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4章 朱家大院(二)(2 / 2)

可是這個玉扳指為什麼會在朱家大院裏出現?穆春江不得而知。不過它究竟是如何流散出的穆家,穆春江倒是從父親那裏略知一二,那是一段動人的真實故事——

光緒年間,穆家在發生過了那次“失竊案”,核桃幸運的失而複得後,家境變得更加的貧寒,家裏能典當的東西全部當掉,四壁青灰,就連家具都是所剩無幾,除了必須的床之外,幾乎沒剩下什麼東西,穆家的宅子不小,可是每個房間都顯得空空蕩蕩。

可就算是這樣,穆家都難逃“揭不開鍋”的厄運,這也怨不得別人,穆家的這代人遊手好閑的太多,勤勞致富的太少,一大家人誰也不願意出去找個正經的營生,祖輩的“福蔭”以及官場的奉祿也都斷了來源,一家人天天坐吃山空,一個好端端的大戶人家變成如此落魄的局麵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穆家善良、勇敢的一貫美德卻並沒有因為家境貧寒而發生絲毫改變,於行事間還不忘記其八旗子弟的派頭。

這日,一家老小端坐在堂屋裏,共同商討如何解決揭不開鍋的嚴重問題,當時的情形是,除了房產,穆家隻剩下兩樣值錢的東西:四棱獅子頭山核桃和鬆鶴延年玉扳指。解決方案有兩個:一、賣掉房產,舉家遷入貧民區;二、當掉山核桃和玉扳指中的一件寶物,用以糊口度日。經過激烈的辯論,最終達成一致:房產不能賣,賣掉大宅子,搬進貧民區,穆家就真的算是敗了;四棱獅子頭不能賣,依照穆家的祖訓,“國破山河在,家敗核桃在”,生活再窮困僚倒也決不能打核桃的主意。宅子和核桃都被排除掉之後,唯一的選擇就是當掉玉扳指。決定做出後,當時的穆家老爺子二話不說,揣起玉扳指就直奔當鋪,時間不等人,去得遲了,一家人的晚飯就又沒著落了。

在去當鋪的路上,途徑一處熱鬧的街巷,穆老爺子老遠就看見一群人人頭竄動,圍站在一處牆根指指點點、交頭接耳。穆老爺子原本就是個好熱鬧的人,飯可以少吃一頓,可是熱鬧卻決不能少看一場,於是他加快了腳步來到牆根處,擠進了人群裏,注目細觀,卻見牆根處跪著一個十五六歲、淚流滿麵的女孩,身旁躺著一個一動不動、麵色煞白的婦人,像是已經斷了氣,再看女孩脖子上掛著的牌子,穆老爺子不禁黯然神傷——

原來女孩和她的母親是外鄉人,來京尋找親戚,可是還沒找到她的母親就染上了重病,今日氣絕身亡,盤纏都已花盡,女孩無奈之下,隻得選擇“賣身葬母”,無論哪位好心人願意出錢把女孩的母親安葬,她都願意為好心人當牛作馬、伺候終生……

女孩淒楚可憐,麵色憔悴,已經哭得如同個淚人一般。幾乎是在一瞬間,穆老爺子便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他是北京的大爺,大爺就得表現出大爺的派頭,雖然對於這種事兒他不能每件都管,但對於這個淒楚的女孩他卻不能不管!因為他可以改變如此一個風華正茂的女孩一生的命運!

穆老爺子上前一步,蹲下身,一把抓住女孩骨瘦如柴的手,把那枚關係到全家人饑飽的玉扳指塞進了她的手心裏,如同對待自己親生女兒般的說道:“孩子,這個你拿著,能換不少錢,安葬完你的母親就趕緊回家鄉吧,京城不是天堂,好自為之吧!”

說完,穆老爺子起身,不等女孩反映過來,撥拉開人群,大踏步的朝著自家宅子的方向走去……

一家人見穆老爺子不多時便空著手回來,無不詫異,家裏已經斷了頓,當掉玉扳指後,老爺子理當買幾袋米麵回來才是。穆老爺子當即召集家庭會議,把剛剛的事情描述一番,一家人雖然惋惜卻並不遺憾,雖然自家也是等著米下鍋,但有句老話——“救急不救貧”,自家的日子雖然艱辛,但對於金錢的需求還沒有象女孩那麼迫切,而老爺子的大度可以徹底的改變那個如花似玉般的女孩一生的命運……

玉扳指被無償的施舍出去後,一家老小已別無選擇,當即賣掉祖祖輩輩居住的大宅子,舉家老小搬進了貧民區胡同的大雜院裏,開始了艱辛的生活,可是穆家自始至終都不後悔,還是那句話,既然是北京大爺,就要表現出大爺的氣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