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一戰成名(2 / 2)

果然,事實證明他說對了,此事過後,那個村子裏的人一點反應都沒有,他們是普通百姓,最喜歡得過且過平安的日子,沒有人願意與這幫好狠鬥勇的人去糾纏下去。隻有那個欠錢的,被砸了自己的車,又被老鄉開走了車,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老鄉拿回了自己的車,對許喜言自是感激不盡,幾日之後,拿了一萬元錢過來,說是為了表示感謝。許喜言礙於老鄉情麵,本來不想收,後來想一想,這是一幫兄弟一起討回來的成果,也要給他們一個說法,就收了下來,自己留了一部分,其餘的都分了。

許喜言為老鄉討車這件事很快在老鄉當中傳開了,大家都覺得他夠義氣,出手狠,不怕事,真能辦成事,於是幾個遇到類似討不到錢的事,都來找他。出門在外做生意的人經常遇到這種情況,這種生意上的糾紛,打不起官司,就算打贏了官司,也不一定拿得到錢。所以很多人不願意求助於司法係統,而寧願自己私下裏解決,所以許喜言從為老鄉討賬這種事情上,獲得頗豐。後來手有個小弟建議:“許哥,不如我們成立個要賬公司算了,專門吃這口飯。”

許喜言覺得這個提議不錯,他也不是那種受得人管的人,幹這個沒有前途的看場子的,說出去也就是個鷹爪,所以琢磨了一下,領著這幫小弟們出去單幹了。要說這個許喜言那是真正秉承著誠信經營、顧客至上的理念營業的,絕對比大多數的單位更誠信,更講商業道德。接下來的活,一定要辦得成才收錢,辦不成,分文不取,真所謂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所以,在業界贏得較好的口碑。一開始,他們隻是接些老鄉的活,後來名聲出來了,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找他幫忙的,他的業務也擴展到老鄉這個圈子之外。再後來,周圍一些營業場所的老板們出了事,也找他出麵解決,順便給他一些感謝費。

許喜言這夥人在紅船村經過快速發展,地盤越擴越大,引起了另外一夥人的不滿。原來,紅船村還盤踞著另一個團夥,那就是在全省都知道的東陽幫。當然全省聞名的不是紅船村的這個團夥,這裏的東陽幫是個泛指,是指所有東陽人組成的團夥,不光是紅船村的這個,也包括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的東陽人組成的團夥。前麵我們表過,東陽人出來混社會,那是出了名的。

紅船村的這個東陽幫的老大叫甄有財,與許喜言帶領一幫弟兄白手起家不同,甄有財的老大的位置是從東陽幫以前的老大黑老車那裏繼承來的。

據說這個老黑車人比較俠義,還是有些俠肝義膽的感覺,他幹這一行遵循“三不原則”,傷風敗俗不做,比如組織賣淫;損人利己不做,比如販毒;打家劫舍不做,比如搶劫、盜竊。

像很多豪俠的傳統出身一樣,甄有財生長在東陽縣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不像許喜言是大戶,他爹年輕時是個走鄉串戶的郎中。與別的郎中不同,他爹專門照顧驢馬騾這類大牲口,現在很多東陽人還記得他爹的形象,一個又高又大的小夥子,仰著頭,戴著個破草帽,穿著解放鞋,右褲腿上打著厚厚的補丁,肩上扛著個兩米長的棍子,棍子另一頭裝著個鐵鏟子,與普通的鏟子是平的不同,他爹這把鏟子是半圓形的,有點像現在傳說中的洛陽鏟。說到這裏,很多人就明白了,他爹是專門給騾馬鏟蹄子,上掌子的。說得現代一點,就是給騾馬做美甲的。他爹的手藝在十裏八鄉是最好的,一般幹這一行的都挺費勁的,為了防止被馬騾踢著,一般都要先將馬騾的腿用繩子固定了才敢下手。他爹不用,要麼就是瞅準了機會,一下子鑽到騾馬的身下,手起鏟落,馬蹄子上多餘的部分就切下來了,要麼就是先摸摸騾馬的脖子,蹭蹭臉,跟騾馬做好充分的交流,然後慢慢鑽下去,不動聲色地就鏟好了,騾馬們似乎還很享受的樣子,既省時又省力,且很少失手。

大家注意了,這裏說的是很少失手,並不是說沒失過手,要問他爹失過幾次手,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隻有一次,而且是唯一的一次,自從這次失手之後,以後再看到扛著他肩上那根圓鏟的人就換成了甄有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