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富家公子(1 / 2)

正月二十九,眼看就要到二月,陳原在河內已經呆了有六天,愣是沒見到王匡。

陳原已經大罵王匡好多次,這個笨蛋,陳原派人送信不理。陳原親自寫信,介紹自己的來龍去脈,讓那些士紳轉交給王匡,還是不見王匡有任何回音。

那些回來的士紳見到陳原,隻是尷尬的笑笑,說王匡太守正忙於守河岸,還沒時間回信。

實在豈有起理!

當然,陳原這幾天也沒閑著,到處宣傳並州鐵甲軍的功勞,買來紙張,找人專門編寫《並州鐵甲軍征戰記》。

從陳原懷仁開荒寫起,一戰乞伏高,再戰步度根,偏關再戰虛連提棚,光複太原,光複西河,整個並州大部光複等。

書寫出來,還配有插圖,裏麵的陳原簡直是蓋世英雄一般,來的河內人,隻要識字的,能夠念出字來,陳原就送一本,另外還好酒好肉招待一番。

為此,陳原將附近的牛羊還有好酒,幾乎快買空了。

附近百餘裏的識字的人幾乎都被陳原請遍了。

並州鐵甲軍在這附近,可算是有點真正的名氣。

……

“哈哈哈,並州鐵甲軍征戰記,太好笑了。”

王匡看著麵前的一個小書冊,簡單翻了翻,隨手往旁邊一丟道:

“你們都看看,我們這裏來個瘋子。”

王匡對陳原這支隊伍的態度,從一開始的慌亂緊張,到任其自然,再到今天的視作笑話,就在短短的幾天內完全轉變。

一開始,他以為是董卓之兵,打著並州軍的旗號要偷襲他。結果陳原天天派人說什麼瘋話,說自己已經平定並州,簡直是笑話嗎?要是並州早平定,怎麼能沒人知道,真是胡扯。

不過,他現在的要務,是首先要守住黃河岸,至於河內郡,他雖是太守,也是顧及不上,隻得聽其自然。

後來的發展,這支隊伍,竟不是來打仗的,天天在蟒河附近遊蕩,又找當地士紳百姓飲宴,天天吹噓自己是如何平定並州的。

不少士紳,經常來這裏幫陳原捎話,讓王匡是哭笑不得。

現在大戰在即,誰又空理睬這個瘋子,隻要不擾騷百姓,他也隻是當個笑話看了。就是騷擾百姓,他現在實在也是隻能看守黃河,實在無力去處理這種小事。

今天,更大的笑話來了,又有士紳將陳原吹牛的東西遍成一本書,還給王匡送來,豈不是讓王匡笑掉大牙。

《並州鐵甲軍征戰記》,在中軍大帳傳了一遍,好幾個幕僚都笑的直不起腰。

“這幫人,前幾天還嚇我一跳,還以為是董卓派人抄我的後路,要直接殺向懷縣的太守府呢,那知道,竟是一群瘋子,哈哈哈。”

王匡再次大笑起來,中軍帳內,頓時氣氛輕快起來。

今天,中軍帳中,來一個高高的貴賓。他也拿起手冊,看了看,也是哈哈大笑。

在他身後,兩個10歲上下的幼童,竟也感興趣,從這高個子貴賓手裏要過來,也要仔細看看。

這個貴賓是河內郡名士司馬朗,雖隻有19歲,在河內已經是名聲大噪。

再加上優越的家世,在河內一帶,甚至洛陽,都沒人敢小覷。

他昨天帶著他的兩個弟弟,司馬懿和司馬孚,從洛陽乘船,偷偷跑回河內,剛好登岸之際,遇上韓浩巡邏的兵丁,然後韓浩親自護送著來到王匡這裏。

王匡看著麵前隻有十歲上下的兩個小孩拿著書冊竟看的津津有味。

他是佩服司馬家族,果然人才輩出,十歲上下的兩個孩子,看書竟跟大人似的,好像都能看懂似的。

其中那個叫司馬懿的小孩,看書特別認真,中軍大帳內,似乎旁人的笑聲,他都充耳不聞,隻有麵前的那冊書,讓他目不轉睛的盯著。

時而緊緊皺起眉頭,時而臉上露出開心的一笑。

王匡歎口氣暗道:怪不得這裏人才多,這麼大的孩子都識字,見識又多,家裏來往非富即貴,如此年紀,就能進這中軍大帳做客。

其他地方其他人家,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王匡空自感歎一陣,這才想起有重要問題要問司馬朗。

“伯達,你是從洛陽偷渡回來,是在哪個渡口過來,可曾見到對岸調兵遣將?”

司馬朗一笑道:“府君,我們是從洛陽北城出來,因為是偷渡,並沒有在哪個渡口,隻是靠近孟津渡口。孟津渡口沒有重兵,那裏沒有見兵馬調動之跡象。”

王匡點點頭讚許道:“伯達,我也料定,他們不會從孟津過來,他們現在正在對麵的平陰縣來回調動了幾天,看來是非要從那裏過河了。”

王匡剛說到這裏,那個小孩子司馬懿嫩聲嫩氣地說道:“不從孟津渡河,那必然在小平津渡河。”

說完話,司馬懿再次低頭看書,似乎隻是提醒一下一個走路走錯之人,該往那邊走了,提醒完,就算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