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沿(1 / 1)

我有一些話想對現在的年輕人說,請不要嫌我囉嗦!

在這個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內心空虛的人比比皆是,在一個個微信或qq群裏盲目的遊蕩,

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在做什麼,越盲目越空虛,就這樣循環著,漸漸地連生活的意義所在都尋找不到了。

慢慢的沒有興趣和陌生人溝通,最後發展到連親人也不願溝通,網絡變成了我們的精神寄托,在網絡的世界沒有攀比,沒有生活的艱辛,沒有你討厭的事情,就算有你也可以用文字大罵一通,發泄出你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快,反正別人也打不到你,所以你可以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來評判某些事某些人,這是一種發泄途徑,也是一種病態。

那些讓我們厭煩的工作,那些讓我們厭煩的人,順治讓我們厭煩的世界,我們又能拿它怎麼樣呢?隻能一邊無奈著,一邊享受著。

生活的快節奏來不及讓我們去享受,所以去埋怨;現實的生活讓我們不能享受,所以我們在改變與現狀之間掙紮。

我沒有那麼多道理講,也沒有那麼多雞湯寫,隻想讓你們靜下心來聽聽你內心的獨白,道理都是人講出來的,路也是人走出來的,但人是這個世界創造出來的,所以你對這個世界不滿不要來那麼多抱怨,不爽可以離開,沒人會攔你。

這個世界是複雜了些,也讓人惡心了些,但你能怪這個世界嗎?隻能怪你守不住本心,看到別人月薪七八千,自己卻隻有三四千,就非常懊惱不滿,“為什麼別人月薪那麼高我卻這麼低”,你總活在別人的世界,卻忘記了自己的世界。

也許有人看的雲山霧罩,說我思想跳躍太快,但這個世界不是圍著你轉的,你看不懂不代表別人看不懂。

記住叢林法則一直都存在,隻是換了一種形勢,抱怨這個世界的殘酷就是抱怨叢林法則,遠古時期是身體上的較量,如今心是靈上的較量,以前被淘汰的人不是死就是殘,現在被淘汰的人就是心理上殘疾,表麵上看不出來,但內心布滿了裂痕,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破碎。

社會的殘酷,人心的冷漠,大多數人都感覺這個世界虧待了他什麼:也許是一個成功的機會,或許是一個發展的平台,順者把地球撬動的支點。

他們真得需要那些嗎?也許你問他,他的回答也是不知道,那為什麼有懷才不遇的怨念呢,就是被這個世界的幹擾所致。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秦始皇沒有坐上皇位的時候他會想到要統一六國嗎?秦始皇沒有死劉邦敢造反嗎?國民黨不無能共產黨會成立嗎?

但我們現在的人就敢想,就因為接受的世界信息太多,特別是沒有成家的年輕人,他們沒有家庭的束縛,更沒有自己預期的能力,在理想與現實中的生活徘徊,

我有一位語文老師上過一節課讓我記憶深刻,他讓每個同學回答幸福是什麼,有的人說家人身體健康快樂他就幸福,類似等等的……

但是他的回答是,剛需要什麼就來了什麼就是幸福,比如你餓了有一碗飯吃,渴了有一口水喝。

幸福就這麼簡單,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心裏空虛呢,我想很簡單,就是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太多,他都想要。

我也會在深夜裏發呆,更會莫名的想流淚,但怎麼都流不下來。

所有的不幸都在我身上,所有的快樂都在別人的身上,莫名的憂傷,心無比的慌亂,就被這個世界牽著走,要我怎麼樣就怎麼樣。

在一個個群裏看著他們聊的歡樂,自己融入不進去,也不想融入進去,隻好去刷段子,看著一個個悲傷或快樂的故事,有時笑,有時感傷。

那些段子就是他們的心裏獨白,我走過每個人的內心,看到了如今人的病態。

我驚天和我堂弟聊天,他說如今人內心的空虛都是和錢有關,我卻說,錢隻能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卻不能滿足內心的空虛。

其實當你沒錢的時候以為有了錢什麼都好了,其實你現在無措的事情有了錢依舊是無措,你要想清楚導致你內心空虛的真正原因,缺乏和人溝通,隻是在虛擬的網絡遨遊;傷心了想找個朋友喝喝酒,卻發現自己不知道哪個是你的朋友。

我不是主張不要去奮鬥,但是要去確定你想要的,不要太貪心,該放棄的就放棄,放棄不了的就哭泣吧!不要想太多,抓住你想要的沒命的去奮鬥,努力終究有收獲,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的經驗。

我後麵講的故事都是真實的,我用文字記錄他們的腳印,道理都是人講的,好壞也是人說的,我不會批判什麼,你們心裏有杆秤就行。

品味別人的人生,塑造自己,留住每一絲感動,簡單的事也許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