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兒童易患的口腔頜麵部疾病(1 / 3)

1.齲齒

(一)什麼叫齲齒?

齲齒,俗稱“蟲牙”。是牙齒逐漸破壞、消失的一種疾病。它可以使牙齒缺損、疼痛以至於喪失。不僅影響咀嚼功能,還可能引起頜骨或麵部炎症,甚至成為病灶,影響全身的健康。這小小的疾病,不僅危害嚴重,而且廣泛發生,是人類最常見多發的疾病之一。

在發病初期,齲壞部位的牙麵上,出現黑褐色變色,以後便有大小不等的齲洞出現,遇冷、熱、酸、甜可引起疼痛。這時,病變未波及牙髓,若及時治療,可以保存牙髓的活力,不影響牙的壽命。如果治療不及時,引起牙髓的急性炎症,就會出現自發性、間歇性、劇烈難忍的疼痛。在夜間、躺臥時、遇冷熱酸甜刺激時可加劇疼痛或誘發疼痛。牙髓炎時,病人一般不能肯定哪個是病牙,疼痛常沿三叉神經分布區放散到同側上下牙,甚至半側頭、耳後等部位。當炎症繼續擴散,到牙根周圍時,疼痛成為自發性,持續性劇,這時的疼痛,局限在病牙範圍內,牙鬆動,不敢觸摸,不能咬食,甚至可以引起牙床、麵部腫痛,嚴重時可成膿腫或頜骨骨髓炎。

(二)發病原因

齲齒雖叫“蟲牙”,但絕不是蟲子蛀壞的。齲的發生與細菌、宿主、食物三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密切關係。

細菌在牙麵上以“菌斑”的形式存在,與牙貼附很緊,衝洗、漱口均不能清除,即使刷牙使其脫落,六小時之內又會重新附著。菌斑中的致齲菌大量繁殖、產酸,使牙齒脫鈣軟化、形成齲洞。所以每日清晨、睡前及飯後刷牙,可清除菌斑,對預防齲齒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宿主是指人體,特別是牙齒的抗齲能力,包括牙齒的結構、排列位置、礦化程度及唾液等方麵.齲好發於牙麵上的發育溝窩、擁擠重疊的牙齒之間、兩牙相鄰的牙麵上,這些地方是牙齒的滯留區,食物殘渣容易積存,易於形成菌斑,而不容易清除,就給齲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發育不良,鈣化不好的牙抗齲能力較差。稀薄、多量、流速大的唾液,對口內細菌及滯留食物有衝洗作用,對致齲菌產的酸有稀釋作用;唾液量少、秸稠的口腔中,齲齒則較多。另外,全身的營養、健康狀況和齲的發生也有一定關係。

食物因素,一方麵指牙在發育過程中,營養物質對牙的發育和鈣化的影響,決定著的抗齲能力。另一方麵指食物對萌出後牙齒的局部作用。“糖唉多了,容易壞牙”這句話有一定道理。蔗糖在所有的糖中危害最大,它能加速致齲菌的繁殖,並被發酵而產生多量酸9精製、綿軟、含糖多的高擋食品,因無需過多咀嚼而減少對牙麵的機械摩擦和猜洗作用,使食物在牙兩滯留、發酵產酸而致齲、祖糠、多纖維的蔬菜、水果、粗糧等對牙麵的機械摩擦和清洗作用要強得多,又不容易發酵產酸,可減少齲牙發生。

為什麼兒童齲齒多?

從牙齒結構看,乳牙比恒牙的硬組織層薄,礦化程度也低,抗齲能力自然差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習慣也與以前大不相同,這在孩子們身上表現更突出。那些祖糙、多纖維而廉價的食物,已從孩子們的食譜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細、軟、精、甜的高級食品。這類食物的缺點是:含糖量高,能提供致齲菌生存的良好條件下易粘附在牙麵上而給致齲菌送營養“上門”;咀嚼運動減少,從而削弱了對牙麵的清潔作用,有利於致齲菌繁殖。所以,多給孩子們吃粗糧、蔬菜、水果、肉類等多纖維食物,不僅彌補了精製食品營養單一的缺欠,而且對抗齲也起積極作用。

孩子們對保持口腔衛生的重要性沒有正確認識,沒養成飯後漱口和早晚刷牙的好習慣。這也是兒童多齲的一個重要原因。孩子到三歲時,乳牙巴全部出齊,智力發育也到了可接受訓練的階段,就應讓他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使菌斑和食物殘渣等無處藏身,齲的發生就會減少。

