八歲,甚至超過了四十周歲。

這絕對不是沒有根據的捕風捉影————就在昨天,在首都六號軍港,周以銘就看到十多個年齡四十六至四十七歲的新兵。按照聯邦憲法,這些人連預備役的資格都沒有,體格與精力都不允許他們被派上前線。然而現在,地球聯邦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

軍方內部對這些質量低劣的補充兵也不看好。最近的幾次戰報表明,這些被征召的新兵在戰鬥中根本談不上什麼表現。無論艦隊還是步兵,他們都損失得很快。老兵根本沒有時間教會這些菜鳥如何作戰,他們對於戰場的殘酷和血腥也毫無準備,更談不上什麼經驗。用一名少校冷冰冰的話說:“他們來得快,死的也快,想要依靠這種質量的士兵打贏戰爭,根本就不可能————”

當然,並不是所有消息都令人沮喪,凡是多少也有好的一部分。

軍法官在移民星球上的瘋狂舉動,的確讓原本空蕩蕩的訓練營人滿為患。據統計:三個月之內,地球聯邦與泛聯合之間的實力對比,會完全顛倒過來。後方將逐步為前線提供不少於五千萬名士兵,加上聯邦軍工製造力比泛聯合強大得多,新的陸戰師和艦隊又會重新占領星球和天空,徹底扭轉戰局。

但就目前而言,除了停留在紙麵上的數據,任何人都看不到戰爭獲勝的跡象。

周以銘很清楚————如果不是自己對獨立艦隊的清洗,邊境守衛部隊的實力也不會下降如此之快。至少,他們會有經驗豐富的老兵和軍官守住防線,後方補充新兵的速度也可以有條不紊,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純粹是送去一批批炮灰。

如果單從實力對比來看,地球聯邦在裝備和艦隊方麵,的確擁有優勢。但是,這些因素卻被其它因素所抵消。

首先,大清洗將數百萬名艦隊官兵投入監獄,導致軍隊質量大幅下降。泛聯合帝國發動的突然襲擊,使軍隊傷亡數字進一步擴大。從開戰至今,西部和北部戰線已經損失了八百六十多萬人。其中,純減員(死亡、被俘、失蹤)人數超過五百萬,其餘部分為傷病。按照這個比例折算,無法恢複的損失極其巨大。這已經不僅僅是新兵就能彌補的差距,也就是說,戰前受過係統訓練,擁有戰鬥經驗的邊境守衛部隊,理論上已經全部損失了。

相比之下,泛聯合帝國卻保存了戰鬥兵員的百分之七十左右。這些擁有戰爭經曆的老兵,已經成為帝國軍的精銳。預計總數量大約為八百至九百萬左右,有他們的幫助,後續補充兵很快就能適應戰場。何況,帝國方麵在兵員和訓練方麵,一直掌握著地球聯邦難以比及的優勢。

為了守住戰線,在戰爭前期沒有後方支援的情況下,各獨立艦隊隻能從所在要塞星球上征召新兵。截止上個星期,守衛北部戰線的各個艦隊和陸戰隊中,已經充斥了大量沒有受過訓練的農夫、工人、售貨員和學生。他們隻會使用最基礎的單兵武器,卻不會操作防空激光炮,也無法駕駛多足裝甲戰車,更談不上什麼控製戰艦。這些士兵不僅質量低劣,而且在戰鬥中損失速度也很快。由於人死得太多,軍隊中有經驗的兵員數量越來越少,軍官儲備也非常吃力。

“我們是在用一群烏合之眾對抗整個泛聯合帝國。對方是人類曆史上最精銳的部隊,而我們呢?隻是一群連打完子彈重裝彈匣都不會的新手。”

這是一名戰場觀察員滿懷悲觀的評語,也是地球聯邦軍的現狀。

即便再困難,聯邦也從未想過要投降。包括周以銘在內,所有人都在為了相同的目標而忙碌。

“必須發揮我們的所有力量。聯邦並不弱小,我們的機械製造能力是泛聯合的五倍還多。我們在大口徑火炮和引擎技術方麵有著絕對優勢。我建議:修改現有的補充兵訓練條例,抽調有經驗的軍官和老兵擔任教官,同時擴大機械兵和操作軍士的比例。如果計劃實施順利,最遲下個月,我們就能得到六支新編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