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史:共產國際代表大會中國參加者之考證(二)(2 / 3)

第六次代表大會

共產國際“六大”於1928年7月17日至9月1日在莫斯科召開此前在莫斯科召開了中共“六大”(6月18日至7月10日),因此出席共產國際“六大”的中共代表都是中共“六大”選出的中共各級領導人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莫斯科召開,決定由蘇兆征、項英、周恩來、瞿秋白、張國燾等組成中共出席共產國際六大的代表團主席團。中共代表共31人,其中有表決權20人他們是:陳寬(音)、楊清(音)、蘇兆征、張彪、王申(音)、張成(音)、許英(音)、王昌(音)、尹深(音)、王琪(音)、張春(音)、李深(爵)、陶誌(音)、邵全(音)、屠大奎(音)、廖梅(音)、餘飛,斯特拉霍夫、少先隊員、毛濤慶(音)。有發言權的11人。他們是庸清(音)、於生(音)、柴太奇、王富(音)、涅姆采夫、郝(音)、秦(音)、梁一采(音)、王(音)、鄧葉超(音)、沃羅夫斯基。另外兩位中國人作為青年共產國際的代表出席大會,他們是劉瓦卓(音)和方天林(音)。

由於當時的曆史狀況,絕大部分代表都使用了化名,如陳寬是周恩來的化名,斯特拉霍夫是瞿秋白的化名,沃羅夫斯基是黃平的化名,張彪是張國燾的化名,鄧葉超即鄧穎超,關於蘇兆征的化名問題,據向青說,“蘇兆征還於1928年7月17日、7月27日、8月4日作了重要發言”。另根據蘇聯國家出版社1929年莫斯科‘列寧格勒出版的《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速記記錄),在7月27日大會討論布哈林的報告時有“李光(中國)”的發言。在8月4日大會討論戰爭危機問題時,也有“李光(中國)”的發言。因此可以初步認為“李光”是蘇兆征的化名。這一點需要進一步考證。

有的代表在發言時使用了別的化名,在8月17日第34次會議上,有一個叫周小妹的中共代表發言:在8月17日第35次會議上,有一個叫劉陽的中共代表發言;8月21日,化名彼得拉舍夫斯基的中同人代表中國代表同發表聲明。他們均末列入31人名單。

共產國際“六大”對中共代表團是很重視的。這表現在五個方麵:其一是中共代表團領導人被選人大會領導班子,其中蘇兆征和瞿秋白被選為大會主席團;蘇兆征、瞿秋白、張國燾當選為綱領起草委員會委員,其二是代表人數多,有31名成員其三是在大會上發言的人數較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共代太在大會上發言的多達8人,有的中共代表多次發言。蘇兆征是大會開幕式上第一個致賀詞的代表。其四是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是中國革命問題。其五是中共許多領導人被選入共產國際領導班子。蘇兆征、瞿秋白、向忠發當選為共產國際執委會委員,周恩來、張國燾當選為候補委員。瞿秋白當選為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委員,張國煮為候補委員。項英當選為共產國際監察委員會委員。

以下兩部分介紹中共出席(列席)共產國際“六大”代表的有關情況。

一、已知真實姓名代表的情況

蘇兆征,中共代表團書記。1928年2月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是年春赴蘇聯。3月,與鄧中夏,李震瀛等一起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赤色職工國際“四大”,當選為赤色職工國際執委會委員,並任農村工會國際副委員長,6--7月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 在六屆,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7日出席共產國際“六大”,為大會主席團委員,而後義當選為綱領起草委員會委員。他是大會開幕式(7月17日)上第一位致賀詞的代表。他首先代表中國共產黨向共產國際“六大”。致以熱烈的、兄弟般的戰鬥敬禮”。他強調指出:“中國革命運動曾經是而且依然是世界革命的主要因素之一。”蘇兆征(化名李光)在7月27日第13次會議上作了長篇發言,指出:“資廣:階級背叛中國革命不是偶然的。”關於中國黨與其他兄弟黨相互關係問題,他呼籲“這些黨應當多關心中國革命”。8月4日,大會舉行第22次會議,討論戰爭危機問題。蘇兆征(化名李光)發言指出,“戰爭危機問題,對於中國無產階級來說,中事關重大的”接著,他簡要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在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方麵所開展的工作情況。最後他向大會提出了三點建議,會後,蘇兆征暫留蘇聯接受治療。1929年1月回國。

瞿秋白於1928年6月出席中共“六大”,並在大會上 作政治報告。在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7月作為中共代表團重要成員出席共產國際“六大”(化名斯特拉雀夫)他被指定為民族殖民地革命運動的三位補充報告人之一,於8月15日、8月21日兩次作了民族殖民地革命運動問題的補充報告,並在會議上多次發言。7月27日,大會舉行第12次會議討論布哈林關於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工作報告,瞿秋秋在會議發言指出:“中國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對於中國革命發展具有十分最大的意義。”8月4日,大會舉行第22次會議討論戰爭危機問題,瞿秋白發言強調,“我們共產黨人應該號召中國工農和一切勞動者團結起來,把國民黨軍閥戰爭轉變為國內階級戰爭,轉變為工農兵反對地主、資本家和軍閥的戰爭。”8月15日,大會舉行第31次會議,由瞿秋白作關於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革命運動的補充報告。首先他認為殖民地問題應從五個方麵著眼進行討論。而後他詳細闡述了中國革命在殖民地革命中的作用以及在整個世界社會主義革命中的作用,8月21日,大會舉行第39次會議,瞿秋白繼續作關於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革命運動問題的報告(結束語部分)。他的這個報告分三部分:關於中國革命的教訓;中國代表團委托他發表一項簡短聲明;關於殖民地問題中的幾個共同點。會後瞿秋白留在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負責人。1930年8月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