刷牙時應選擇兒童標準牙刷,還須有正確合理的刷牙方法。對唇、頰、舌麵窩溝及牙之間的縫隙裏,必須仔細刷淨,因為這是菌斑易於存在的地方。晚上睡前刷牙尤其重要,刷牙後不要進食,尤其是甜食。睡眠時,口腔處於靜止狀態,唾液也減少分泌,菌斑和食物殘渣能長時間停留在牙麵上發酵產酸,最容易損壞牙齒。

(三)怎樣治齲齒

治療餺齒的唯一方法是清除齲壞牙質後進行充填,以便阻止齲壞發展,並恢複牙的外形和正常功能。

對於齲齒的治療,應采取積極的態度,應定期帶孩子到口腔科檢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不要等牙疼了才找醫生治。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對乳牙的治療,應特別引起家長的重視。因為乳牙損害,不但影響孩子的咀嚼,而且可以影響其下方的繼承恒牙的牙胚健康發育。

2.什麼是牙釉質發育不全症?

在釉質發育和礦化過程中若發生障礙,就可以形成牙齒在色澤或形態上的缺陷,這種病叫釉質發育不全症。

它的表現主要在牙冠上,特別是前牙。輕者,牙麵上出現象粉筆樣白堊色斑塊或整個牙冠都呈不透明的白堊色;重者,則牙麵出現橫溝狀或點狀釉質實質缺損,其底部為淡黃色牙本質。日久,牙麵上會有色素沉積,成為棕黃或棕褐色難看的斑塊。更有甚者,連牙的體積和外形都發生改變。這種牙不但使容貌減色;而且不耐磨損、抗齲能力差,各種牙病都會接踵而來。

形成這種牙的原因,在乳牙是釉質發育期間,也就是從胎兒到生後一年內,母體疾病或營養缺乏而影響釉質正常發育。恒牙釉質的發育期是出生到7歲。在1歲以內,是嬰兒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但這時嬰兒體質弱、抵抗力低、喂養上又困難。如果營養吸收出現障礙,發生消化不良或營養不良狀況;或因患各種急性傳染病體溫升高時,機體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量比平時增長數倍,而疾病引起的全身中毒反應又降低了患兒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如果營養物質不能及時補充,就會影響釉質乃至全身的發育。這時正是上下切牙和6歲磨牙釉質發育時期,所以切牙出現這種病為數較多。如果營養貧乏狀態持續到6、7歲,那時全口恒牙的釉將程度不同地受到影響。

乳牙根部反複感染,可直接影響其下方的繼承恒牙的牙胚發育,造成個別恒牙的軸質發育不全症。

預防本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做好孕期和學齡前兒童的保健工作,防患於未然。

對已發現的病牙,應加強口腔衛生保健,防止齲齒發生。若想彌補缺陷,可用人工冠或複合樹脂恢複牙齒外觀。

3.斑釉是怎麼回事?

斑釉也叫氟斑牙或黃斑牙,是一種地方病,為慢性氟中毒的一個表現。由於兒童在7、8歲以前的釉質發育期間,長期飲用含氟量過高的水,使牙麵上出現粉筆樣暗白無光澤或棕黃色的斑塊,嚴重時可出現釉質缺損,不但影響牙,的美觀,而且不耐磨損。這種牙易脫落,抗齲能力較差。

斑釉一般不發生在乳牙上。這是由於乳牙的礦化是在出生一年之內。在胎兒時期,母血中的氟元素隻有少量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在一歲以內,嬰兒以母乳為主要營養殘留而乳汁中的含氟量較恒走,故在這期間孩子體內不致進入過量氟元素,也就不容易發生斑釉。

預防斑釉的辦法是飲用氟含量適中的水。在高第水源地區,應想辦法改造水源。

輕度斑釉,以4.5酸塗擦牙麵,脫色後塗布75%氧化鈉甘油,重症或軸質有缺陷時,須做套冠或用光敏樹脂覆蓋牙麵。

4.什麼叫四環素牙?

在牙齒發育期間服用四環素類藥物,可抑製牙齒硬組織的礦物化過程,使牙冠變成黃色以至灰黑色或造成釉質發育不全,這些統稱為四環素牙。

能引起四環素牙的藥物包括:四環素、土黴素、金黴素、甲稀土黴素及強力黴素等。在嬰幼兒及兒童時期,甚至在母親孕期,服用這類藥物都能引起孩子們牙齒損壞。所以孕婦和兒童服藥應慎重對四環素牙的脫色,目前有人應用高濃度過氧化氫,有一定效果。嚴重的可用光固化複合樹脂覆蓋。

5.患了皰疹性口炎怎麼辦?

皰疹性口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發生在6歲以下,尤其是六個月到兩歲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