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豐收(1 / 2)

日子平淡但快樂的過著,轉眼就是秋收,天高雲淡間,這河灘之地麥浪翻滾,金黃一片。

由於日照好,灌溉及時,河灘上所有的田地都是往年無法相比的好收成。

張老實摘下一穗麥穗,在粗糙的大手裏搓了,撿個飽滿的麥粒放到嘴裏,閉上眼睛仔細的咀嚼。

飽滿,香甜。

興奮的張開眼,對身邊的呂世道:“托大師傅的福,這是個百年不遇的大收成,這一畝地下來要照往年多打一石有餘,我家這祖傳下的四十畝少說也可以打上一百多石的,真是不知道該怎麼感謝大師傅。”

一百石就是一萬二千多斤,在當時的社會生產力下,一畝小麥大約的產量是兩石左右,在這大旱年月,這多收的四五千斤的確是這風車的功勞。

看看左近百姓歡樂的笑聲和幸福的眼光,呂世很有了成就感,不能改變曆史,那就改變身邊,現在,自己做到了。

張家幾個小子也是歡欣鼓舞,嗬村上其他的孩子一起在田埂地頭不斷歡呼,他們歡呼是因為今年可以不餓肚子。

張老實的婆姨在田頭抹淚,抹淚的原因是因為他再不必為上頓沒下頓的飯食發愁。

趙大海也歡喜,他的歡喜是因為大家的歡喜。

開鐮,是莊戶人家最講究的禮儀,一項都是家中長者禱告了天地之後享受的尊榮,現在這個光榮的角色被張老實讓給了呂世。

恭恭敬敬的雙手捧上鐮刀,恭敬道:“秋收開鐮,請大師傅施行。”

呂世也不矯情,虔誠的接過鐮刀,禱告是不會,但祝願的詞句卻是隨心而發,聽了到更是親和虔誠。

一鐮下去,就是一抱沉甸甸包含對生活無限憧憬的麥子。

“開鐮嘍--”張家父子一起歡呼,然後開始在這豔陽高照的秋日裏揮汗如雨的收割。

成垛的小麥被運到打穀場,沿途上見到的每個人都是歡天喜地一片幸福之光。

然後是碾壓,揚場,然後是把每一粒都小心的拾起,裝入口袋或者是瓦甕之中。

忙碌的時光是辛苦但更是快樂的,當最後一粒小麥被小心的裝入口袋裏之後,張家破敗的房舍裏竟然裝不下了。

收割的日子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呂世這個莊稼門外漢簡直成了累贅,大家都嘻嘻哈哈的趕他走,別耽誤大家的勞作。

呂世和趙大海就隻能帶著自己的長弓,上山打獵去了,當然三兒被張老實派去不離呂世左右侍候著。

這秋天正是獵物肥胖的時候,打下幾個就是一頓豐盛的大餐,這幾天連著吃了幾頓飽飯,現在大家爬山涉水已經不覺吃力,於是慢慢的就進了大山深處。

現在呂世的箭法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當然還是以蒙為主,這讓口無遮攔的趙大海很是奚落一番,更是在箭法出眾的三兒麵前無地自容。

現在院子裏就隻有張老實和他的婆姨,望著這如山的小麥,張老實就一直蹲在麥垛前,嘴裏喃喃自語,算計著交上官家的皇糧賦稅,自己還能剩下多少,剩下的留著多少備荒,拿出多少換些鹽巴日用,是不是該湊些彩禮,給已經二十歲的大小子說和門親事,自己成親的時候可是在十五,十七便有了他的,都是這些年艱難才耽誤了傳宗接代的大事。

“呦嗬?張老實好快活啊,怎麼,秋收完結啦?”正在張老實幻想著的時候,院門外一聲陰陽怪氣的招呼,嚇了張老實一跳,忙站起身回頭看時,卻是幾個張家鄉勇在一個本縣衙役的帶領下,正旁若無人的走進了院子。

張老實一見是官差,忙戰戰兢兢的趕緊迎接。

明朝的時候,對於鄉裏的管轄主要是靠鄉裏大族或是宗族族長,這張家莊的裏正自然而然便是那張老爺了。

“上差前來,沒有迎接,真是罪過,小老兒這裏賠禮,趕快院子裏坐。孩子他娘,趕緊燒水,侍候著官差。”

那張家二管家卻是把手一揮道:“你張老實也不必忙碌,咱們也沒看上你家的開水,更沒有時間和你磨牙。”

張老實就一再點頭哈腰道:“是是,我這小門小戶的怎麼能看在您的眼裏?您都是見過大世麵的,原諒折個。”

“廢話沒有,我問你,張老實,今年的收成不錯吧。”

“托各位大爺的福氣,今年倒是一個難得的好收成。”

“那皇糧賦稅該繳納了吧。”那管家陰陽怪氣道。

“那是,那是,我家祖祖輩輩的,哪時候欠缺過皇糧國稅?今年又是個好收成,正想著繳納,繳納完了,剩餘的還想給大小子娶門親事的。”言語間雖然謙卑,但臉上卻顯示著一點點小小的底氣。

那張家管家聞聽,卻是把嘴一撇,然後對那衙役道:“官差大人請稍坐,待我給張老實一家算算這賦稅皇糧徭役捐苛多少。”