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我站在外麵旁聽了一整天《道德經》,雖然也是白話,卻感到與我上學時老師講的大不一樣。在這裏,老子隻是東周時的一個柱下吏,《道德經》也隻是一部治國方略,根本與後來的養生煉丹、道家鼻祖沒有直接的關係,並且,他根據防微杜漸的原則提出的小國寡民、愚民而治的主張在當時被極力推崇,但後來閉關鎖國的清政府卻在西方列強工業化生產的炮火中敗亡。再比如,他提出的無為而治的觀點,與法家提倡根據需要、采用強硬手段去取舍、管理國家的作法恰恰相反,而齊用管仲、秦用商鞅改革,倡導法治、富國強民成其雄霸之威。事實證明了他們的正確性,不是也反證了老子的謬誤嗎?
正在疑惑之際,楊戩匆匆地把一個三十多歲的女性領進了教室。他出來時,我把我的諸多疑問向他提了出來。他領我來到一潭泉水旁邊,說:“下去洗個澡吧”。
我不明白《道德經》和洗澡什麼關係,但還是順從地脫光衣服,跳進泉水中。一入水中,那種溫潤清涼的感覺馬上沁入皮膚、滲透百骸五髒,身體像被化入水中一般,十分地輕鬆愜意,站了一天的疲勞全部消失,精氣神源源不斷地朝丹田彙聚。我一麵洗著澡、一麵聽楊戩介紹到:“這個水潭叫做丫和潭,之所以叫這麼奇怪的名字,你看看身後就明白了”,我扭過身去,看到由兩股泉水在這裏交彙之後又向遠方流去,其形狀正好是一個丫字,那為什麼稱為丫和潭呢?“你看左邊那條白色的泉水,來自地下熔岩之處,常年沸騰,沾著皮膚就紅腫潰爛化膿,泉水四周草木不生。但把它的水取出來,放涼後洗澡,可以解百毒,治毒瘡惡疥,常浴皮膚黝黑發亮,四肢粗壯有力,飲用能治胃寒脾弱、消化不良,並能滋陰壯陽,治療一些男性病,所以這裏人叫它男泉;你再看右邊那條泛著藍光的泉水,卻是山上千年雪水所化,跳進去馬上把人凍僵,但取而飲用,卻能醒神開竅,治療腰酸背痛、氣淤血滯、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和一些婦科病,常浴能使人變得玉膚冰肌,所以被稱作女泉,同樣在泉水四周不生草木,水中不養魚蝦。但這兩股水彙入這個潭中之後開始直到下遊,卻是百草豐茂,魚蝦成群。這個潭就好比是《道德經》,男泉和女泉就好比針對不同情況的政治製度。你隻看到《道德經》不合時宜的一麵,卻忘了到了漢代,國家統一、又經漢武帝征服匈奴、內外安定之後的文、景之治,開曆史上不曾有過的繁榮。並且,如果當時我們大周立國時不分封諸侯,或者象老子所說的那樣小國寡民,削弱各諸侯的力量而壯大中央集權製,又怎會出現春秋、戰國的變亂?我們大周又何止隻有八百年的天下?可以說,《道德經》是治國之正法,用於長治久安之勢;法家、兵家之說是治國之奇法,用於治理亂世。奇正相生,要根據不同的前提條件而用。相對於政治的現實性來說,老子不算是一個高明的政治家,但他是一個絕無僅有的在政治基礎上求其長遠的思想家。虎嘯山林求趨避,象行無聲自縱橫,一個因其強而立,一個因其大而存,《道德經》確實是一本智慧的根本之作,說它是根本,還因為它在對待人生修養上,不是針對某些人的某種缺點開出方子,而是提倡‘致虛極、守靜篤’,追求‘上善若水’,適合所有人,一旦能達到這種層次,人生就不會有什麼缺憾了。”
“那‘不出戶,知天下’,‘出之彌遠,知之彌少’又該如何解釋呢?總不能說是不出門戶,才能知道天下發生的事情,出門走得越遠,見到和聽到的就越少吧?”
楊戩笑了笑,道:“這樣一本智慧之作,隻有用智慧的眼光才能看到它的光輝,如果以凡庸的眼光去看,還真是棄之如敝履。什麼是智慧的眼光呢?那就要同時向前看和向後看,向前看是指要讀懂《道德經》以及我們以後還要講解的《易經》,就不能單純從字麵意思上去理會,已經時隔兩千多年,要結合當時文字語言產生的社會氛圍去解讀。我們大周流傳到你們那個時代,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詩經》、《道德經》和《易經》等,其中來源於民間的《詩經》所運用的寫作手法尚且是賦比興,是幽文通意,不是現代的直白話,而象《道德經》《易經》之類的典籍是作為當時治國韜略的讀物,是統治階級宮廷內部的參考資料,是更不提倡普及的,其意思的表達會更加晦澀難懂。所以,讀這類作品要以心悟心,結合作者當時的語境,以多層次、多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去偽存真,正確理解和貫通作者的思想。你問那句話的意思應該是:知道並把握住事物變化的根本規律,就可以根據現在知道事物以後的運行變化,就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否則,背棄這種對根本的認識,越努力離得越遠,就會對真正的變化掌握的越少,所謂緣木求魚是也。向後看,是指對待任何一種知識,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類認識世界的知識麵的不斷擴大,我們要對其中的論點進行演繹和進化,‘道可道,非常道’,這樣才能成就我們的人生智慧。”
我聽了楊戩的話,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