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1 / 1)

黃曆7000年,位於大陸東部地區的大嬴帝國迎來新的鼎盛,四海升平、繁榮昌盛。外國使者多來相賀,本國與各方大小國家,諸侯部落交往甚密,關係也是頗為融洽。百姓更是安居樂業,家家豐衣足食,晚上更是能夜不閉戶。

但這一切安詳的背後總是隱藏著很深的隱患,大約過了十年的的光景,不知怎的,這份安詳逐漸暗淡了下來。不說邊境的小爭小鬥,就說這普通百姓也不再像以往那般慷慨大度,反都開始斤斤計較,心地不再那樣的善美。再說那富碩之人,雖不說個個都是蠻橫狡詐之輩,但那老好人兒卻也剩之不多了。有人說這是世道變了;有人說物極必反,大嬴國由盛開始轉衰了;也有人說百姓若是再受苦受難而無人援助,天下又要亂了,恐怕戰爭又要降臨。

這打仗可不是什麼好事,到時候戰事四起必然殃及百姓,那時候老百姓又要遭殃,百姓才從苦難中解脫可真的再也經不起折騰了。其實歸根結底,還是人心的墮落,再加上大嬴帝國本身的政策,至於出現這種事情,那是早晚的事兒。

現在的大嬴國實行的乃是君主立憲製,要知道,作為君主立憲製國家,當朝皇帝隻相當於個空架子,空有其名、而無其實。名為親征、實為附庸,管理國家的權利大部分落入內閣大臣手中。這從某種角度來說雖然是件好事,但權利若是過於集中於一處,那就勢必造成一些野心勃勃的家夥專於權術,從而攪亂朝政,繼而引發各方的不滿,一些人或趁火打劫,或徇私舞弊,或大肆斂財,更有甚者權傾一方,成為當地的土皇上,這就更加重了全國百姓和整個國家的負擔,好好的國家,大好的江山便是岌岌可危了。

因此,當朝皇帝決心改革,實行新政:君主封憲製。新法案很是嚴謹且周密,不光嚴密謹慎的修改製定新的律法刑法等法律,還要改革內閣暨收回部分決策權,使君主能夠有領導權利;鞏固建立中央集權製度,使內閣大臣不至於將權利集中於自身,從而避免造成貪汙腐敗,結黨營私,權傾朝野等社會問題;建立三相管理製度,首相、國相、將相,分別管理朝廷政務、國際外交、軍部。而對於大事的決策則要由內閣大臣、皇帝、民眾等三方甚至多方來共同商議。

這樣看來嬴國的皇帝確為有道明君,他欲改革圖強,促進本區經濟發展,改善民眾的生活水平,出發點是好的,但這改革可哪有這麼容易。這些改革方案和新的法律製度確實是很不錯的,但在某些人看來,這簡直就是絆腳石。那些居心叵測,暗藏心機之人此時也按耐不住,就在皇帝頒布新製,內閣審理之時。他們終於行動了,不光控製了內閣,還俘虜了皇帝,可以說是控製了整個朝廷、整個天下。而皇帝的繼承者皇太子,寡不敵眾隻得逃離皇宮,好不容易避開敵人的追捕,但卻下落不明。其他的公子公主們或逃或捕,也不乏被殺之人。

總之,隨著朝廷的****一開,天下也開始亂了起來。什麼綠林響馬、山賊野寇、地痞流氓、惡霸權貴……如雨後春筍般,齊刷刷的冒了出來,這恐怕便是天下大亂之兆吧。而百姓呢?百姓更是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他們的生活恐又要進入水深火熱之中了。

但要知時勢造英雄,英雄創時勢,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亂世出豪傑。隨著江湖綠林的賊寇惡徒增多,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英雄俠客也開始紛紛嶄露頭角。他們奉行俠義,講求道義,不為自己,不為朝廷,隻為自己一個心安理得,隻為了百姓的一個幸福安康。

就像世間永遠不可能沒有爭鬥一樣,一些俠劍客救苦救難,還有一些投靠官府,為了私利做了敗壞俠客美名的苟且之事,這些人雖稱俠,但其所奉行的俠義著實是令人無奈。俠者,兩袖清風,不戀過往;義者,明大理、曉大義、通大道、懂善惡、講是非。

但世上本無十全十美之人事,況且天地本不全,至於這人……當然,這也就不可避免了江湖上的殺伐紛爭,從某種層麵來說,這些爭鬥也反應了俠劍客們——不管是你我所認為的善良亦是邪惡之人,他們的高超武功及高深的武學造詣,還有,還有這世上,這江湖,這人生的種種是是非非,恩恩怨怨。

“什麼?江湖?俠客?江湖在哪?俠客幹什麼的?嗬嗬,江湖啊,我能指給你看,隻要你心係天下,腳下便是江湖!至於俠客嘛……”

至於俠客,還有他們的軼事,就全都在這了:

橫跳江河豎跳海,萬丈樓閣腳下踩。

古來俠客心清揚,紅塵江湖綠林行。

心覆千秋歸何處,卻道芸芸君權臣。

但問造化通有無,須看本草俠客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